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每天学中药玳瑁

概述

玳瑁(学名:Eretmochelysimbricata)属爬行纲,海龟科的海洋动物。一般长约0.6米,大者可达1.6米。头顶有两对前额鳞,吻部侧扁,上颚前端钩曲呈鹰嘴状;前额鳞2对;背甲盾片呈覆瓦状排列;背面的角质板覆瓦状排列,表面光滑,具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四肢呈鳍足状。前肢具2爪。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

主要的生活区是浅水礁湖和珊瑚礁区,珊瑚礁中的许多洞穴和深谷给它提供休息的地方,珊瑚礁中还生活着玳瑁最主要的食物——海绵。玳瑁是唯一能消化玻璃的海龟。玳瑁的食物还包括水母、海葵、虾蟹和贝类等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和海藻。甲片可入药。

图片

产地

栖于温、热带海洋中。以鱼类、虾蟹、软体动物和海藻等为食。分布福建、台湾、海南、西沙群岛等地。主产台湾、福建及广东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地。

性状鉴别

本品为近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的板片,长10~20厘米,厚1.5~3毫米。边缘较薄,中央稍厚。表面呈暗褐色的半透明体。并有暗褐色与乳黄色的花纹,平滑而有光泽;内面密布白色的条纹或斑点,并有纵横交错的沟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气无。以片厚、花纹明显、半透明者为佳。

炮制方法

刷净泥土,用温水浸软后,切成细丝或研成细粉。

性味归经

甘咸,寒。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镇惊。治热病惊狂,中风,谵语,痉厥,小儿惊痫,痈肿疮毒。

①《食性本草》:疗心风邪,解烦热。

②《日华子本草》:破癥结,消痈毒,止惊痫。

③《纲目》:解痘毒,镇心神,急惊客忤,伤寒热结,狂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磨汁,1~2钱;或入丸,散。

禁忌

虚寒证无火毒者禁服。

相关配伍

①治急风及中恶,不识人,面青,四肢逆冷:生玳瑁五两(捣罗为末),安息香五两(用酒煮似糊,用绢滤去滓),朱砂二两(细研,水飞过),雄黄半两(细研),琥珀一两(细研),麝香一两(细研),龙脑一钱(细研)。上药都研令匀,以安息香糊和丸,如鸡头实大。用童子小便三合,生姜自然汁半合,相合暖过,不计时候,研下三丸。(《圣惠方》玳瑁丸)

②治中风不语,精神冒闷及中恶不语:瑇瑁(镑)、丹砂(研)、雄黄(研)、白芥子各半两,麝香(研)一分。上五味,捣罗为末,再同研匀,别以银石器酒煎安息香一两为膏,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温童子小便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玳瑁丸)

③治痘疮黑陷,乃心热血凝也:生玳瑁、生犀角同磨汁一合。入猪心血少许,紫草汤五匙,和匀温服。(《痘疹论》)

④预解痘毒,遇行时服此,未发内消,已发稀少: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匀;温服半台,日三服。(《灵苑方》)

⑤治迎风目泪,乃心肾虚热也:生碡瑁、羚羊角各一两,石燕子一双。为末。每服一钱,薄荷汤下,日一服。(《飞鸿集》)

相关论述

1.《纲目》:玳瑁,解毒清热之功,同于犀角,古方不用,至宋时至宝丹始用之也。

2.《食性本草》:疗心风邪,解烦热。

3.《日华子本草》:破ZHEN结,消痈毒,止惊痫。

4.《纲目》解痘毒,镇心神,急惊客忤,伤寒热结,狂言。

专家介绍

蒋庆生

主治中医师,四十余年中医临床经验,师承山东省王吉甫教授学术思想,加自身勤奋实践,总结出丰富的临床经验。

业务擅长:治疗老胃病,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妇、内、外科等各种常见病。

每周一至四坐诊

咨询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颠风医院
白癫风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ongcaozi.com/sxcd/20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