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病,九个外治方搞定老中医毕生绝

导读:小儿脏腑娇嫩,腠理疏松,反应灵敏,外治能通过皮毛、肌肤、经络、腧穴调整气血阴阳及脏腑功能,扶正祛邪,使患儿疾病迅速消除。

运用外治法和内治法配合,既能提高临床疗效,又解决了小儿服药困难和服药量不足而影响疗效等难题。

全国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国医大师,王静安擅长治疗小儿常见病及疑难病,深受患者爱戴,被蜀中广大患者誉为“王小儿”。

王老指出,内外合治法的使用原则仍是辨证施治,即根据临床患者不同的疾病,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年龄、体质、时间(季节、节气)等灵活使用。

现将王老在继承前辈医技的基础上,通过多年临床经验变通发展,创制形成的一套合适小儿特色的外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01敷贴法治久泻

止泻散

[药物]麝香0.05g,肉桂3g,研粉。[主治]久泻不愈。[用法用量]将药粉和匀,敷于脐中,先用油纸盖上,再用布袋或胶布固定,每次6~8小时,每日热敷3次,3天贴1次。

按:肉桂,性味辛温大热,善治虚寒久泻,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肉桂所含挥发桂皮油对胃肠有缓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功能,排出消化道内积气,缓解胃肠痉挛。今配化阳通腠理、善于引药透达的麝香,药力通过神阙穴,持续稳定地发挥作用,故治久泻有效。

痄腮贴敷方

[药物]青黛6g,仙人掌1块,食醋适量。[主治]小儿痄腮。[用法用量]将仙人掌打碎,加入青黛、食醋,调匀成糊状,贴敷于红肿疼痛之处,2~3小时换1次。

按:本方有解毒消肿、清热凉血之功,对痄腮急发、红肿灼痛者效佳。

02熏鼻法治鼻渊

通鼻饮

[药物]荆芥花10g,薄荷叶30g,香白芷30g,北细辛10g,紫苏叶30g,葱白头60g。[主治]鼻渊。[用法用量]上诸药煎水,沸后用蒸气熏鼻孔,每日3~5次,每次5~10分钟。

按:荆芥、薄荷内含挥发油右旋薄荷酮和薄荷油,可治咽喉、鼻中肿痛,并可缓慢渗透入皮肤内;细辛含挥发油甲基丁香油酚、细辛酮,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白芷祛风散湿、排脓止痛;紫苏,近代发现其有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的能力。其蒸汽中的挥发油含量多,所以诸药共煎熏鼻,直接施于鼻腔黏膜,疗效颇佳。

03泡洗敷法治疝、痹、疹

温经消液汤

[药物]小茴香9g,川楝子(金铃子)10g,吴茱萸5~10g,台乌药6g,香附10~15g,木香6g,青皮9g,柴胡9g,升麻10g。[主治]鞘膜积液。[用法用量]上诸药熬水泡洗患部,每日2次。每晚泡洗后将药渣布包后敷于两侧少腹及阴囊部。每剂洗2次,逐渐加热,勿使感冒。

按:方中小茴香、吴茱萸温肝肾,去寒邪,配合台乌药、川楝子等行气止痛,为治疝专药;香附、木香、青皮疏肝理气,气行则寒散;升麻、柴胡助中气,升阳举陷。煎水趁热泡洗,寒气消散,阳气运行,肿胀可消。

痹证熏洗方

[药物]紫苏叶30g,荆芥30g,川芎15g,细辛15g,艾叶30g,石菖蒲30g。[主治]小儿痹证,关节疼痛。[用法用量]以上诸药煎成浓汁,趁热用盆盛后将患肢放于盆上,用毛巾遮蔽,利用药汁蒸汽熏之。待药汁温热后,将患肢放于盆中,用药汁洗之,每日1~2次,每次10~30分钟为宜。

按:本方有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之功。

湿疹外洗方

[组成]生黄柏30g,苦参30g,土茯苓30g,苦丁茶30g,大青叶30g,枯矾15g,白鲜皮30g,忍冬藤(银花藤)30g,黄连叶30g,栀子15g。[主治]湿疹。[用法用量]煎汤冷洗或冷敷,每日1~2次。

按:本方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皮损面湿气浸淫者,酌情减少洗敷次数。

04吹鼻法治痴呆

通关开窍方

[药物]麝香1.5g,白芷3g,牙皂5g,共为极细末。[主治]痴呆,神志昏蒙。[用法用量]每次用0.3~0.5g,吹入鼻中,每日1~2次。

按:牙皂通窍、祛痰。《本草纲目》曰其能:“通肺及大肠气,治咽喉痹塞,痰气咳喘。”为醒脑开窍主药。白芷气微香,味辛、苦,入肺、胃、大肠经,有祛风、止痛之功,东垣谓之能通窍。二药又借麝香之香气引入鼻窍而开关通窍,醒脑更灵。凡头昏、眩晕、头痛者亦可少量用之。

05贴脐法治遗尿

缩泉散

[药物]肉桂粉1.5g,小茴香粉1.5g。[主治]遗尿久不愈者。[用法用量]将干药粉调湿,放入脐中,用油纸隔后,再用五层布将药压紧,使药自然吸收,每日一换,5天为1个疗程。

按:肉桂,以边桂中肉细而厚、香气浓郁者为佳,入肾、脾、膀胱经,善补肾、暖脾胃而益中气。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肉桂含挥发性桂皮油、桂皮醛及透皮性强的乙酸桂皮酯。小茴香辛温,入肾、脾、胃经,内服有温肾散寒、和胃止痛之效,更具治疝气、遗尿之功。二药合用,温中涩尿之力强。外用贴于神阙穴,药力直入穴中,缓慢持续释放,故疗效佳。

06浸洗法治痿痹

痿痹洗方

[药物]生麻黄30g,生川芎30g,石菖蒲30g,陈艾30g,白芷15g,羌活15g,荆芥15g,大葱60g,生姜30g。[主治]痿症、痹症。[用法用量]上诸药煎汤,趁热浸洗患部。

按:方中麻黄生用,去气分之寒;川芎生用,去血中之痹;石菖蒲善治经络闭阻;陈艾叶能去血脉壅遏;羌活、荆芥祛风;白芷止痛;姜、葱并用,温经通络,诸药共用,痿痹能除。为临床常用效方。07涂擦法治头发不生

生发汤

[药物]大风子30g,蛇床子3g,菖蒲30g,陈艾30g,川椒10g,苦参30g。[主治]小儿头发不生,生长缓慢。[用法用量]煎浓汁,涂擦头部4~5次。

按:方中大风子入肝、脾、肾经,性温热,可祛风燥湿、通行经络,为本方主药;蛇床子、川椒、苦参祛瘀生新,合菖蒲、陈艾使气血运行通畅,故发自生。这可能是此方能促发生长之理。

08糊状紧束法治解颅

紧颅方

[药物]泽兰30g,姜黄30g,丝瓜络30g,蜂房60g,川红花10g,花通30g,共研细末。

[主治]解颅。[用法用量]以上药粉加白酒15mL,童便50mL,面粉9g,水适量,调制成糊状。剃尽头发,将药糊敷于枕、额、顶、颞部及太阳穴,再以纱布紧束,每日一换,以合为度。

按:此方为吾师之师,蜀中名医谢铨熔老师经验方。又依据老师多年亲身临床经验所设。方中泽兰为红泽兰,入肝、脾经,苦、辛,微温,能活血、行水、消瘀;姜黄通经除湿;丝瓜络除湿化痰通络;蜂房甘,平,入胃经,祛风攻毒;川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消肿;花通,又名花木通,出于西藏,味苦,性寒,利水消肿。诸药合用,活血消肿、通经活络、升清降浊,故积水可消、解颅能合。

09外提法治高热惊厥

清热外提方

[组成]雄黄10g,玄明粉10g,蜂蜜15g,鸡蛋清2个。[主治]小儿高热惊厥。[用法用量]先将鸡蛋清放入小茶杯中,加入前3味搅拌成糊状,用干净纱布将杯口包扎,杯口向下放于上腹部,反复提取上脘、中脘、下脘,连续提取10~15分钟。取后当晚泻下黄黑腥臭大便为妙。

按:本方有清热解毒、通腑泻热之功,为治小儿高热日久不退之妙方。

本文摘自《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王静安》。

……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王静安》,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内容介绍

本书为“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之一,本书对王静安60余年来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实践的成果进行整理、分析、评价、研究。书中原汁原味地保留了王老的临床经验,真实记录了王老晚年的医疗实践,以及宝贵的学术思想、临证思维、学术经验。其独特的诊疗方法、自主创新的效验方药、颇具特色的外治法、王氏推拿法,均有独到之处。本书旨在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提供珍贵的儿科临床研究专著,对医学院校师生、中医自学者有较大参考价值。

(扫码下单)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王静安》,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

●走出校门,在临床的你,到哪个阶段了?(泪目)

●搞定痛风,可以说是很全了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xianga.com/sxcz/74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