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浦江民间有咒禁之术,这是浦江古代医学的组成部分。主要原因是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之前,人们无法理解一些自然现象及其成因,从而产生对自然力量的一种认同,同时还有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其实咒禁之术与科学有着巨大分野,明确地说,当前咒禁之术属于巫术的范畴,未能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同样它与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宗教是秉承神和自然的旨意行事,而咒禁之术是驱使或禁止神灵为施术者服务的。当然咒禁之术是古代祝由之术的演变,是古代医术的一种流派,与心理学有着一定的联系。
咒禁之术产生于黄帝时代前后,是从上古民族流传的巫祝之中产生。上古民族认为病痛是鬼神作祟的所致。《黄帝内经·素问》中已经有祝由二字。《抱朴子》中记载,吴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验。在隋代已成为官方医学的组成部分。在唐代设立了太医署中,设立咒禁科。医院设祝由十三科。各个时期官方的一度认同,使咒禁之术得到了发展。伴随对病因和人体认识的进步,医学与祝由之术拉开了距离。惜咒禁之术最终因太过玄虚,并被人为利用,几处于消亡状态。浦江民间有神汉巫婆借助咒语与符箓,混迹于江湖。而后,咒禁之术当中的有益成分,也被抛弃,成为封建迷信的一个代名词。
在民间常有久病未愈之人,病急乱投医之事,他们渴望妙手顷刻回春之术,这让扶乩、招魂等旁门左道依然存在。因为再为丰富的知识,也有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医学上的难题。而此时,神巫就利用人们心理上的空隙、个体上的差异开始兴风作浪,用咒禁之术取得生存空间,并大肆予以传扬。咒禁当中的行为,有先声夺人之势。神巫常用信则有、不信则不灵,运用杀鬼见血、茶变墨水、下油锅等骗人之术。神巫用毛笔蘸清水,在黄裱纸上写字,字变红色;或将病人疔疮虚掷在黄裱纸人上,喷一口清水,纸人泛红;或将手伸进热油锅,唬人耳目。而随着科学的普及,这些现象用科学很好予以解释,咒禁之术就失去了“威慑”之力。
而咒禁当中的符箓,纸用姜白纸,以朱笔写字画图。纸在制作时加入冰片、麝香等物,本身有消毒、防疫之功效。书写的材料中加入的朱砂、珍珠粉等物有镇心安神作用,并有消热解毒之功。同时要求将符箓悬于门楣,或悬于床庭,或带于身上,其实是要求与符箓多多接触。也有将烧符箓作汤服药的。咒禁当中的念白,看来都是鄙俚直白。“天灵灵,地灵灵,各路神仙来显灵……急急如律令。”“本师来收惊,不收别人魂,只收你三魂七魄,……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急急如律令。”“奉请本地请鬼兵,急降凡间除恶人……急急如律令。”“天护身,地护身,十二元辰护我身……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但带上神巫的声腔,有了神奇的意味。
浦江民间的咒禁之术,由于本身存在的片面性,致神秘色彩消失,已经不能与时代同行。然咒禁之术,终还有心理解郁与心理宽慰的作用。现代科学表明,咒禁之术中,心理暗示有着正向的治疗作用。为此面对民间咒禁之术,我们必须摒弃其愚昧的部分,研究其合理的部分,挖掘其宝贵的部分。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见维
原标题:《浦江民间的咒禁之术,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