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杨贵妃的催情媚术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优惠活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18232.html

  中国人认为人体取法于天道自然,气是风,液是雨,气为阳,水为阴。如果把骨骼肌肉比喻为山岳大地,那么津液无疑是滚滚江河或者涓涓细流。朵云试着从中医和传统文化的角度为你解读人体里的五种津液——汗泪涕唾涎。今天的主角是汗——如果你不点个赞,我可要出汗了。

  汗——散体味也散德行

  躯“干”表面的“水”滴,正是“汗”(汉字中,声旁也常有表意功能)。

  在身体、生理之外,鲁迅在《出汗与文学》中把出汗和人性、伦理加以关联,他说“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汗代表了阶级立场,因而“要充长留世上的文学家”,到底是写“香汗”还是“臭汗”才算写的是“永久不变的人性”,实在犯难。

  出汗最伤心?

  比起文学家来,中医对汗的认识就要清晰直接得多。《素问评热病论》中说:“汗者,精气也。”说明汗其实是人体的精气所在。《素问阴阳别论》中说:“阳加于阴谓之汗”。“阳”是指体内的阳气,“阴”是指体内的阴液。所谓“阳加于阴谓之汗”,是说汗液为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从玄府(汗孔)排出的液体。

  虽说人们都说“伤心流泪”,但中医会告诉你其实应该叫“伤心流汗”。临床上的许多汗症都与心有关,如心阴虚,心火内扰,出现盗汗;心阳虚,卫阳不固,出现自汗;心气热也可见汗出;发汗太过,可伤心阴而致亡阳;心气垂竭时,每见汗出如油等。中医治病也有让人出汗的,专业术语叫“解表”,就是利用药物打开人体最外一层的气机,把表层的寒气(外邪)经由汗液而排泄掉。但经常大汗淋漓可不是什么好事,中医认为这非常耗气,而且耗的是心气,是所谓真正的“伤心”。

  不过,并不是只有心气伤了才出汗,五脏的虚劳都可以导致出汗,《素问经脉别论》曰:“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明代大医张景岳还曾提出过汗出的六种不治之证,实际亦即六种凶兆:“汗出而喘甚者不治,汗出而脉脱者不治,汗出而身痛甚者不治,汗出发润至巅者不治,汗出如油者不治,汗出如珠者不治。”反正不管怎么说,为了身体健康,咱们还是尽量避免干那些需要出大汗的事。

  那么不出汗又如何?只要不是因为先天汗腺发育问题或者后天皮肤损伤等病理原因,未尝不是好事。《世说新语》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吓得不敢出汗?显然钟会撒了个讨好皇上的小谎,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他比哥哥钟毓胆大、身体好,因为不爱出汗的人体具有更强的阴阳调节能力。

  红汗与粉汗的艳史

  我们的印象里胖人总是爱出汗,油腻腻淌着汗的胖子让人避之不及。不过一位最著名的爱出汗的胖子却把汗出成了一件极其香艳的事——《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不知迷倒唐明皇的除了《霓裳羽衣曲》,是否还有这又红又香的汗。莫非杨贵妃和汗血宝马一样?还是有什么特殊的媚术?

  《贵妃的红汗》的作者永宁认为,这是因为杨贵妃用了一种叫做“利汗红粉香”的东西:“滑石一(极白无石者,水飞过)、心红三钱、轻粉五两、麝香少许。右件同研极细,用之调粉如肉色为度,涂身体,香肌、利汗。”其中“心红”是四川产的一种上好的朱砂颜料,红色,并且带有香气,与化妆用的白粉再相调和,调成“肉色”,就得到了“利汗红粉香”的成品。它的作用“涂身体,香肌、利汗”,显然这就是古代的“痱子粉”啊。

  很多诗词里都记载了古代女人喜欢涂“痱子粉”的事,且并非白天才涂,夜里就寝的时候也涂,似乎交欢的时刻更要涂,以至于这些粉和汗水掺合在一起成了“粉汗”,极大地刺激了男人的情欲和才思。

  周紫芝和牛峤的两首《菩萨蛮》简直把流粉汗写成了某事的代名词。“翠蛾懒画妆痕浅,香肌得酒花柔软。粉汗湿吴绫,玉钗敲枕棱。鬓丝云御腻,罗带还重系。含笑出房栊,羞随脸上红。”“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柳阴烟漠漠,低鬓蝉钗落。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

  再想想现在的女人,都用什么香水啊、止汗露啊之类的,没谁成天涂一身痱子粉了,少了“红汗”、“粉汗”的视觉吸引,也难怪如今男人做完爱都不给女人献诗了。

  人体正常的汗液应该是无色透明的,在中医里,有五色汗之说。色为脏腑的外荣,五脏应于五色,显示了不同脏腑病征的信号。

  “黑汗”多为肾虚之征兆,如黑而清稀则为心肾失调,当调补心肾以敛精气;如黑而黏稠则为肾阴虚湿热之象,当育阴清利湿热。“黄汗”湿热之征,为脾色外露之兆,多为脾被湿热阻囿或脾虚失敛所致,如色清稀而黄为脾虚黄汗,而色黏稠而黄则为湿热黄汗。“白汗”为肺色外露,多为心肺阳虚,宗气不足所致。“红汗”多为气虚之候,亦为心肝火旺之兆。“绿汗”提示肝胆精气外泄,临床上可见于“胆倒”一症,乃大凶之兆。

  所以,如果你的美人出了五颜六色的汗,却不是为了讨好你而用了香粉或者内衣掉色的话,先别忙着快活,赶紧带她瞧病去吧!

本文转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xianga.com/sxjb/64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