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啦江苏省仅2个,镇江这个地方的案例

好消息!好消息!

近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公布了

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评选结果

经过初评、网上展示、复评和终评等环节

最后评选产生出

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

最佳案例40个优秀案例90个

值得一提的是

在全国共评出的40个最佳案例中

江苏省仅2个案例上榜

镇江1案例榜上有名

江苏镇江市京口区:用心打造新时代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京口样本”上榜最佳案例!

厉害啦!“全国最佳”!

真为咱们的家乡自豪

一起来看看案例具体内容吧

???

江苏镇江市京口区:

用心打造新时代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京口样本”

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新时代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主要矛盾。近年来,立足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阶段,城市化率高达97%的京口区,聚焦城市治理新形势新目标,聚力街道社区党组织“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主责主业,聚向让社区工作者有劲头有奔头,在全省率先开展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试点,形成“六有六化”工作路径,取得明显成效,走在了全省前列。

一、初心构图——背景与动因

1、新时代治国理政大格局催生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要求“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江苏省委组织部《关于全面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试行)》要求“推行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

2、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呼唤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社区工作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城市基层的贯彻实施,关系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社区工作者是离居民最近的服务主体,是“小巷总理”“马路市长”,党和政府部署的工作,最终都要落在社区工作者身上。社区党组织是离群众最近的一级组织,是党在社区的形象代表,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使群众时时处处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更加自觉地热爱党、跟党走。社区党建队伍要强起来,让社区党组织成为“一杆旗”,党组织书记成为“一盏灯”,党员成为“一团火”,社区工作者有劲头有奔头是保证。

3、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亟需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一方面,城市的核心是人,社区工作与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许多新期盼;另一方面,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普遍存在着队伍不稳定、选聘不规范、晋升不通畅、能力不适应、任务不明晰、保障不到位、社区工作者职业荣誉感归属感不强等“七个不”突出问题,一定程度制约了社区治理与服务效能,影响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党领导下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为增强社区治理能力提供队伍支撑,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才能实现人民生活高质量。

二、匠心勾线——做法与路径

探索了“六有六化”工作路径:

1、聚焦管理有指向,以系统化思维破解队伍突出问题。运用系统化思维,做到“三个好”:坚持问题导向,立好逻辑起点。把普遍存在的“七个不”突出问题,上升为党建课题,立项为市委、区委“书记项目”。坚持扭牢核心,做好“顶层设计”。按照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构建京口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的意见(试行)》“1+6”文件(镇京发〔〕16号),形成了由员额管理、选任转聘招聘及人事档案管理、职业培训、“全科+全能”社工考聘、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职业薪酬体系构成的“工作链”。坚持综合统筹,抓好推进落实。像抓产业项目一样抓“书记项目”,制定“试点—总结—推广”三步走计划,梳理50项重点工作项目,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组织部牵头民政、人社、财政、编办和各街道(园区)协同落实,每月编制《“书记项目”纪实手册》;编制集制度、实践、理论成果于一体的《“书记项目”地图册》,为全市构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京口样本”。

2、聚焦进入有渠道,以综合化方式拓宽队伍源头活水。全区核定社区服务人口39.99万人。依据各社区服务人口,核定每个城市社区“社工编制”5-9名,人口超过1万人的增加2-3名,共设立“社工编制”个,同时建立社区工作者信息库,实行员额控制、动态调整;明确职业资格,将“双全”(全科+全能)社工作为准入门槛,推行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将持有“双全”社工证的区财政负担的社会化用工纳入“社工编制”管理,有效破解社区工作者身份难题。丰富选聘方式,通过换届选任、分批转聘和公开招聘等渠道,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面向在岗的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考聘“双全”社工;由区人社部门统一组织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补充“新鲜血液”。

3、聚焦提升有标准,以专业化培训提高队伍综合素质。构建“1+X”社区工作者素质培养模式。“1”即实施“双全”社工培养工程,开发运行技能培训平台,设置通用、业务、提高和综合课程4大类50项培训内容,举办2期“双全”社工培训班,人次参训。“X”即打好以学代培、以赛促培、以评引培、以践带培的“组合拳”,通过赴先进地区现场教学,开展“双全”社工技能大赛,评选星级“双全”社工,举办“网格故事分享会”,建设党群服务中心、“社工之家”等阵地,实施“三社”联动、“政社互动”、“居民自治”工程,社工积极参与社会组织26项、政府94项、社区37项公共服务项目,使社工学有标杆、赛有擂台、交流有平台、服务有舞台。

4、聚焦发展有空间,以制度化创新打通队伍晋升通道。通过制度创新,让社区工作者在职业生涯中获得追加或额外收益。建立并实行社区工作者基本报酬与岗位等级相对应并定期增长的机制,每3年晋升一个等级,形成完整配套的职业发展体系,使每个社区工作者在工作年限增加、岗位提升、能力素质提高后,岗位等级和薪酬待遇随之提高。更加重视以制度为保证,把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到街道(园区)领导岗位,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发展党员、选拔人才的力度,推荐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5、聚焦待遇有保障,以多样化手段激励队伍干事创业。建立“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三岗”即:社区正职、副职和工作人员三种岗位;“十八级”即:各岗位按照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关专业水平等综合因素,建立“三岗十八级”岗位等级序列,设置1至18级岗位等级和基本工资系数,对应岗位等级按“最低基本工资×基本工资系数”确定基本工资,为年收入的70%;剩余占年收入30%的绩效工资根据本人工作情况,经考核按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档次,适当拉开差距。薪酬待遇专项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

6、聚焦评价有导向,以科学化考核激发队伍生机活力。实行科学化考核,处理好设定岗位职责与考核的关系,率先编制翔实的社区工作者“岗位说明书”,明确5项法定工作职责、4项事务办理职责、5项网格走访入户服务职责,建立工作实绩、网格服务和群众满意度占90%权重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调整、等级调整、薪酬待遇、奖励惩戒、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实施鼓励激励、容错纠错机制,对工作业绩特别优秀的社区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每年评选命名“十佳社区党组织书记”“十佳社区工作者”“十佳网格长”,调动社区工作者实干创业、改革创新、争先创优的职业热情。同时,建立社区工作者退出淘汰机制,对连续三年未考取“双全”社工证或连续两年绩效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辞退并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三、质心施彩——成效与反响

今年以来,《人民网》《新华日报》《江苏卫视》《党的生活》等10余家国家和省级媒体相继作了报道,工作经验和成果在镇江全市推广、江苏全省推介。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安徽省安庆市、盐城市亭湖区、扬州市邗江区等地先后前来学习考察。

1、“三岗十八级”成为“磁力场”,增强了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归属感荣誉感。“三岗十八级”使社区工作者各有其岗、各具等级、各尽其责、各得其利,有效地让社工“岗责利”统起来;“1+6”文件每项政策都“剑指”社区工作者“七个不”突出问题。如:首批落实的“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的“双全”社工中,社区正职、副职、普通工作人员的基本报酬在年已增加40%的基础上,今年又分别增长11.3%、16.4%、12%。此项政策的落地,不仅让现职社工信心倍增,更对还在“门槛”之外的社工产生了强大吸引力,在6月初举办的第二批“双全”社工培训和9月的首批社工招聘中,出现了踊跃报名的喜人场景。大家纷纷表示“社工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项事业,不仅有面子,还有里子,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2、“双全”社工成为“职业名片”,促进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整体提升。“1+X”社工素质培养模式和持证上岗制度,使“双全”社工成为标配。截至目前,全区现有“双全”社工名、助理社工师和社会工作师人,占比分别达78.5%、52.7%,均居全市首位、全省前茅。近年来,面向优秀社区工作者定向招录公务员9人;将8个街道(园区)党建服务中心按照正股级事业单位管理,选配22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2名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享受副科级待遇;55名在社区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进入公务员和事业编制;担任本届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优秀社区工作者分别达32人、25人、2人;选树了“全国时代楷模”赵亚夫、“全国人气家庭医生”“中国好人”杨凌、全国“三八红旗手”张凤霞和江苏“最美基层共产党员”卜美琴等一批先进社工典型。

3、联系服务群众成为“源动力”,彰显了党建对社区治理的有效引领。抓准“减负增效”,完善社区公共事务准入制度,削减社区协助政府工作事项10项;抓实“去行政化”,率先构建街道办事处—中心社区—基本社区—网格“四级”治理与服务职责分工体系,“下放”街道事务“上收”基本社区事务由中心社区“双全”社工办理,75%的社工下沉到全区个二级网格中,变“坐等群众上门找”为“主动上门找群众”;抓细网格服务,采取“五星”网格服务模式,将社区居民按照1-5星分类建档,对独居老人、低保、失业、重残、上访人员等对象重点走访服务,今年以来,已解决社区休闲小公园改造等群众期盼解决的“棘手问题”余件;今年1-8月,全区上访总量同比下降52%,全区进京越级访在全省96个监测点中排第95位(位次越后越好);抓强党建引领,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全域党建“八共八联”机制,构建了社区治理服务“”品牌体系,使社区治理有色彩有温度有活力,66个社区(村)中,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和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充分就业社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村)等荣誉称号94次(个),公众安全感97.5%。京口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年“中国百强区”。

四、琴心抒怀——经验与启示

1、党的领导是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第一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京口区委要求各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在市、区两级“书记项目”中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担好主责、抓好主业、当好主角,按照试点工作的“效果图”“施工图”担当实干,推动“1+6”文件落地见效。实践证明: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这项改革创新工程中,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才能发挥定向指航的引领作用。

2、系统化思维是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第一引领”。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算好“政治账”“民生账”“经济账”“稳定账”。系统化思维是把工作对象互相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功能进行系统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其基点是问题导向,核心是顶层设计,灵魂是综合统筹,三者是有机整体。实践证明:只要抓住整体、抓住要害,就能使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行稳致远,让社工的光荣与梦想在新时代精彩绽放,让社区的治理与服务在新时代更有质感,让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变成真实模样。

3、构建“工作链”是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第一前提”。从廓清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的基本内涵,到员额管理、入职渠道、职业培训、“双全”社工培养和考聘,再到明确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办法、职业薪酬体系兑现,是构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的“工作链条”,必须环环相扣,一环环落实。实践证明:依据“1+6”文件构建的这条“工作链”,明晰了社区工作者队伍发展规划、入职渠道与配置、培训与开发、岗位职责和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环节和流程,从而使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更加有序有效。

4、人力资源管理和社工理论是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第一支撑”。国际流行的社工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实践证明: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镜中我理论”“互动小组模式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渠道策略”等,在构建“六有六化”工作路径、丰富专业化培训方式、实施绩效考核、激励干事创业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完整案例名单如下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一、最佳案例

1上海市:城市发展新空间基层党建新亮点——上海探索“滨江党建”的创新与实践

2浙江杭州市:以党建引领推进业委会和物业企业建设

3福建福州市:从“”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到整体系统推进城市基层党建的嬗变

4上海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凝心聚力,共商共治,陆家嘴金融城楼宇党建工作模式创新

5山东青岛市:四级联动条块融合,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效应

6北京市石景山区: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综合下沉,实施城市管理综合体制改革

7新疆乌鲁木齐市:构建城市大党建工作格局,厚植党在城市执政基础

8福建厦门市:小区建立党支部,治理水平大提升

9上海市金山区:“毗邻党建”引领沪浙跨界协同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10广东深圳市:构建“1+10+N”党群服务中心联盟体系,打造城市基层党建坚强战斗堡垒

11山西太原市:以建强四级联动体系为牵引,拧紧城市基层党建动力主轴

12内蒙古赤峰市:推行“融合党建”模式,聚力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服务水平

13辽宁省盘锦市:改革破题,全域推动,让城市基层党建活力倍增

14江苏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小网格”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大格局”

15广东广州市:突出“四个聚焦”,打造商务楼宇党建“新坐标”

16宁夏银川市: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城市党建联合体

17北京市通州区: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中打造党建引领“双报到、双积分”新模式

18浙江义乌市:以标准化推进“五共”,提升“五力”,打造中小城市基层党建“义乌样本”

19江苏镇江市京口区:用心打造新时代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京口样本”

20北京市西城区:践行“红墙意识”,凸显政治功能,凝聚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的强大正能量

21青海西宁市:“夏都城市党建联盟”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22四川省:创新开展居民小区党建工作,引领城市基层“微治理”

23湖南长沙市:实施“四项再造”,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24上海机场(集团):党建引领,创新共赢,探索“空港社区”治理新路径——上海“空港党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5天津市和平区:探索构建“1+3+3”党建引领体系,不断增强城市基层整体效应

26海南三亚市:城市基层党建助推全域旅游发展的实践探索

27云南玉溪市:精准发力,打造城市基层党建新高地

28广东东莞市:筑牢“阳光雨”园区党建工作阵地,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29山东济南市:以基层协商民主为抓手,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有效路径

30陕西宝鸡市:“一核双联四化”推动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31四川成都市:创新领导体制机制,从相互分离走向相融共生——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路

32河南郑州市:大力实施“筑体系强堡垒争先锋”工程,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33山东济宁市:探索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济宁路径”

34安徽合肥市:以“四联四定”促开放融合,着力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效应

35四川成都市武侯区黉门街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四联”路径,构建互联互动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36浙江杭州市江干区:扎实推进城管驿站党建,以行业系统党建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37上海市宝山区:“社区通”构建互联网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38河南许昌市:打造“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筑牢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根基

39浙江宁波市:打造智慧党建的“宁波样板”,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注入新活力

40湖南长沙县:构建“全链条”机制让外来流动党员在城市“安家”

二、优秀案例

41辽宁大连市:探索“一总三联六化”工作思路,以城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发展

42广西贵港市:以党建联盟为抓手,提升城市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43上海市闵行区:“党建领航·红色物业”——党建引领下的业委会和物业服务行业建设的闵行经验

44福建厦门市湖里区:坚持“四个突出”、把握“四个维度”,不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45河南许昌市魏都区:“五网融合”智慧党建平台,架起城市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高速路”

46河北平泉市:探索建立社区共建委员会,创新“四个延伸”新机制

47四川成都市锦江区:探索商圈党建,“春熙路径”“百年金街”焕新颜

48黑龙江牡丹江市: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抓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49浙江嘉兴市:深化“红色物业”党建,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50吉林松原市:倾力打造街道“党建联盟”,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共同体

51江苏无锡地铁集团:发挥党建联盟优势,探索助力城市发展新路径

52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打造“南京南站区域党建联盟”,创新枢纽经济圈党建新模式

53山东烟台市:构建城市基层党建“资联网”,以上下聚焦联动推进资源聚集联享

54山西阳泉市:坚持“四个融合”,探索资源型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子

55江西南昌市青云谱区:“小桔灯社会组织党建孵化中心”——小组织撬动大发展,大党建开创新格局

56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创新推行“社校联盟”,探索城市基层党建互联共融新途径

57浙江绍兴市越城区:深化“契约化”党建,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

58湖南长沙市天心区:推行“有事好商量”基层协商议事机制

59陕西铜川市王益区:打造城市基层党建“红旗模式”,引领社会治理

60吉林白山市:推行社会化服务“五进”社区,提高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能力

61湖北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区域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

62天津市河西区:实施“红色聚力行动”,以联建共建强化城市基层治理

63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构建“互联网+”时代党建“三三制”工作新体系

64广西玉林市:实施“六化一创”工程,构建城市大党建新格局

65贵州贵阳市: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六小联通”

66江苏常州市:以“许巧珍7+工作法”激发城市基层党建活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67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以党建引领业委会规范化建设,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68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家庭小党校”牵动社区治理大格局

69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数字红墙”,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70上海市闵行区古美路街道:党建引领社区共治共建共享“融乐家园”

71安徽天长市:整合融合强基础,城市党建结硕果

72重庆市大渡口区:研发运用基层党建智慧云服务平台,切实提升党组织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水平

73浙江湖州市:打造“8分钟党员活动圈”,构建城市基层党建互联互动大平台

74黑龙江伊春市:“联”出优势,“盟”见效能

75云南昆明市:万名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零距离

76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区域共建共治,推动城市基层党建高效联动

77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开发“党建地图”,构建城市新时代开放式组织生活体系

78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红色管家”——抓实基层党建的“最后一公里”

79安徽淮北市:打造开放式党校,构建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80甘肃敦煌市:“四进四联”凝聚“三社联动”新动力

81湖北武汉市洪山区:创新开展高校区域化党建工作

82新疆克拉玛依市:打造“家门口”党建,厚植党在城市的执政之基

83江西乐平市:盘活用好既有资源,实现城市基层党建融合发展

84浙江嘉善县:织密“善城”服务网,打造“善城大爱”城市基层党建品牌

85山东烟台开发区:打造城市商圈“红色联盟”,激聚区域党建新动能

86海南海口市龙华区:党建引领聚民心,三无小区焕生机

87福建福鼎市:坚持“四共联动、双向用力”,构建一体化城市基层党建格局

88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打造“小岛迁,大岛建”背景下海岛城市基层党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89云南昆明市官渡区:用好大数据“指挥棒”,奏响人人参与的基层治理“协奏曲”

90福建福州市鼓楼区:以回答好“三个如何”为主线,探索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91吉林长春市:深入实施“四强一创”工程,着力提升街道党工委统筹功能

92内蒙古鄂托克旗:构建“小城镇大社区”服务格局,探索小城镇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

93山西长治市:支部建在小区,延长工作手臂,提升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水平

94甘肃嘉峪关市:多方联动精准施策,打造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红色名片”

95湖南浏阳市:把“话筒”交给群众,党建引领社区共治

96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街道:睦邻党建筑“共治”格局多方联动促“美好”生活

97北京市东城区:坚持党建引领做好群众工作,打造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

98吉林长春市南关区:街居一体互联互动开放融合释放活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

99重庆市南岸区:推进基层协商,探索三事分流,建立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新机制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持续深化拓展精细化服务法,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湖南东安县:退休不褪色,城市添新色,离退休党建工作创新

江苏张家港市:“党建+互联网”集聚新智慧,助推城市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山东寿光市:推行“六化一体”党建模式,凝聚共驻共建合力

福建漳州市:打造群众身边的“城市党建综合体”,实现城市基层党建“三个转向”

山东诸城市:实施“红色引擎”工程,激活两新组织党建新动能

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街道:睦邻党建——打造有温度的城市社区共同体

湖南长沙市芙蓉区:“四步走”为楼宇商圈健康发展注入红色力量

湖北武汉市江汉区:推动商务楼宇党建有形有效覆盖的实践与探索

陕西子长县:“同一个家”党建工作法把“全域党建”落到实处

内蒙古满洲里市:大力推进“国门党建”,筑牢祖国北部边疆安全稳定屏障

湖南衡阳市:创建“先锋家园”平台,打造城市基层党建综合体

重庆市江北区:探索建立“五联”机制,推动全域党建互联互动

江苏泗阳县:打造城市“红网格”构建互联互通城市融合党建体系

贵州福泉市:“三联三统”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陕西西安市灞桥区:城市驿站“微阵地”彰显服务大作为

山西永济市:构建全域党建工作格局,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创新

河南洛阳市:四级联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四化并举创新城市基层治理

吉林四平市:“四抓四促”凝聚共建力量,助推城市基层党组织融合发展

新疆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红山街道:以“七彩红桥”为抓手不断筑牢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江苏江阴市:党员联户“1+10+N”,“小制度”撬动“大治理”

广东博罗县:实施“红色领航工程”,探索县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

湖南常德市:以党建为统领,凝聚城市发展合力

四川绵阳市:探索推广“1+5”社区党组织区域化资源整合调度工作模式

国网嘉兴供电公司: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燎原星火

四川青神县:“1·3—1·4”工作法构筑城市基层治理“同心圆”

北京市东城区永外街道:“红色物业”助力永外发展“一带一网”彰显时代担当

上海市浦东高行镇:实施“红色引擎工程”提升组织力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路径

江苏宿迁市宿豫区:开展机关社区“双结双联”,推动区域党建融合发展

福建莆田市荔城区:打造城市党建共同体,共筑城市党建“新家园”

江苏太仓市:“行动支部”大联盟建强堡垒,推动城市基层党建破题谋篇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图片来源:京口发布

编辑:黄昕彤









































北京中科白瘕风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ongcaozi.com/sxrz/34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