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pf.39.net/xwdt/150707/4651571.html
蛋
龟
介
绍
蛋龟指的是原产于北美和中美洲(以美国和墨西哥为主)的一类小型水龟。由于普遍体型较小,且整体外形呈椭球状,形似蛋,在国内统称“蛋龟”。其生物学分类较为复杂,这里要借一下图来才能直观地表现出来。
(上图原创:小鸭何处去)
动胸龟亚科下的麝香龟属和动胸龟属,涵盖了蛋龟的大多数种类。
麝香龟属在受到惊吓时会刺激前肢的腺体释放味道浓烈的气味,故名麝香龟属。麝香龟属是一类底栖龟,对阳光要求较少,但不是没有;原产地倾向夜行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在白天也能变得十分活跃。基本能在我国自然冬眠(除北方室外)。
目前已知麝香属下有:刀背麝香龟(剃刀、屋顶龟、也有叫棱背泥龟的)、密西西比麝香龟(小臭蛋)、巨头麝香龟、虎纹麝香龟、平背麝香龟;其中,虎纹是巨头的亚种。
动胸龟属在原产地旱季或者高温少雨季节来临时,会钻入河床底部或者他处的泥土中进行夏眠,待到气候适宜时重新恢复活跃,所以也被叫作泥龟。泥龟属对阳光要求相对较高,缺少阳光会对发色和健康有影响;性情普遍比较凶猛;甲壳比麝香龟属和大麝香亚科硬。有的可以冬眠。目前已知泥龟属下种类较多,认知度较高的有:密西西比泥龟(头盔)、东方泥龟、果核泥龟、佛罗里达泥龟(佛泥)、黄泥龟(黄泽)、红面泥龟、斑纹泥龟、白唇泥龟。其中,东方、佛泥是头盔的亚种;红面、斑纹、白唇不能冬眠;果核、佛泥最好也不要冬眠。
大麝香亚科以其相对其他蛋龟的较大体型而命名,不能冬眠。目前下有匣子龟属(窄桥麝香龟)、大麝香属(三弦巨型鹰嘴泥龟、萨尔文麝香龟)。其中,墨西哥在条件允许下最大可达到50cm左右,“巨蛋”之名当之无愧。
本文要介绍的刀背麝香龟也就是剃刀,是蛋龟的入门级品种之一。
一、形态特征
(一)背甲
1.背甲形态
剃刀学名Kinosternoncarinatum,其中Kinosternon意为“动胸龟属”,表明其生物学分类;carinatum意为“龙骨状”,点明剃刀最具识别性的性状——高耸的背部。有别于其他麝香龟类,剃刀高耸突出的脊椎贯穿前后,每块脊椎盾甲通常都与后面的椎盾交叠。从前往后看,这高而尖的背呈三角形,两侧的斜面坡度小于°。同时与有些巨头的三棱不同,剃刀的棱背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而是始终保持着比较高而尖的形态。这个特征可以从以下一组剃刀各个生长阶段的图中明显看出。
刚出壳不久的幼体
小压成时期
大亚成时期
cb成体
wc成体
ps:wc成体由于生长速度、生长环境等原因比cb成体看上去更加圆润,但是背甲高而尖的形态并没有因此退化甚至消失。
有一种说法认为,剃刀之所以进化出这种高而尖的奇特的背甲,是为了提高对阳光的利用率,从而减少晒太阳的时间。
还有的说法认为,这种流线型的体型有助于剃刀在水中保持较快的游速。无论何种说法,都表明剃刀高而尖的背甲是这个品种的最显著特征。
2.背甲纹路
剃刀在刚出壳不久的一段时间内,背甲上会布满麻麻点。
这些出生时候的背点,不能单纯作为日后放射纹发展的依据。这些麻麻点,本质上是作为抵御天敌的伪装保护,在成长的一段时间后就会变淡,最终褪去。
在这些麻麻点消退同时,放射纹从新的生长纹路中长出,最终因个体差异对背甲形成各种程度的覆盖,形成市面上的通货、精品、极品满纹。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并不罕见。
当然,有些剃刀在出壳时也已经可见部分成型的放射纹。
或者与麻麻点明显不同的放射点。
放射点可以作为日后粗放射纹的依据。甚至有些极致的个体,一出壳就有拉满背甲的放射纹。
出壳时候没有放射点/纹的剃刀并不意味着长大之后背甲就没有放射纹。或者放射纹逊色于出壳就有的个体,前者长大后背纹不逊色于甚至多于后者的例子很常见。但这些出壳时候就有放射点或者放射纹的剃刀苗,无疑为背纹爱好者挑选苗子时提供了便利。
放射纹是剃刀背甲的最终纹路,纹路有粗有细,有疏有密,不同风格相互组合,形成每一只剃刀的独特标识。
一般来说,剃刀的放射纹比较细
但也有比较粗犷的纹路。
放射纹一般随新的生长纹一起长出。这些纹路在背甲的覆盖不是通过一两次生长纹就能完成。由于个体差异,有些剃刀在第一圈生长纹爆出时就可以看见满纹路,而有些则在较长时间甚至数年内都会有放射纹长出填补背甲空缺。在下7中,可以明显看见在新的生长纹中爆出了更多的放射纹,与之前的纹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实,无论粗纹还是细纹,都没有绝对的界线。背甲的放射纹作为剃刀的主要观赏点之一,不同的风格造就的是不同的个体。只是这些风格在审美不同的玩家眼里产生心理偏差,进而形成不同的评价而已。
个人认为,与出生时的麻麻点一样,剃刀的背甲放射纹,是为了在周围自然环境中保护自己的一种拟态。所以最终剃刀背甲放射纹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基因,还与饲养环境与饲养条件密切相关。
多数玩家喜欢在偏暗甚至全黑的环境中饲养剃刀和其他麝香龟属。原理就是利用蛋龟会根据环境颜色来调整体色,也是一种拟态。
在不同的环境中,剃刀呈现不同的体色。下图表现的即为全黑环境饲养的剃刀。
而这个应当是全白环境中长时间饲养过的剃刀。
白刀与黄刀
显然是在浅色环境中饲养时体色比较明显能表现出来。这里可能会带入一些疑问,即讨论的既然是有基因的影响,为何又牵扯进环境?其实在同样的饲养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体色,这恰恰体现的是基因的影响。那为何又要在浅色环境中饲养才能对比这两者呢?因为在深色环境中的拟态,会使白刀和黄刀体色都变暗灰而失去对比性。
值得说明的是,在浅色环境中饲养剃刀和其他麝香类并不是国内的主流养法。但是如果都是一样的饲养方法,很可能会让我们忽视掉一些本来就显而易见的东西。
棕色和黑灰色是剃刀比较常见的体色。这两种体色的刀在浅色环境中并不会完全变成白刀、黄刀那种程度,而是会形成一种淡淡的黄褐色或者灰褐色,而在深色环境中则会倾向于黑褐色、红褐色甚至黑色。
红色应该是剃刀最少见的体色。但同样,这也是基因加后期饲养的结果。也就是优异的个体+黑色环境+虾+发色饲料的长期喂食。
红刀在浅色环境中呈现的是淡红色的体色,而在深色环境中则是深红色或者红褐色。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体色在wc个体中的出现率比cb个体中要高,原因或许与生长条件有关。
提到红刀,不得不说的一个人就是黑咖啡了。
黑咖啡在当年繁育的剃刀无论是体色还是品相上看,都是剃刀选育观赏性上的一个极大的成功。
这些与众不同的剃刀,由于太过特别,以至被不少龟友误认为是与其他麝香类杂交的。当然这些剃刀之所以能有如此的品相,与后期的合理饲养关系很大。
包括像葱葱的选育麝香,都让人们眼前一亮,改变了以往人们对剃刀、麝香这种入门级品种的认知。
不排除还有很多人也在进行着不同的选育,毕竟高手在民间。但这也恰恰说明了,选育才是未来蛋龟的大方向。(作者:高山榕)
欢迎投稿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