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伊孜牙)CalculusBovis
甘,凉。归心、肝经。
孕妇慎服。
来源于牛科(Bovidae)动物。常见于牛、水牛、牦牛,为其干燥的胆结石。宰牛时,如若发现有牛黄,滤去胆汁,取出牛黄,除去外部薄膜,阴干。
有牛就有分布,哈哈哈
(图片来源于百科)
二级干寒。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清热解毒,平肝息风,可用于高烧热病,烦躁不安,小儿惊厥,咽喉肿痛等。
常见药品
?用于温热病及小儿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等症。牛黄清心、凉肝,有患风止痉、定惊安神之效。常与朱砂、全蝎、钩藤等配伍,如牛黄散。
?用于温热病热入心包,中风,惊风,疯痛等痰热豪蔽心窍所致之神昏、口噤、痰鸣等症。本品既能清心热,又能化痰、开窍醒神。单用本品为末,淡竹沥化服即效,如《外台秘要》治婴儿口噤方,或与麝香、栀子、黄连等配伍,共秦清热化痰、开窍醒神之功,如安宫牛黄丸。
?用于咽喉肿痛,溃烂及痈疽疗毒等热毒壅滞郁结之证。本品清热解毒力强。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与黄芩、雄黄、大黄等同用,如牛黄解毒丸;若咽喉肿痛、溃烂,可与珍珠为末吹喉,如珠黄散;用治痈疽、疗毒、乳岩、瘰疬等,又与麝香、乳香、没药等合用,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结,如犀黄丸。
?用于高热烦燥,神昏谵语及惊痫抽搐等症。神昏谵语、惊痫抽搐,多由于高热或痰热蒙蔽清窍所引起。牛黄能清心热、豁痰浊,可收开窍定惊的功效。在临床上本品常和清热药与开窍药如黄连、黄芩、山栀、麝香等做成丸散,应用于热盛昏迷惊痛。
?用于咽喉肿痛腐烂、各种热毒疮痈。牛黄为清热解毒要药,对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疮痈肿痛及一些外科疾患属于阳症者都可应用,常配合青黛、冰片等治咽喉肿痛;配金银花、七叶一枝花、甘草等治疮疡。
?牛黄配以麝香、天竺黄、全蝎、钩藤,则豁痰开窍、清热镇痉;配黄连、黄芩、栀子、郁金、朱砂,则清热解毒、开窍安神;配青黛、珍珠、人指甲、象牙屑、冰片,则清热解毒、消肿定痛。
经典药方
1.治温病邪入心包、神昏谵语、兼治卒厥、五痫、中恶、大人、小儿痉厥之因于热者:牛黄一两、郁金一两、犀角一两、黄连一两、朱砂一两、梅片二钱五分、麝香二钱五分、真珠五钱、山栀一两、雄黄一两、黄芩一两。上为极细末,炼老蜜为丸,每丸一钱,金箔为衣,蜡护。脉虚者,人参汤服下;脉实者,银花、薄荷汤下。每服一丸,大人病重体实者,日再服,甚至日三服;小儿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温病条辨》安宫牛黄丸)
2.治心经实热、狂言妄语、神志不安:牛黄(另研)一两、冰片(另研)一两、朱砂(另研)二钱、大黄(生)一两。上为细末和匀每服一二钱,冷姜汤或蜜水调下。(《景岳全书》牛黄泻心汤)
3.治中风、痰厥不省人事、小儿急慢惊风:牛黄一分,辰砂半分,白牵牛(头末)二分。上共研为末,作一服,小儿减半。痰厥,温香油下;急慢惊风,黄酒入蜜少许送下。(《鲁府禁方》牛黄散)
4.治热入血室、发狂不认人者:牛黄钱半、朱砂三钱、脑子一钱、郁金三钱、甘草一钱、牡丹皮三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皂子大。新水化下。(《保命集》牛黄膏)
注意事项
牛黄使用过多可导致中毒,表现为胃肠活动增加、腹泻,骨骼肌活动增加,搐搦、痉挛,严重时则抑制。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最后病人呈半昏迷或昏迷状态,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解救方法
1.早期应催吐、洗胃,然后服通用解毒剂。
2.给予中枢兴奋剂,对抗其中枢抑制作用。
3.血压下降可在静脉输液中加入升压药。
4.腹痛腹泻严重时,可口服颠茄片或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必要时重复应用。
5.牛黄中所含牛黄酸,对心脏有兴奋作用,对血管稍有舒张作用,为防止"不整脉"的出现,可预先肌肉注射或口服利血平。
6.其他对症治疗。
7.茶叶15克,五味子9克,人参6克(先煎),甘草4.5克,水煎服,连服2~3剂。
8.半边莲15克,樟木6克(后下),厚朴9克,石斛12克,麦冬9克,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分2次服,每4小时1次。
置阴凉干燥处,遮光,密闭保存,防潮,防压。
1.高士贤编著。中国动物药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3.陈俊华,舒光明,姜荣兰著.中药粉末显微鉴别书册,四川省药物研究所,.49~51.
4.刘勇民编著.牛黄有关章节.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5.百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