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用药守则#当今社会,老年人热衷于打粉中药。只要手头一张中药饮片处方,自家、农贸市场、药店、医院都可以进行打粉加工。那您知道什么是打粉中药吗?所有的中药都可以打粉吗?打粉中药需要注意什么?
打粉中药是指将中药饮片按一定标准或一定程序制成粗粉、细粉或极细粉等,以中医药理论为根本指导原则,以吞服、入丸散或局部外用为主要用药方式,用于预防、治疗或改善疾病情况的中药饮片。打粉中药主要用于活血化瘀、补气养血、祛痰湿等。
一、打粉中药历史渊源
打粉中药的经典剂型为散剂。它是传统剂型之一,有悠久的使用历史。我国早期的医药典籍《黄帝内经》便开始有记载。《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记载的散剂也有五十余方。《名医别录》中还记载了散剂粉碎的方法。
二、打粉中药的优势
散剂具有很多优势。其表面积大,易分散、奏效快,古代早有“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其制法简便,携带服用方便,剂量便于増减,节约药材,提高药效。
三、适宜打粉中药情形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打粉中药已在临床中普遍使用。适宜打粉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一)、自身质地的中药
药材自身质地坚硬,致密,患者不易打碎,应打粉直接服用,如三七等。
(二)、不适合水煎服的中药
1、中药传统使用方法为水煎服,有效成分加热容易损耗或破坏的中药如雷丸、延胡索等,应打粉直接服用。
2、有效成分水溶性差的中药,如琥珀、甘遂。
3、部分易挥发的中药,如冰片。
(三)、贵重的中药
部分贵重中药由于价格昂贵,煎煮损失大,浪费资源,应打粉直接服用,如牛黄、麝香、人参、天麻、羚羊角、三七、金钱白花蛇等。
(四)、外用敷、入丸散、装胶囊的中药
1、部分中药外用打成细粉易与创面结合,如白及、白鲜皮、广东紫珠等打粉调敷患处。
2、部分中药如自然铜、珍珠、朱砂、雄黄、麝香等打粉便于加工成丸散剂。
3、气味或口感极度不适的中药,如九香虫,常打粉装入胶囊服用以隔离腥味。
四、不适宜打粉中药情形
打粉中药成为一种潮流趋势,其中也不乏一些缺乏中医药知识的人群盲目地将药材打成粉末,而这一行为将会对用药者的健康或安全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不宜打粉的情形如下:
(一)、特殊煎煮要求的中药
处方对煎煮有特殊的要求的,如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这类中药不适合打粉直接吞服。
(二)、动物组织类中药
动物组织类中药本身容易遭受微生物污染,如常见的桑螵蛸,桑螵蛸是动物的卵蛸,含有一定的病原微生物,所以配方中含有这类药物需要通过高温煎煮,对其进行消毒后才能服用。
(三)、含有毒性的中药
1、含有毒性的中药打成粉末药效增强,但同时导致毒性也随之增大。例如,在使用具有通络止痛药材全蝎时,若是通过煎煮的方式服用需要3~6g,但若是将其打成粉末,则每次服用的剂量需控制在0.6~1g。
2、含有毒性的中药如附子、半夏等,其毒性在高温煎煮过程中可逐渐降低,用药较为安全,而打粉直接服用就容易引起中毒。
(四)、含挥发油的中药
含有挥发油的中药在打粉的过程中,会因为打粉机持续使用后的高温促使挥发油挥发,这对于中药的效用会有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像豆蔻、薄荷、枳壳、沉香这类含有挥发油的中药尽量避免打粉。如若必要,将含有挥发油的中药打粉需要采取短时间多次打粉的方式,避免打粉机长时间高速旋转使设备内部温度升高,从而加快挥发油的挥发速度。也可以选择低温粉粹机。
(五)、含糖量高的中药
含糖量较高的中药若是打成粉,再遇上高温则容易出现粘连的情况,从而影响药粉的粗细均匀度。因此,在将熟地黄、枸杞子、天冬、黄精这类含有糖分的中药进行打粉加工时,尽量降低打粉机的温度。
(六)、熔点低、黏性强的中药
如乳香等,打粉后温度稍高即容易结块,不利于保存。
(七)、粉末异变的中药
如灵芝粉末打粉后性状异变呈棉絮状,并不适宜泡服或冲服。
(七)、质地轻飘的花类中药
如金银花、菊花等,打粉以后质轻飞扬,且有效剂量体积偏大,不便于冲服。建议混合粉碎。
(九)、损伤脾阳的中药
《伤寒论》中提到三黄汤(大黄、黄连、黄芩),要求开水浸泡后服用,取其轻清性,防止直下肠胃,损伤脾胃阳气,这类方剂是不可以直接打粉冲服的。
五、打粉中药的注意事项
(一)、控制打粉程度
中药打粉应粉碎到一定的细度。口服用细粉,细度一般要求通过80~目的筛,容易被人体吸收,达到应有的疗效。粉末应该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二)、切忌随意打粉
中药经过适当的炮制后,其功效会有所不同。例如,生薏苡仁除湿力强,而炒薏苡仁健脾作用较强。因此,应咨询医生或药师后选择合适的品种。前期有报道患者在不正规的地方打粉,中药却被掉包。打粉建议到设备和卫医院。处方中多味药配伍时,不要自己在家随意打粉,医院药师根据中药性质、密度、黏性的不同,采用专业方法如串油法才能打成合格的药粉。药粉的服用量跟水煎服的不一样,应咨询医生或药师。
(三)、注意存放时间
建议一次打粉不要过量,以免药粉在储存过程中吸潮变质,影响药效。如打粉后不能在短时间用完,应保持药粉干燥,如气温过高可短时间放入冰箱冷藏。选择密封性好的容器,一般存放不要超过二年。
参考文献:
[1]李莉.中药饮片打粉相关问题的分析及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
[2]税丕先,朱烨,牛曼思,等.有关粉碎中药问题的再商榷[J].时珍国医国药,,28(10):-.
[3]侯越.中药打粉“别任性”哪些能打有讲究[N].甘肃科技报,-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