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互联网时代没有企业,唯有不断追

题图: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几十年来,张瑞敏先生没有改变的习惯是读书。一周两本,一年一百多本。他的阅读贯穿了三十多年职业生涯,从彼得德鲁克到凯文凯利。从「砸冰箱」到海尔「变法」,他的哲学被认为是实用主义的,他的管理从来没有被浮夸的概念桎梏,也许海尔的所作所为一开始不被人们理解,但随着时光流逝这些决策事后看来是有预见性的。

素材来源:经济观察报、世界经理人论坛

李光斗品牌观察、正和岛

1

读书与管理

我读书是为了管理。把它理顺起来,在管理的「道」这个层面: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和道家;再就是国外的管理学思想。

儒家的「四书五经」,如果从管理的角度讲,我把它提炼成四个字:「内圣外王」——中国古代士大夫的目标是「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其实就是内圣外王;但在实践中,我把它改过来:「外王内圣」。「外王内圣」怎么讲?比如,「外王」就是我定了创世界名牌,再倒逼「内圣」、倒逼我的学习。这样,就可以把这方面很多书籍里的警句和思想,在整个集团叫大家都来学习,对大家的认识就会提高很多。

现阶段,更多就是《道德经》。传统时代,可能儒家文化更合适,因为它体现了团队精神;但在互联网时代,可能《道德经》更切合实际,「道法自然」、「无为无不为」,对我们现在实际指导意义会更大。

国外管理学,在「道」的层面,我读的主要是彼得·德鲁克系列。所有管理类书籍,没有一个像德鲁克写得这么高:德鲁克从来没有直接说管理应该怎么管,而主要讲「人」——外部就是用户,内部就是员工;对管理者,他的定义是,并不是拥有下属、而是拥有成果。这个思想跟一般的管理学完全不一样。另外,德鲁克的预测非常厉害,他在去世之前就讲过,「互联网消除了距离,这是最大的影响」,可能别人在那个年代根本没看到这点。

互联网兴起以后,对我影响非常大的是凯文·凯利,「彻底颠覆旧的传统模式」。他的《失控》、《必然》对我的指导意义是什么?一个是零距离,一个是去中心化;最重要的是自组织;再一个,就是他对网络的描写——网络没有边界。我们原来对此有误区,还觉得,网络是不是应该自己建,还是有一个边界?其实没有。这种颠覆性对我的影响很大。

在管理模式上对我起了最大影响的,是牛津大学的丹娜·左哈尔(DanahZohar)。她写的《量子管理学》,中国企业家真应该读读。她通过量子管理学一下子把经典管理学从理论上给推翻了,如果说原来那套管理学全是牛顿思维,现在必须是量子思维。她还有一本书叫《魂商》。

还有一本书也非常好:詹姆斯·卡斯写的《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他特别说到,智商和情商基本上还是有限的游戏、在界限内,但「魂商」(SQ)可以变成无限的游戏,这和原来管理学指导思想完全不一样。我把《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推荐给海尔兼并的美国GE家电的老总。他回去把这本书读了好几遍,觉得一开始很难理解,慢慢觉得还可以理解一些。

在整个互联网转型过程中对我影响比较大的,还有拉里·斯的《大爆炸式创新》。我们在内部会上经常用他的鲨鱼鳍——就是那个抛物线形:即便在创新已经比较有成就的时候,也必须否定自己的创新。这和原来的观念不一样,原来只是你怎么去创新、怎么去成功,似乎成功了就可以待在那,他这个观念就完全不一样了。

另外,还有很多类似的著作,大体分类一下,主要聚焦在改变观念上,这是最重要的。现在我们和一些管理学家接触,他们对海尔的质疑,也主要是拿出那些经典管理理论,说你这个和经典管理不一致。今年6月份我到哈佛商学院,都是大牌教授,他们也说按照经典的管理理论,海尔这套解释不通:第一是人力——你没有人力主管,完全是自组织、自己去做;第二是薪酬——你是用户付薪,而不是企业付薪,这和经典管理理论完全不一样。这种观念颠覆之后,你再和这些人接触,以这个为基础,会比较好沟通一些。

总而言之,我阅读是实用主义吧——怎样对我们现在的转型有好处就把它吸取过来。当然,这些话也并非金口玉言,也可能在实践中还有些问题,但是他的方向应该是对的。

2

西方管理思想的反思

中国并没有成熟的企业模式。中国公司在经营中,基本上都是复制西方的管理模式。所以,打破原有模式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很困难,因为它原本就不是中国自己的东西。

与中国企业关系较为密切的管理方法大体上有这些:

戴明环PDCA:中国的全面质量管理在改革开放后并没有真正做起来,因为大家只是学了一些皮毛,并没有深入到观念和文化层面。海尔砸冰箱并不意味着质量就上去了,但是砸冰箱改变了一种观念。

六西格玛管理:是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管理方法。六西格玛说到底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延续,他要求如果产品可以做到百万分之三点四的故障率,就等于零故障了,这是非常困难的。还要求既要成本很低,又要质量很好。

平衡计分卡:包括四个要素:顾客、员工、企业内部的流程、财务。它不把企业作为一个单纯的内部封闭系统,而变成一个外部的联通系统。中国企业也学习过,最后没有做起来。所有企业流程,都是以企业自我为中心来设计,不可能和外面连接。如果流程没有改变,其他一切都是空的。没有企业把串联变成并联流程,平衡计分卡永远平衡不了。

企业再造:在全世界也是风靡一时。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钱皮写的《再造企业—工商管理革命的宣言》出版当年即达到万册,是企业改革历史上的里程碑。但到现在为止,一个企业再造也没有搞起来。道理也非常简单,企业再造要求的是以用户为中心,而不是以企业为中心。而当时信息没有互联互通,所以再造很难发展。

管理存在各种悖论,其实我觉得只要实用就好,毕竟管理最重要的是与时俱进。弗雷德里克·泰勒以提高效率为目标,却又创造出阻碍效率的监督者。福特以流水线形成的引领,却由于故步自封被通用超越。艾尔弗雷德·斯隆以多部门架构的市场区隔使通用汽车创造了超越福特,却又被自己诸多委员会束缚。丰田以精益模式曾超美国三大汽车厂的利润总和,但德鲁克认为丰田模式不行。为什么?没有真正体现人的尊严。所有人都只是被执行者和被管理者。

现在,传统汽车业是否又被互联网汽车颠覆?所以,再好的管理方法都是双刃剑,走到极端就有问题了。

管理上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

《追求卓越》一书中有43个最优秀企业的例子,五年以后再次调查,2/3都不行了,所以企业的变化非常快。英国管理史家斯图尔特·克雷纳有句话我非常欣赏:管理上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就像海尔的理念一样——永远要自以为非,而不要自以为是。

海尔这些年在致力于转型,我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确有助于这种转型。西方文化主要







































北京治疗白癜风总共要多少钱
湖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ongcaozi.com/sxrz/29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