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话说“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痔是我国最常见的肛肠疾病。目前根据Thomson的肛垫下移学说,认为只有肛垫组织发生异常并合并有症状时,才能称为痔,才需要治疗,治疗目的是解除症状,而非消除痔体。
分类及临床表现
痔以齿状线上、下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大类(在肛管皮肤与直肠黏膜的连接处有一条锯齿状的可见的线叫肛管齿状线)。
内痔
发生在齿状线以上,以无痛间歇性出血,鲜红,滴血或喷血为主,痔核脱出为主要症状。根据痔脱垂情况分为四度:
I期:无痛性便血为主,血不与大便混淆,无脱出,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
Ⅱ期:便时滴血或喷射状出血,有痔核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
Ⅲ期:便时带血或滴血,出血有减少,痔核脱出后需借助外力才能回纳,当患者久站久蹲,咳嗽,劳累,负重等时痔核会再次脱出。
Ⅳ期:痔核长期脱出不能回纳,可伴发绞窄、嵌顿,疼痛等症状。
外痔
发生在齿状线以下的肛管及肛门缘。外痔表面盖以皮肤,可以看见或触摸,痔核不能送入肛门内,不易出血,以疼痛,异物感,肛门坠涨为主要症状表现,临床分为四型:
①炎性外痔:常有肛缘皮肤损伤和感染引起。肛缘皮肤皱壁突起如水泡样。肿胀疼痛明显。
②血栓性外痔:肛门静脉丛破裂,血液漏出血管外,形成血栓在皮下隆起。特点为起病突然,局部肿胀、疼痛剧烈。
③结缔组织性外痔:因慢性炎症刺激,反复发炎、肿胀,致使肛门缘皮肤皱襞变大,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皮垂。
④静脉曲张性外痔:肛缘周围皮下曲张的静脉团,下蹲腹压增加,排便时增大,恢复正常体位后症状可不同程度的减轻。
混合痔
临床兼有内、外痔的症状。发生于肛门同一方位齿线上下。无痛间歇性便后出血,以滴血为主,中期会有痔核脱出,继而出现疼痛,坠胀等症状;后期由于痔核长期脱出和肛门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出现,分泌物刺激肛周会引起肛门瘙痒或肛周湿疹。
治疗
非手术治疗
外用药
非处方药如肛泰膏(栓)、复方片仔癀软膏、麝香痔疮栓、化寿栓等,用法:外用,一日1~2次。
处方药如九华膏、太宁(复方角菜栓酯)膏(栓)、云南白药痔疮膏、普济痔疮栓等。外用涂抹或肛入,一日1~2次。复方黄柏液,用于疮疡溃后,伤口感染等。用法:外用,浸泡纱布条外敷于感染伤口内,或破溃的脓肿内。若溃疡较深,可用直径0.5~1.0cm的无菌胶管,插入溃疡深部,以注射器抽取本品进行冲洗。金玄痣科熏洗散用于各种外痔、混合痔、痔嵌顿、肛门术后肿胀、疼痛等。每次一袋,加ml沸水冲化后,趁热熏肛门,再坐浴,每次30分钟,一日2次。
口服药
非处方药如痔康片用于轻度内痔属风热及湿热下注所致的少量便血、肛门肿痛、下坠感。九味痔疮胶囊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内痔少量出血,外痔肿痛。痔炎消颗粒:用于痔疮发炎肿痛。
处方药
黄酮类药物
地奥司明主要是促进淋巴回流,降低毛细血管的韧性、白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改善痔带来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香豆素
草木犀流浸液片的有效成分是香豆素类物质,具有改善动静脉血流和末梢循环、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因创伤、外科手术等引起的软组织损伤肿胀及各种痒病。
以七叶苷(esculin)为有效成分的迈之灵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侵性静脉功能不全、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组织肿胀、静脉性水肿及痔病的各种症状。如:肛门潮湿、瘙痒、便血、疼痛等。饭后口服迈之灵片。
化痔灵片
一含11味中药制成的糖衣复方制剂。具凉血、收敛、消炎之功效。用于内外痔疮。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局部注射
常用的硬化剂有5%~10%苯酚的甘油—水溶液、5%苯酚的植物油溶液、5%奎宁尿素水溶液、5%~12%明矾水溶液等。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保守治疗无效,痔脱出严重,较大纤维化内痔、注射等治疗不佳,合并肛裂、肛瘘等。
来源:红杏e生根据医学之声、药圈网综合整理
编辑:红雨
红杏题库
一款经济适用的题库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的各种复习题
还带详细解析
更有专门的错题集帮你查缺补漏
红杏题库——题库+押题+模拟考场,依据最新考试大纲,紧扣命题趋势,由具有多年医护执业资格考试命题经验的主任专家编审,全面覆盖考点,智能辅助学习功能,缩短复习时间,强化记忆,帮助考生快速适应考试模式,提高临场得分能力,近3年来通过率屡创新高。
???点击上图
详细了解红杏题库及使用方法
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可直接下载“红杏题库”APP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