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etbz/360.html
凤县有矿,曾经连续八年入选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留凤关镇能贡献全县生产总值的八成,看似华丽的经济数据背后是一业独大的隐患。
凤县有林,森林覆盖率达80.4%,年入选“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在深呼吸时,仅仅吸吮到空气的甜味还不够,凤县苛求森林能带来“香味”,产麝香的林麝变成了这个生态大县的“宠物”。
凤县林麝养殖数量与所产麝香都在全国市场总量占到70%,年,林麝人工养殖产业带动群众就业余户余人,人均增收元。
“凤县将持续深化‘林麝之乡’品牌影响力,坚持林麝产业富民强县战略不动摇,全力推进林麝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有效拓展产业上升空间,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的紧密融合,让更多群众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凤县县长蒋铃说。
从挖金到生产软黄金
如果不是镇上的干部喊了一句陈叔,记者几乎要与这位看起来身材瘦削、步履匆匆的凤县林麝养殖第一人错过了。刚刚修理完家里破损的林麝圈舍,陈树民又要赶去几十公里外的养殖户家去给林麝看病。从每天清晨6点到晚上8点,64岁的陈树民围着林麝转,只要提起林麝,他的眼睛就突然亮起来,语速也更加快了。
凤县县城
半个世纪前,凤县就启动了林麝驯养和野化放归科研项目,逐渐影响带动当地个别农户参与到林麝驯养工作中,直到上世纪80年代,凤县的林麝养殖产业才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被称为“软黄金”的麝香,因为其金贵给野生林麝的安全生存带来了巨大挑战,但经过人工驯养,每只雄麝每年可取麝香15克至20克,养一只雄麝相当于每年保护三至四只野生麝。
从北京来的专家在陈树民的堂屋一住就是一年多,在他们的指导下,陈树民驯养的林麝成功产下七只仔麝。到年,这一数字达到20只。经过精心饲养,陈树民家里的林麝种群不断扩大。
驯养野生动物需要相关手续,凤县若想要把林麝人工养殖的产业做大,这一步就必须迈出去。“林麝属于一级野生动物,驯养手续得由国家林业部门审批,手续办下来得1万元,最后还是北京来的野生动物专家给我借钱办好的。”陈树民说,驯养手续办好后,才给林麝种源的调运开了绿灯,许多外地客商听到风声,想要来调配种源,价格从前一年的每克元涨到元,最终议价元,陈树民一次就挣了1万多元。
陆续开始有农户从陈树民家购买幼崽进行饲养,人工养殖林麝也开始遍布凤县各乡镇。到年成立林麝养殖协会时,全县林麝养殖户28个,林麝存栏头。
年,陈树民联合周边农户成立了养殖公司,以租养的形式,带动乡亲共同发展。公司将一对林麝租给农户,第一年的仔麝归农户,之后每年产下的仔麝,公司与贫困户各一半。
留凤关镇沙江寺村的汪玉芳租养了陈树民的两对林麝,开始了自己的林麝养殖。考虑到汪玉芳家经济条件不好,陈树民没有要她返还仔麝,只要求她不饲养时把母麝还回公司即可。
林麝养殖发展成产业,有人从中直接受益,也有人间接受益。
凤县依托全县12个林麝产业示范基地,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除了自养、代养等带动养殖户参与,对没有养殖意愿但有劳动能力的农户,鼓励其参与林麝养殖务工,带动1万余人就业。
清晨6时,在留凤关镇林麝养殖基地内,来自平木镇西山村的杨会凯准时起床打扫圈舍,紧接着为40头林麝准备食物。
年,年近花甲的杨会凯发现,自己不再像前两年那样好找活干了,工头拿着他的身份证扫一眼就拒绝。他和妻子回到凤县,经人介绍到这家养殖基地里务工,经过十天培训,老杨很快上手,每个月管吃管住还能拿到元工资。
林麝体型不大,一天需要吃两顿,一顿只能吃三两,但配料丰富,除了主食草料、南瓜、萝卜,还得佐以特定的饲料。杨会凯说,林麝饲养起来还比较省心,但在每年五六月产崽时,需要一刻不停地盯着监控,通过人工控制产崽时长,保证林麝的生产安全。
有能力、有养殖意愿的养殖户有相关政策,从而走上了致富路;无条件、无养殖意愿的群众如何在林麝产业中获利?凤县选择不断做大做强林麝产业,延伸产业链,让群众在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获取稳定收益。
林麝的主食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草料,国安寺村脱贫户薛顺林就是专门种植饲草的农户。桑树、蒲公英、菊草……薛顺林不但自己种植了多亩饲草种植,还协助村集体管理两百多亩。
年,薛顺林向合作社贷款10万元,盘下亩土地种树,每亩地种上余棵苗子。饲草种植也带来了大量的用工机会,尤其是每年三四月,一天最少需要十多个人,每人每天有90元的报酬。
“合养”的林麝
紫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界碑就立在陈树民家门口,这里植被丰茂,环境静谧,是林麝的天然栖息地。但此前林麝产业并不是留凤关镇的主导产业,主因是镇内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年前后,留凤关镇最多时有家矿企,贡献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到全县的80%。
美丽乡村——凤县凤州镇
随着工矿企业缩减至五家,留凤关镇也在转换思维,如何把深山老林变成资源,林麝产业在这里起根发芽。
在喇嘛泉村,人工养殖的林麝像他们的野生伙伴一样,“散养”在树林之间,“因为土地资源紧缺,我们就在树与树之间修建林麝圈舍,这样不用砍伐树木,还能尽可能最大化地利用土地。”喇嘛泉村党支部书记李军说,半散养可以让林麝在树林里奔跑觅食,增加活动量,再用南瓜、胡萝卜配上专用饲料加以喂食,可以使林麝体质更健壮、抗病能力更强。
留在镇上的工矿企业也想要转型发展,他们与村集体开展“四方合养”投资林麝养殖,由公司提供担保,脱贫户与公司职工贷款购买林麝进行代养,产出的麝香和新生仔麝收益归脱贫户和职工。当脱贫户代养的林麝出现死亡,除去保险公司赔付的部分,由养殖公司全部承担风险。
喇嘛泉村新建的圈舍位于风景秀丽的苇子坪两棵千年银杏树下,下雪时节,林麝趴在雪窝窝,灵动可爱。
李军说,公司与村集体经济二期将再追投万元建设圈舍,村集体一年能享受20余万元分红,他们计划从中拿出16万元回收闲置的养鸡场,将旧村委会改造成民宿,打造林麝观光养殖、乡村休闲旅游、农特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
随着林麝养殖数量的上涨,许多迫切想要加入林麝养殖产业的群众面临无地可养、无地可建的窘况,由此,基于林麝人工养殖的利益链接模式也在逐步扩大。
“各位股东,咱村集体经济林麝联建合养有收入了,给大家汇报一下!”留丰公司负责人叶全贵的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