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下小面积创伤性白癜风的治疗都有哪些 http://www.bdfyy999.com/bdf/yufangbaojian/shiliaodaguan/37749.html
祝味菊(一),名积德,字味菊,医院院长。为中西医汇通派的积极提倡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停止中西医门户之争,实现中西医间的认识与了解。他崇尚温阳,首提“温潜”一法,临床上善用附子,创多种温热配伍法,是沪上“火神派”的代表人物,其门徒徐小圃、徐仲才、杨志一等皆为后世名医。个人认为祝味菊在中医界中最大的贡献与特色就是提出了“温潜”一法,把“温潜”单独拿出来讲并运用于各种疾病中。
在临床上很多患者甚至不少的医生一看到患者发热、面红、心烦易怒、失眠焦虑、牙痛、目赤、口干、口苦、腹泻、神昏谵语、口腔溃疡等症状就以为是实热(即广大老百姓说的“上火”)动不动就用苦寒或甘寒的凉药,结果病人越用凉药“上火”症状不但不减反而更加严重这就很有可能是“阴火”,特别是“上火”时间较久的患者,这些患者往往表现为寒热夹杂,虚实共见。常人只知道血热、气郁可出现“上火”的表现,而不知道阳虚也可见假热,甚至阳虚还可见“五心烦热”,只知道温药可以升提来振奋阳气而不知道温药同样可以有降逆平潜的作用。
1、“温潜”法的由来——“温潜”法源宗仲景
?祝味菊从《伤寒论》的以下条文中悟出“温潜”一法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伤寒脉浮,医者以火迫截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枝二两也”。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而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思考:上述条文中的心悸、烦躁、惊狂、奔豚、不得眠等阳性症状均用桂枝附子等温热药治疗,而没有用后世医家的滋阴泻火药(生地、玄参、麦冬、黄连、黄芩等)来处理,为什么?
?答:从桂枝加桂汤、桂枝龙骨牡蛎汤、茯苓四逆汤等可以看出。温阳可以起到兴奋、上升的作用,也可以同样起到“抑制、下降”的效果,温阳可以下降的作用一直被世人忽视,直到“郑钦安(郑火神)”的横空出世,才让这一学术思想得到各医家的重视。最近几年比较时髦,搞地比较火大肆宣传“阴火”与“扶阳”的火神派也是从这方面入手的。
2、“温潜”法的原理
?根据上述条文与治法,祝味菊认识到除了温病学派讲的“热入营血”或“痰热蒙闭心包”导致神昏谵语烦躁之外,“心阳受损”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神昏谵语、烦躁等一些列精神问题。祝味菊说这是“阳衰不能自秘”、“虚阳上浮,心神外越”。认为“气虚、阳虚是本,法当温补;虚阳浮越是标,法当潜降”。指出“气虚阳浮”的虚火与“阴虚火旺”的虚火,截然不同,前者要“温潜”后者要“滋阴降火”。
3、“温潜”法的运用——治失眠
案1(摘自《祝味菊经典医案及用药经验》)胡夫人新闸路同安坊22号。症状:头昏耳鸣,苔白腻,夜不成寐,便秘,肌热,微有起伏,脉息弦芤。病机:下虚上盛,中湿隔拒,阳上浮,潜藏失,下虚上盛,隔阳于上。治法:当与温潜为主;处方如下:
麦芽15g磁石60g(先煎)生牡蛎45g(先煎)酸枣仁24g(先煎)
天麻6g生龙齿15g(先煎)黄附片15g(先煎)大腹皮12g
朱茯神18g姜半夏24g茅术15g黄连4.5g
?祝味菊“温潜”法的主要组成药物:附子、巴戟天、淫羊藿等温阳药补命门之火,配磁石、牡蛎、龙齿等潜虚浮之阳。但可根据临床情况加减:寒湿困脾加藿香、半夏、厚朴;风寒闭肺加麻黄、桂枝、杏仁等等。
案2湿温阴证(摘自《杨志一杨扶国用药心得十讲》P22页)家兄扶华,时4岁,初起病时身热不炽,呕恶,大便溏泄,苔白腻而滑,口渴不欲饮,先父以为系感冒暑湿的肠胃病,投香薷、厚朴、葛根、藿香、佩兰之类。约2~3剂呕逆虽渐平,但汗出热不解,入晚增高,精神疲倦,不思饮食,每日略进开水和米汤而已,因不见燥化,但从湿化,用药不离乎芳香宣化,而芩连苦寒未尝敢用,时历一周半,发热持续不退。现症见身热而足胫冷,蜷卧,脉濡数,舌苔白腻,食欲全无,大便溏泄。当时先父客居上海,苦于经验不足踌躇莫决,于是商诊于上海儿科名医徐小圃先生。徐先生凭着脉症,断为阳虚湿温,非扶阳温解不为功,处方如下:
葛根9g法夏9g磁石27g(先煎)附片9g(先煎)
霍梗9g陈皮6g桂枝4.5g厚朴3g
白豆蔻4.5g仙灵脾9g
上方连服2剂,热度日减,神色亦佳,停药2日,食以稀粥,但至临晚时热复增高,遂于原方中加鸡内金12g,炒白芍10g,再服3剂,热渐退清。
点评:临床上这种湿温伤阳的患者徒用“分消三焦湿热”是没有用的,必须扶阳散寒化湿。不可因发热而畏用热药!在《万友生医案选》一书中,万友生记载了他的母亲就是得了湿温重症,当时万友生年纪较轻,临床经验不足,又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所以请了一个名气大的老中医,那个老中医就一直用“三仁汤”三焦分利,结果患者发热始终未退,身体却越来越虚弱。当时万友生就跟那个老中医商量说,是否可以用“人参”稍微进补药以扶正。那个老中医说湿温无补法!结果病人后来就死了。万友生面对丧母的打击,反复思考整个治疗过程觉得当时就应该扶正。后来他母亲去世后一年,又被他碰到一个与他母亲类似的患者,万友生吸取了他母亲的教训,果断的用了“温阳化湿,扶正解表”就把患者给救回来了。——(详见《万友生医案选》)
案3、(源于黄鹏个人验案《中医读书与临床——正在编写中》)
吴某,女,30岁,这个医院的女医生,来我们星医进修的,
有一天她突然找到我,说“黄老师”我经过这几天的观察觉得你开的方病人效
果都不错,能不能给我看一下?我说什么问题呢?她说:我近来失眠很严重,睡觉时一听到点动静就会睡不着,很容易心慌心悸,也比较怕冷、怕风,早上起来脸总是有点肿,人也很容易累,月经也有问题量很少、而且有血块,人很容易生气、很焦躁。胃口、大小便正常。舌淡白苔薄,脉沉细无力。
病为:不寐
证型:血虚肝郁
法当:养血疏肝,养心安神
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首诊:-3-21日
柴胡10g炒白芍10g柏子仁20g生龙骨25g(先煎)
川芎10g炙甘草10g首乌藤30g炙黄芪10g
丹皮10g玫瑰花10g明党参10g焦栀子10g
全当归10g土炒白术10g炒酸枣仁20g3剂
处方思路:这个病人气血亏虚很明显,但目前患者神情焦虑考虑肝火较厉害,所以首诊我决定先从“养血疏肝”着手,本不可以用黄芪、党参等甘温雍滞之品,但考虑到患者确实气血亏虚很明显,所以不得已配入方中但我用量很轻,就用各10g。另外要注意的是病人脉沉弱、怕冷确实有气虚阳虚之征但不可现在就温阳,否则加重肝火。效果追查:-3-23日患者诉喝1包中药后感觉各方面都好转。
二诊(-3-26日):患者诉畏冷怕风减轻,晨起已无颜面浮肿,昨日又出现睡眠困难并手脚心发烫,口干、口苦,大便偏干,小便黄,时有腰酸腰疼,神情焦虑,舌淡白苔薄,脉细弱。
二诊方:
玄参15g肉桂10g黄连10g大枣10g
百合30g浮小麦40g炙甘草10g焦栀子10g
丹皮15g生地15g熟地30g白芍15g
党参10g炙首乌30g当归中20g3剂
二诊处方思路:我用了交泰丸合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因患者舌质较淡,考虑为血虚不足明显,加重了滋补阴血的药物。但患者平素怕冷、怕风、舌淡、脉沉弱不排除命门火衰导致的“阴火”。因此跟患者说如果这次再不行的话,就只能用祝味菊的“温潜”法了。
三诊(-3-30日):患者诉自觉四肢怕冷怕风改善,但仍有双手、脚心灼热,用手握患者双手仍觉冰凉,睡眠稍微改善,一晚能睡4-5个小时,听到稍微响一点的声音仍然会感觉心脏不自住的“怦怦跳”,舌淡白质嫩苔薄,脉细弱。首诊我见患者比较焦虑,用了丹栀逍遥散加减,二诊我用的是滋阴为主,佐以温阳。效果都不是很满意,近来再次翻了《祝味菊经典医案及用药经验》一书,看到了祝味菊用“温潜”法来治阳虚型失眠。仔细把脉、看舌与分析病情后,我觉得这个进修的医师就是要用祝味菊的思路。病为:1、不寐2、心悸;证型:肾阳不足,心阳受损,虚阳外浮;法当:温潜;方用:潜阳丹和桂枝甘草汤
三诊方:
黑附片15g酸枣仁20g淫羊藿15g春砂仁10g(后下)
炙甘草30g龟甲15g桂枝15g龙齿30g生牡蛎30g
磁石50g(先煎)茯神15g3剂
三诊思路:潜阳丹源自郑钦安的《医理真传》,潜阳丹组成:砂仁30g(姜汁炒),附子24g,龟板6g,甘草15g。郑氏解曰:“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日潜阳”。(《医理真传卷二》)。
第四诊:经第三诊“温潜”后,患者诉手脚心发烫消失,怕冷怕风减轻,睡眠
也好转,但因为近来我有事外出,4月3日喝完药就停了,共停了5天近日又觉容
易心悸、心慌,特别是听到一点声响就感觉心砰砰跳,容易怕冷、怕风,没有
再出现手脚心灼热的感觉,触摸患者双手仍冰凉,舌淡嫩,脉沉细无力。经过
温阳后患者“阴火”已经消失,出现了单纯的阳虚表现,肢冷、脉沉细无力、
舌淡阳虚症状仍明显,加重温阳,用“参附龙牡救逆汤合桂枝甘草汤”。
第四诊处方(-4-8日):
酸枣仁20g炙甘草3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
桂枝20g红参10g茯神15g淫羊藿15g
干姜15g黑顺片50g(先煎一个半小时)3剂
上药煎1小时,代煎。
今日(4月10日)患者拿到中药,刚好昨晚来了月经,患者诉月经来了腰酸痛的
厉害,难以站立,面色苍白、乏力,特向带教师兄请假休息,追问患者,获知
患者近1年来,每次月经来时都会腰酸痛得很厉害,而且伴会阴水肿和会阴下垂
肿痛感,刚好拿到中药汁,我让患者立刻喝下去,患者说感觉这药汁很辛辣。
患者诉喝完中药后在床上怕冷明显,盖被子后颤抖了一会随后出汗少许,然后
畏冷怕风明显减轻,腰痛亦随之明显好转。嘱患者继续按时喝药。
-4-11日患者诉腰痛消失已如常人,自诉会阴水肿减轻。患者平素月经期都
腰痛剧烈,目前喝完2包中药,腰痛就解除了,效果明显。触患者双手已明显转
温。
第五诊(-4-12日):患者诉手脚明显转温未出现手脚心发烫,睡眠好转,
今日未再出现心悸心慌,听一般的声音不会再感觉心狂跳不止(患者原话)
中医术语“心惊胆怯”,月经第三天未再出现腰酸痛,精力自我感觉充沛很
多,纳可,二便调,舌仍偏淡,左手脉由沉弱转为缓而有力,右手脉虽较四诊
有力但仍为沉软。诸症好转,无需更改,四诊原方再进以收全功。
酸枣仁20g炙甘草3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
桂枝20g淫羊藿15g干姜15g
红参10g茯神15g黑顺片50g(先煎一个半小时)
3剂
小结:肾阳虚而见“手脚心发烫”是我看了大量医案也没遇到的,所以一开始我不敢直接用温阳,后来经过第一诊疏肝解郁热、二诊五心烦热用养阴退虚热佐以肉桂温阳法都效果不佳,我知道必须扶阳了,经过辛热温阳后,患者手脚心发烫也迅速消失了,可见是“阴火”无疑,论证了“阴火”只能用扶阳温潜才能治愈。下面这张照片是我跟科室同行交流医术时留下的:
以上是我对“温潜法”的读书心得与临床验证,权当抛砖引玉之用,希望可以给中医的学子一点启发。以后每个星期,我会尽量更新一篇我的读书心得与个人验案,与各位中医爱好者分享交流。第一次在“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