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好消息!由浦东科协主办的浦东新区未来科学之星培养计划年科学家进校园活动获奖啦!一起分享一下喜悦吧!好了,言归正传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一期的内容吧近日,新学期的“未来科学之星培养计划暨科学家进校园”活动之《身边的中草药》系列课程拉开帷幕。本次活动邀请了海军军医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慧卿教授,她为观澜小学川周校区四年级的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什么是中药》的科学大讲堂。
揭开中药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中药?”讲座伊始,张老师的这一问题引发了同学们激烈的讨论。中药是产于中国的药物吗?是中医使用的药物吗?还是以植物药为主的天然药物呢?都不是。那到底什么才是中药呢?别着急,谜底这就揭晓!原来啊,凡是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而中药这一名词是现代医学传入我国之后才是用的,古时候我们称“中药”为药或毒药。通过张教授的一番讲解,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中药还有很多其他的相关称谓呢!例如:本草是中药的别称;中药材是没经过加工的中药资源;中成药是按规定处方加工成的成品药剂等等。原来不同的称谓代表着不同类型的药物。还有这样的学问呢!中药的命名方式也很有趣。张老师告诉我们,中药有以形态命名的,例如:白头翁、冬虫夏草等;有以颜色命名的,例如:青黛、赤小豆、黑芝麻等;有以气味命名的,例如:麝香、鱼腥草、鸡屎藤等。还有以地名、生长特性、功效等命名的方式。张老师仔细地向同学们介绍着这各式各样的中药,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而后,张老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中药的来源、中药的产地、中药的采收。同学们这才知道,原来我们生活中处处有中药,漂亮的花朵是中药、甜甜的果子是中药、牡蛎的壳是中药,就连昆虫的卵蛸都可以是中药。这真是太神奇了!听到这,同学们不禁有了疑问,这些生活中处处可见的东西都是中药,那中药为什么还要炮制呢?原来炮制可以起到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疗效、改变药物的功效、方便药物贮存和矫正药物气味等作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制成不同类型的药物。最后,张老师还告诉了同学们中药治病的原理。关键在于四个字“阴阳平衡”。阴阳一旦失调人体就会进入疾病状态,那就要吃药调理啦。但也别忘啦,是药三分毒,用药要谨慎哦!探寻校园里的中药
理论知识充实了孩子们的头脑,就让我们带着新学的知识去校园里看一看吧!张老师带着20位种子选手在校园里走着,一边走一遍绘声绘色地为孩子们讲解。无患子、滴水观音、马齿苋、通奶草、薄荷……原来不仅是学校的百草园内,就连路边那一株株看似不起眼的杂草也都是中药。孩子们一路欢声笑语,好奇地问着和草药相关的问题,见到刚认识的草药纷纷弯腰仔细观察,轻嗅草药的芬芳,用手细细摩挲它们叶片,在中草药的世界里流连忘返……中草药的探究虽然结束,但是带给孩子们的回味是无穷的。相信未来有一天,他们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科普学者”,为自己的同学们、为身边的朋友们头头是道地说说这路边的一株花、一棵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