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天冲刺,新新老师划重点中药一

距离执业药师考试还有

countdown

31DAYS

.09.12

不少考生跟老师反应,都已经到了冲刺阶段,但是各科重点依旧不明确,而且就算记住了考点,也总是做不对题。为了帮助各位考生复习,新新老师将在本公号持续为大家划出各科各章节重要考点,并搭配相应的考题,帮助大家复习。

今天为大家划的重要考点是《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1章、第2章的内容,如下:

四气

四气,又称四性,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效。它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即药物寒热偏性不明显。但这只是相对而言,实际上仍有偏温偏凉之别,仍未超过四气的范围。

所示效用

凡寒凉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凡温热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四气对人体的作用也有两面性,倘若使用不当,即可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此时,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温热性有伤阴助火之害。

五味

五味,是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1)辛

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如治表证的荆芥、薄荷,治气滞的香附,治血瘀的川芎等,都具有辛味。

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

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另能解药食毒(甘草、蜂蜜),多质润而善于滋燥。

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

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如五味子、五倍子、乌梅、山茱萸,另能生津、安蛔,如木瓜、乌梅。

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4)苦

能泄、能燥、能坚

(1)能泄--通泄(大黄泄热通便);降泄(杏仁降泄肺气;赭石,治呃逆呕喘);清泄(黄连、栀子清热泻火)。

(2)能燥--苦能燥湿(苍术、厚朴治寒湿;黄柏、苦参治湿热)。

(3)能坚--苦能坚阴(黄柏、知母泻火存阴);坚厚肠胃(黄连厚肠止泻)。

苦味药大多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5)咸

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如海藻、昆布、鳖甲、芒硝。

食盐类咸味药不宜多食,高血压动脉硬化者尤当如此。

有的咸味药如芒硝,能泻下通肠,脾虚便溏者慎用。

6)涩

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龙骨、赤石脂)。习惯将涩附于酸。

涩味药大多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

7)淡

能渗、能利,渗湿利水作用(茯苓、猪苓)。

淡味药过用,亦能伤津液,故阴虚津亏者慎用。

8)芳香味

能散、能行、能开,有化湿、辟秽、开窍、醒脾等作用,如功能化湿的藿香、辟秽的苏合香、开窍的麝香、醒脾的佩兰等。习惯将芳香归为五臭之列,有的也标上辛味,称为辛香之气。与辛味一样,亦能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慎用。

单味药的配伍

1)单行:

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物辅助。如独参汤。

2)相须:

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等。

3)相使:

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以补气利水的黄芪为主,配以利水健脾的茯苓为辅,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效果等。

4)相畏:

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云半夏畏生姜。

5)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故云生姜杀半夏。

6)相恶:

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

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害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等。

方剂的组成

组方原则

毎一首方剂的组成,同然必须根据病情,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但在配伍组成方面,还需要遵循严格的原则。方剂组成的原则如下:

1)君药

即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其用量也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要大。

2)臣药

意义有二: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它的药力小于君药。

3)佐药

意义有三:一为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为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

4)使药

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使药的药力小于臣药,用量亦轻。

每一方剂的具体药味多少,以及君、臣、佐、使是否齐备,全视病症大小与治疗要求的不同以及所选药物的功用来决定。但是,每一方中必有君药。君药的药味较少,用量要比臣、佐、使药大。

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就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1)川药

主产于四川、西藏等。如川贝母、川芎、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川续断、川乌、附子、黄连、黄柏、麦冬、丹参、干姜、白芷、天麻、花椒、厚朴、金钱草、五倍子、冬虫夏草、麝香等。

2)广药

又称“南药”,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如阳春砂、广藿香、广金钱草、广陈皮、广豆根、蛤蚧、肉桂、桂枝、桂莪术、益智仁、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化橘红、樟脑、槟榔等。

3)云药

主产于云南。如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萝芙木、诃子、草果、马钱子、儿茶等。

4)贵药

主产于贵州。如天冬、天麻、黄精、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等。

5)怀药

主产于河南。“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天花粉、瓜蒌、白芷、辛夷、红花、金银花、山茱萸等。

6)浙药

主产于浙江。“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口诀:二杭二白二玄加山贝);温郁金、莪术、杭白芷、栀子、乌梅、乌梢蛇等。

7)关药

主产于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如人参、鹿茸、细辛、辽五味子、防风、关黄柏、龙胆、刺五加、升麻、桔梗、蛤蟆油、甘草、麻黄、黄芪、赤芍、苍术等。

8)北药

主产地河北、山东、陕西以及内蒙古中部。如党参、酸枣仁、柴胡、白芷、北沙参、板蓝根、大青叶、青黛、黄芩、香附、知母、山楂、金银花、连翘、桃仁、苦杏仁、薏苡仁、小茴香、大枣、香加皮、阿胶、全蝎、土鳖虫、滑石、赭石等。

9)华南药

主产地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如茅苍术、南沙参、太子参、明党参、枳实、枳壳、牡丹皮、木瓜、乌梅、艾叶、薄荷、龟甲、鳖甲、蟾酥、蜈蚣、蕲蛇、石膏、泽泻、莲子、玉竹等。

10)西北药

主产地“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以西的广大地区。如大黄、当归、秦艽、秦皮、羌活、枸杞子、银柴胡、党参、紫草、阿魏等。

11)藏药

主产地青藏高原地区。“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藏红花;甘松、胡黄连、藏木香、藏菖蒲、余甘子、毛诃子、麝香等。

各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

中药材的釆收原则及注意事项

(1)采收原则:包括植物药(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种子类、全草类、藻菌地衣类)、动物药、矿物药。

(2)注意事项:采收器具、综合利用、保护野生药材资源。

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拣洗、切片、蒸煮烫(含淀粉、浆汁、糖类较多的药材,或动物药如五倍子、桑螵蛸)、揉搓(玉竹、党参、三七)、发汗(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干燥。

精选习题

1.依据中药药性理论,温热性对人体的不良作用是

A.伤阳

B.耗气

C.伤阴

D.敛邪

E.助湿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药药性中寒、热、温、凉四气所示效用,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温热性则有伤阴助火之害。

2.大多能滋腻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的为

A.酸味

B.苦味

C.淡味

D.甘味

E.咸味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药五味的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其中甘味能滋腻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应慎用的药味是

A.甘味

B.淡味

C.苦味

D.涩味

E.辛味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味的知识点。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A.坚阴、通泄

B.发散、行气

C.补虚、缓急

D.收敛固涩

E.软坚散结、泻下通便

4.依据中药药性理论,辛味所示的作用是

5.依据中药药性理论,苦味所示的作用是

6.依据中药药性理论,咸味所示的作用是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B、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药五味的作用。中药五味主要包括酸、苦、甘、辛、咸。其中辛味所示作用为发散、行气;苦味能燥、能泄,可坚阴、通泄;咸味能软、能下,可软坚散结、泻下通便。

7.桂枝配麻黄属于哪种配伍关系

A.相畏

B.相使

C.相反

D.相须

E.单行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药的配伍。桂枝配麻黄属于相须,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

8.有补气利水作用的黄芪与有利水健脾作用的茯苓配用,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作用,这种配伍关系为

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杀

E.相恶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药的配伍。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以补气利水的黄芪为主,配以利水健脾的茯苓为辅,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效果。

9.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称为

A.相反

B.相使

C.相畏

D.相杀

E.相恶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药七情配伍。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云半夏畏生姜。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故云生姜杀半夏。

10.属于八法包含内容有

A.汗法

B.吐法

C.下法

D.清法

E.消法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B,C,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方剂与治法。八法包括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11.下列属于“四大怀药”的是

A.三七

B.肉桂

C.党参

D.牛膝

E.白术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药的道地药材。主产于河南的“四大怀药”包括: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另有天花粉、瓜蒌、白芷、辛夷、红花、金银花、山茱萸等。

某药厂生产的藿香正气片,某药物组成包括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辅料为淀粉、糊精、蔗糖、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包衣粉。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12.根据中药制剂生产要求,处方中原料药应固定产地,陈皮的生产地是

A.广东

B.山西

C.河北

D.四川

E.黑龙江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药的主产地。陈皮的主产地是广东。

A.川贝母、黄柏

B.藿香、肉桂

C.三七、木香

D.白术、延胡索

E.细辛、关黄柏

13.以上选项中属于广药道地药材的是

14.以上选项中属于“浙八味”道地药材的是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同地区的道地药材。广药,又称“南药”,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如阳春砂、广藿香、广金钱草、益智仁、广陈皮、肉桂、苏木、桂枝、槟榔等;浙八味”包括: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

15.《中国药典》版中规定茵陈的采收期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全年皆可采收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茵陈的采收。茵陈有两个采收时间,春季幼苗高6~10cm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收的习称“花茵陈”。

16.药材适宜采收期的确定应考虑的因素有

A.气候条件

B.有效成分积累状态

C.植物发育阶段

D.产地

E.毒性成分含量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药材适宜采收期的确定。药材适宜采收期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有效成分积累动态与药用部位的产量变化等因素结合,还应综合植物的发育阶段,毒性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

强烈推荐

中药鉴定速记口诀(附鉴定方法)

速记考点:中药二之31种中成药组方速记口诀

执业中药师必知的组成口诀

功效相同的单味中药药效速记

文末彩蛋:

1.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xianga.com/sxjb/46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