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三七所含皂苷含量超过人参,而且所含的人参皂苷都是活性较高的四环三萜类,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领先于人参,因此三七堪称“金不换”。
三七能降低血脂,治疗冠心病冠心病患者多血脂异常,胆固醇堆积在冠状动脉血管壁,引起血管腔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根据临床观察,用三七为主治疗一般在3个月内可使甘油三酯明显下降,6个月后可使心电图ST-T段有所改善。临床观察认为,用三七治疗冠心病宜长期、少量,时间最好不少于6个月,以每日3克的服药量最为理想,对于虚证患者,可同时加服西洋参粉则效果更好。
三七具有“四抗”作用,保护心血管功效突出三七在心血管病的防治方面也有独到之处。近代研究,三七有加强和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扩张血管的作用;能明显降低动脉血压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排血量和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三七皂苷和黄酮苷能对抗心肌缺血,降低血压,保护心脏,调节机体免疫。
三七有抗血栓形成作用。作用环节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过程。高黏血症和高脂血症的病人服用生三七粉可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三七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突出。表现为“四抗”: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因此,三七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三七治疗心绞痛疗效肯定,作用持久,无一般扩张血管药的不良反应,而且对心率有双向调节作用,对心率较快的患者,用后可使其心率下降到比较正常的范围,而对心动过缓的病人通过长期治疗,心率可以逐渐提高。
临床报道,在广泛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用西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轮换使用,停药则血压下降而出现休克的情况下,改用三七粉3克,生脉散煎汤送服,每日1剂,有时只需二三剂就可撤掉上述药物,而且血压稳定。
三七止血消瘀,是血证要药三七是治疗血证的要药。《本草纲目新编》记载:“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于补气补血药中则更神。盖此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血得此而有安静之休也。”
近代的药理研究证实,三七有较强的止血作用,能缩短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但三七总皂苷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并有溶栓作用。前者是止血,后者指消瘀,集止血与抗血小板凝聚于一身,与中医学对三七的功效认识是一致的。
三七被誉为“止血圣药”,且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各种血证。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可单味研末吞服,或配花蕊石、血余炭等药同用。
三七消肿止痛,伤科建奇功三七历来被誉为“伤科之要药”,有较强的镇痛、消肿和抗炎作用。对跌打闪挫、筋骨折伤、胸痹绞痛、瘀血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可单用本品或配当归、红花、土鳖虫、乳香、没药、麝香、冰片等。
三七配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作用增强,适用于血瘀痛证,尤适宜于冠心病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老年人心绞痛可用丹参、天麻、西洋参、三七各等份研粉后,每天早、晚各服1次,每次1匙。
三七补虚强壮,促进新血化生三七是补血第一良药,它能改善造血功能,对营养不良性贫血有良好效果。民间用三七主根置于冷水浸泡半小时左右,将其敲碎成蚕豆大小,用纱布包好,与鸡肉或排骨一起放入锅中(每克肉类用三七20克),盐少许,文火炖1~2小时即可食用,可以起到益气养血滋阳强壮作用。治疗崩漏、产后虚弱、自汗、盗汗,又治气血虚弱之劳损、头晕等。
三七具有祛瘀生新的功效,可以化瘀血、促进生新血。现代研究也证实三七具有补血作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