泰和中医养生
又名寸香、元寸、当门子、臭子、香脐子,为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berezovskiiFlerov.马麝M.sifanicusPrzewalski或原麝M.moschiferusL.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主产四川、西藏、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辛,温。入心、脾、肝经。开窍、活血、散结、止痛。
图片
原麝
麝香仁
毛壳麝香
入药部位
动物的干燥分泌物。
性味归经
辛,温。归心、脾经。
功效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主治病症
(1)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神昏。
(2)经闭,癥瘕,难产死胎。
(3)胸痹心痛,心腹暴痛,痹痛麻木,跌打损伤。
(4)疮肿,瘰病,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0.03-0.1g,不入煎剂。外用:适量,调敷或敷贴。
使用注意
本品走窜力强,妇女月经期及孕妇忌用。
采集加工
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获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习称“麝香仁”。家麝直接从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
性状鉴别
毛壳麝香
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直径3~7cm,厚2~4cm。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1小囊孔。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色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维,略有弹性,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
麝香仁
野生者质软,油润,疏松;其中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多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饲养者呈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的团块;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
麝香仁饲养品
呈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团块;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香气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
产地
野生品:主产于西藏、四川、陕西、甘肃、贵州。此外云南、青海、宁夏、山西、内蒙古、东北等西地亦产。以西藏、四川产量大,质量优;家养品:目前四川省都江堰市、马尔康市、米亚罗养麝场,活麝取香已获成功,已能提供商品药材。
温馨提示:上文中所提及药方和中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切勿擅用。
任建君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
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长期从事内科及中医科临床工作,擅长以中西结合治疗各类急慢性肝炎、慢性胃肠炎、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消化疾病及妇科。月经不调等疾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