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敷常用加减用药之(25)人工牛黄
人工牛黄,中药名。本品由牛胆粉、胆酸、猪去氧胆酸、牛磺酸、胆红素、胆固醇、微量元素等加工制成。为黄色疏松粉末。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牛黄有镇静解热、抗惊厥、增强心肌收缩力、降血压、促进胆汁分泌、抗炎、抗感染、兴奋呼吸、提高机体免疫了、调节内分泌、止血、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作用。
天然牛黄属于名贵药材,是牛科动物干燥的胆结石。真牛黄多呈卵形,类球形或三角形,直径1~3厘米。表面金黄至棕黄,深浅不一,质较细腻而有光泽,有的外部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有裂纹。体轻,质松脆,易分层剥离,断面色较浅,可见紧密细腻的同心层纹。气清香,味苦后甜,有时显清香凉感。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染面黄色,习称“挂甲”。假牛黄:一种是用某些中药仿制的,外形相似,质实,断面层纹少,无清香气及清凉感,味微苦,一种是用黄连素粉伪造,呈粉末状,味苦,无腥气。
人工牛黄占据了98%的市场份额,成为天然牛黄的主要替代品。人工牛黄粉所含有的胆酸,其功效主要是消炎,由于人工牛黄粉中的胆红素和牛磺酸的含量几乎为零,因此人工牛黄粉对中枢神经无作用。人工牛黄:多为土黄或浅黄疏松粉末状,味苦或略腥,无清凉感。
性味归经味甘,性凉。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定惊。用于痰热谵狂,神昏不语,小儿急惊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等病症的治疗。
相关配伍1、用于温热病及小儿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等症。牛黄清心、凉肝,有患风止痉、定惊安神之效。常与朱砂、全蝎、钩藤等配伍,如牛黄散。
2、用于温热病热入心包,中风,惊风,疯痛等痰热豪蔽心窍所致之神昏、口噤、痰鸣等症。本品既能清心热,又能化痰、开窍醒神。单用本品为未,淡竹沥化服即效,如外台秘要治婴儿口噤方,或与麝香、栀子、黄连等配伍,有清热化痰、开窍醒神之功,如安宫牛黄丸。
3、用于咽喉肿痛,溃烂及痈疽疗毒等热毒壅滞郁结之证。本品清热解毒力强。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与黄芩、雄黄、大黄等同用,如牛黄解毒丸;若咽喉肿痛、溃烂,可与珍珠为末吹喉,如珠黄散;用治痈疽、疗毒、乳岩、瘰疬等,又与麝香、乳香、没药等合用,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结,如犀黄丸。
相关论述1.《本经》: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痫。
2.《别录》:疗小儿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
3.《药性论》:小儿夜啼,主卒中恶。
4.孙思邈:益肝胆,定精神,除热,止惊痢,辟恶气。
5.《日华子本草》:疗中风失音,口噤,妇人血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
6.《日用本草》:治惊痫搐搦烦热之疾,清心化热,利痰凉惊。
7.《纲目》:痘疮紫色,发狂谵语者可用。
8.《会药医镜》:疗小儿急惊,热痰壅塞,麻疹余毒,丹毒,牙疳,喉肿,一切实证垂危者,
用药禁忌脾虚便溏及孕妇慎服。
实用简方1.牛黄八宝丸(《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用治痧证发斑发狂,浑身赤紫,及痧后恶毒疮疡。
2.牛黄上清丸(《国药成药处方集》),用治头脑昏晕,暴发火眼,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齿疼痛,头面生疮,大便燥结,身热口渴。
3.牛黄丸(《太平圣惠方》),用治小儿慢惊风,发歇不止。
4.牛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用治小儿疳积。
5.牛黄丸(《婴童百问》),用治肝受惊风,眼目疼痛。
6.牛黄丸(《审视瑶函》),用治小儿双目睛通(即头视)。
7.牛黄生肌散(《外科大成》),用治牙疳,臭烂穿腮者。
8.牛黄抱龙丸(《医学入门》),用治小儿急慢惊风,及风热风痴等症。
9.牛黄定志丸(《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用治中风昏冒,神情不爽,如有物蒙蔽,及风犯于心,心神不宁,健忘惊悸等症。
10.牛黄青黛散(《疡医大全》),治青腿牙疳,症见牙疳腐烂而腿肿色青者。
11.牛黄承气汤(《温病条辨》),治阳明温病,下之不通,邪闭心包,神昏舌短,饮不解渴者。
12.牛黄清心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治诸风缓纵不遂,语言蹇涩,心神恍惚,怔忡健忘,头目眩冒,胸中烦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愦,心气不足,惊悸悲忧,虚烦少眠,喜怒无时,或发狂癫,神情烦乱。
中药每日一问
上期正确答案及分析:西洋参、太子参、党参虽可补气益卫,但无固表止汗功效。白芍敛阴止汗,但并非补气之品。黄芪不但长于补气益卫,而且能够固表止汗,故应选择E项黄芪。
上期共人参与问答,其中人回答正确,占86%。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