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学之声作者:高丽丽
两个表说明动脉粥样硬化中西药用药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
按受累动脉部位分类有主动脉及其分支、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四肢动脉硬化等类别;中医主要证候包括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和气滞血瘀证。
表1常用中成药:
药物
功效与适应证
复方丹参滴丸
①成分:由丹参、三七、冰片等组成。
②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③药理作用:扩张冠状动脉,降血脂,改善内皮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粥样斑块。
④适应证:适用于血瘀证者。
通心络胶囊
①成分:由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等组成。
②功效: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③药理作用:调节血脂,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逆转动脉粥样硬化。
④适应证:适用于气虚血瘀证者。
麝香保心丸
①成分:由麝香、苏合香、蟾酥、牛黄、肉桂、冰片及人参等组成。
②功效:芳香温通,益气强心。
③药理作用:调节血脂,减轻炎性反应,明显抑制动脉内膜中层的增生,降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缩小斑块面积。
④适应证:适用于气滞血瘀证者。
速效救心丸
①成分:由川芎、冰片等组成。
②功效: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③药理作用:能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抗心肌缺血,改善心电图,并能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④适应证:适用于气滞血瘀证者。
血脂康胶囊
①成分:由红曲组成。
②功效:除湿化痰,活血化瘀,健脾消食。
③药理作用:调节血脂,减轻炎性发应,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稳定斑块等作用。
④适应证:适用于痰瘀阻滞证者。
芎芍胶囊
①成分:由川芎、赤芍组成。
②功效:活血化瘀。
③药理作用:能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心肌缺血和血流动力学,还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和LDL-C水平,降低动脉硬化指数。
④适应证:适用于心血瘀阻证。
芪参胶囊
①成分:由黄芪、丹参、人参、茯苓、甘草、三七、红花、川芎、水蛭、蒲黄、山楂、黄芩、玄参、葛根、制首乌组成。
②功效:益气活血,化瘀止痛。
③药理作用:对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有明显疗效,对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有明显改善,还能降低炎性指标。
④适应证:适用于气虚血瘀证。
丹蒌片
①成分:由瓜蒌皮、薤白、丹参、川芎、赤芍、郁金、黄芪、葛根、骨碎补、泽泻组成。
②功效:宽胸通阳,化痰散结,活血化瘀。
③药理作用:能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时间,改善心电图,降低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血脂,具有一定的稳定斑块作用。
④适应证:适用于痰瘀阻滞证者。
心可舒片
①成分:由山楂、丹参、葛根、三七、木香组成。
②功效: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③药理作用:有调节血脂的作用,还有抗脂质变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
④适应证:适用于气滞血瘀证者。
荷丹片(胶囊)
①成分:由荷叶、丹参、山楂、番泻叶、补骨脂组成。
②功效:化痰降浊,活血化瘀。
③药理作用:能降低血脂水平,抗炎,稳定甚至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④适应证:适用于痰瘀阻滞证者。
养心氏片
①成分:由黄芪、灵芝、党参、丹参、葛根、地黄、当归、淫羊藿、延胡索(炙)、山楂、炙甘草等组成。
②功效:扶正固本,益气活血,通脉止痛。
③药理作用:能显著降低内皮素(E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提高一氧化氮(NO)水平,起到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④适应证:适用于气虚血瘀证者。
生脉类注射液
①成分:由人参、麦冬和/或五味子组成。
②制剂: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③功效:益气固脱,养阴生津。
④适应证:适用于气阴两虚证者。
⑤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取得良好疗效,能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以及改善心电图和心律失常。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
①成分:从红花的花瓣中提取出的天然黄色素,内含红花红色素和红花黄色素。
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可提高临床疗效。
丹参类注射液(广泛用于动
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
丹红注射液
具有抗炎、改善心肌缺血和血流动力学等作用。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有抗炎、抗氧化应激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复方丹参注射液
能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改善心电图。
表2常用西药:
分类
药物
特点
降血脂药
他汀类药物
①调节血脂治疗将降低LDL-C水平作为首要目标。
②他汀类能显著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稳定或消退粥样硬化斑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
③不良反应:有横纹肌溶解、血转氨酶和肌酸激酶水平升高、胃肠道症状等,其中横纹肌溶解是最危险的不良反应,应警惕。
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
①抗血小板治疗可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防止血管阻塞性病变的发展,用于预防冠心病和脑动脉血栓栓塞。
②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和出血。
抗凝和溶栓药
抗凝药:常用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
素、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
对动脉内形成血栓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者,可用溶栓药物,继而用抗凝药物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抗凝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缺血和出血事件的风险及治疗策略选择。
溶栓药:如尿激酶、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
扩血管药
硝酸酯制剂、长效钙离子通道阻断药、β-受体阻滞剂
①扩血管治疗可解除血管痉挛和促进侧支循环。
②硝酸酯制剂、长效钙离子通道阻断药: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还能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主要不良反应有低血压、心率增快等。
③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预防和减少心绞痛发作。
抗氧化药
药物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丙丁酚(普罗布考)等。
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LDL的氧化产物,ox-LDL能够以多种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②抗氧化治疗可延缓LDL氧化,改善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功能,抑制病变的发展。
抗炎药
抗炎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
炎性反应是引起粥样斑块不稳定的关键因素,抗炎治疗可阻止血管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和患者的预后以及相关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动脉粥样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全科医学,.
-END-
/相关阅读/
·动画演示
分分钟教你看懂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推荐阅读/
·这样教你看心电图,没有理由看不懂!
欢迎大家把您的心得,故事,知识,分享到医学之声!我们的投稿邮箱是:vom
.北京白癜风最好医院白癜风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