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719/4658933.html诚邀您走进新绿时代共享浓浓绿意++新时代+绿时代=新绿时代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抄得妙不妙?每封节假日,不同媒体都会发相关帖子,他们有没有潜意识比一比的意思?不过,的确可以看到彼此的角度,也可看到他们的水准。新绿君只根据本号排版风格,调整了一下字号,诸位看看谁的好?关于每到节气,真的就那么一瞬间就须改变了养生?爱在深秋
新绿时代/ID:xlsd-
今日立秋来源/人民网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俗话说,“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夏季的余热虽未散尽,但微风渐至,天气渐凉,秋天已然拉开序幕,在悄无声息间来到了我们身边。“迎秋”之后话丰收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立为至,揫(jiū)有聚集之意,在这个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万物转为收敛状态。以五天为一候,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立秋后,款款而来的秋风带来丝丝凉意。清晨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因为逐渐增大的早晚温差,在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露珠。树上的寒蝉,则在渐凉的天气中不断鸣叫。立秋这天,古人有很多习俗来专迎秋天的到来。据《礼记·月令》记载,在周代,“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不仅举行祭祀秋神的仪式,同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后汉书·志·礼仪中》则提到,在汉代,“京都百官皆衣白,施皁领缘中衣,迎气于白郊”,仪式结束后,百官再换绛色朝服并穿至立冬;到了宋代,据《梦梁录》记载,“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这时,梧桐树应声落下一两片叶,以寓报秋意。“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一叶知秋的同时,也意味着民间收获的季节到了。曾顶着酷暑辛勤耕耘的劳动者们,将在金灿灿的田野中获得丰收的喜悦。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村庄平地少,只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收成的农作物,慢慢演变成了名为“晒秋”的传统农俗现象。“赏秋”之后抒情意秋天启幕,随之而来的秋日美景,往往会成为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灵感所在、素材之源。无论是司空曙的“暗入蝉鸣树,微侵蝶绕兰”,还是武衍的“水花香弄晚风清,閒立梧桐看月生”,无论是范成大的“行入闹荷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还是白居易的“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都能令人感受到在秋意初来的夜晚,放空自我的一种宁静,以及悠然自得的一种心境。而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更是要抒发一番情意。在文人墨客的眼中,秋天往往是容易触景生情,伤感惆怅的季节。如杜甫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通过其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着自己长年飘泊、孤独忧愁的复杂情感,而柳永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更是将秋景增添了一份惆怅与凄凉。但在伤春悲秋之外,还有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写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以极大的热情展现着秋日的生机,歌颂着秋日的美好,留下了高扬的精神。“咬秋”之后“贴秋膘”进入秋天之后,很多饮食习惯会随着天气的降温而改变,民间也出现了一些别具特色的饮食习俗。据清朝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人们习惯在此时吃上一口甜甜的西瓜或香瓜,寓意着啃去暑气,迎接丰收。“秋季补得好,冬天病不找”,除了“咬秋”,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从清朝开始,民间习惯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与立夏时的体重进行对比,因夏季炎热人们往往食欲不佳,若体重减轻则叫“苦夏”,就得“补”。清代《京都风俗志》中就写道:“立秋日,人家亦有丰食者,谓之‘贴秋膘’”,这就是“贴秋膘”的由来。不过“贴秋膘”不宜过分进补,避免上火或消化不良。今年因有“俩中伏”,“三伏天”前后长达40天,所以今年的立秋时节恰处于“中伏”末尾,秋后尚有一伏。因此,在等待秋高气爽的同时,还要注意“秋老虎”的“热情”突袭,健康度秋。新绿时代/ID:xlsd-
今日立秋!一转眼,秋天已经来了......来源/新华网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当一片叶子悄然飘落
当晚风轻轻漾起清凉
立秋节气
翩然而至
“立秋”来了
但“秋意”还未完全登场
从时间上看
今年的“立秋”恰在“中伏”末尾
秋后尚有一伏
再加上我国地域辽阔
“立秋”后一段时间
大部分地区仍可能处在炎炎夏日当中
“凶猛”的“秋老虎”
提醒着人们
夏日的“余威”还在
不过
唇齿倒是可以最先与秋天相遇
补偿苦夏对胃口的损伤
最好的方法就是“贴秋膘”
浓油赤酱、满口浓香
是立秋时节
吃货们最期待的滋味
立春时“咬春”
立秋时便“啃秋”
大大地啃上一口西瓜或香瓜
寓意啃去暑气
席地而坐、大快朵颐
是对丰收喜悦的最好表达
立秋来了
回首这个夏天
有多少独家记忆
让你铭刻于心?
是阳光下的洒脱
是阴凉处的惬意
是因奥运赛场上
一次次升起的五星红旗而心潮澎湃
是因救灾、抗疫路上
逆行者的义无反顾而热泪盈眶
……
这个夏天
你看到了什么?
又收获了什么?
听!
秋日的草木已经摇响时光的风铃
一个天朗气清的时节
正向我们大步走来
珍藏所有的快乐与悲伤
带着崭新的勇气与希望
迎上前去吧!
你好,秋天!
新绿时代/ID:xlsd-
你好,立秋!来源/央视新闻
8月7日14时54分,迎来立秋节气。时间真快,暑气尚健,已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自此,大自然将渐渐褪下繁荫浓绿,呈现闲云野鹤的自然色;自此,你我的日子,也该清简舒朗,向那一日日温暖平淡的烟火,且深且从容。
朗读
敬一丹配乐丨巫娜-四季轮回
立秋·记
作者
申赋渔
节选自《光阴:中国人的节气》
秋神名叫蓐收。蓐收左耳上盘着一条蛇,右肩上扛着一柄巨斧。《山海经》上说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
蓐收到来的时候,总带有一股凉意。
对这凉意最为敏感的是梧桐。立秋一到,它便开始落叶。“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花镜》上说:此木能知岁。在院子里栽上一棵梧桐树,不但能知岁,还可能引来凤凰。“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凰非梧桐不栖。
所以,皇宫里是一定要栽梧桐树的。
立秋这天,太史官早早就守在了宫廷的中殿外面,眼睛紧紧盯着院子里的梧桐树。一阵风来,一片树叶离开枝头,太史官立即高声喊道:“秋来了。”于是一人接着一人,大声喊道“秋来了”“秋来了”,秋来之声瞬时传遍宫城内外。不等回声消失,盔甲整齐的将士们护卫着皇帝蜂拥而出。他们要去郊外的狩猎场射猎。射猎有两重意思。一是表明自即日起,开始操练士兵;二是为秋神准备祭品。
在皇帝狩猎的同时,遥远乡村里的人们也忙碌了起来。爱美的女孩,会摘几片梧桐的叶子,剪成不同的花样,插在发髻上。顽皮的孩童正围着她们起哄,妈妈喊他们回家了。先洗手,然后伸出来,妈妈在他们的手心,每人放七粒赤豆,再递给他们一碗井水,让他们“咯崩咯崩”咬碎了豆子,和着井水吞下。据说吃了之后,不生痢疾。
爸爸呢,这天也要放下手里的活儿,去街上赶集。最重要的事,是买鸡头菜。买好了,掺些麝香,拿一张大荷叶包上,用红绳子系在腰间,哼着小曲回家。立秋要吃鸡头菜。鸡头菜的学名叫芡,爆炒了吃,脆而爽口。《神农本草经》上说吃芡能让人耳目聪明。
奶奶前一天就开始忙了,又要摘地里的瓜,又要拿竹竿打树上的果子,还要把茄子蒸熟了,放在院子里晾干。等到立秋的晚上,大家都吃过饭了,她笑眯眯地,一样样端出来,让大人孩子,边纳凉边吃。吃剩了的桃核不能乱扔,要给奶奶。于是孩子们就一个一个,捧着满把的桃核给她。桃核要一直留到除夕的晚上,把它们投到炉灶的火里烧掉。这样就会不得感冒,免瘟疫。
小桃核牵连着的是大瘟疫,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以小明大、见微知著是一种大智慧。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立秋·民俗
贴秋膘
“爱吃肉的人,终于有了天经地义的理由。”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夏天的人,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秋风一起,食欲乘势大增,想吃点好的,弥补夏天的亏空。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首选吃肉,谓“以肉贴膘”。晒秋
“来看看粮食作物的大型浴光现场。”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晒秋”的秋不仅仅是秋天,更代表一种丰收的喜悦,老百姓会利用房前屋后的平台、房顶等空地,晒一晒收获的农作物,粮食晒得越多,说明收成越好,而把粮食风干后,冬天才不会发霉变质,是老一辈多年的经验心得,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啃秋
“留给西瓜的时间不多了。”“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每逢立秋,人们会买西瓜回家,众人围在一起品尝。据清朝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那时人们相信立秋时吃西瓜,可使整个秋天不生病,并可免除冬天和来年春天的腹泻。立秋·絮语
在夏天,我们或走或停,或闻或赏,途经了许许多多人间至美的瞬间,织就了一段段可追可忆的时光:六月的繁星荷塘、七月的急雨雷霆、八月的蔚蓝海岸……任谁也无可否认,这些美,诗化了我们平凡庸碌的生活;这些美,构成了你我历经风霜后仍然热爱世界的绝妙因由。↓↓↓视频来源:8KRAW
如果说,立秋前的美,在她轰轰烈烈、繁华盛景;立秋后的美,则胜在山空水静、清远悠长。采撷一些“夏秋交替的文字”,与君在草木变迁的光阴里,静心之,徐赏之。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杜牧·《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何其芳《秋天》
在我们的城市里,夏季上演得太长,秋色就不免出场得晚些。但秋天是永远不会被混淆的——这坚硬明朗的金属季。让我们从微凉的松风中去认取,让我们从新刈的草香中去认取。
——张晓风《秋天·秋天》
知了越噪越显得宁静
此生倒数,该是第几个夏天
蝉声再长,也只像尾声了
与永恒拔河,还没有输定
向生命争辩,也未必稳赢
——余光中《半途》
??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冯骥才《苦夏》配图来自视觉中国
自立秋始
愿所有美好不负盛约;愿所有付出都会值得;愿经历了很多的你和我,在秋天的每一个日子,依然有爱,有期待。新绿时代/ID:xlsd-
立秋一枕新凉一扇风来源/CCTV4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丰硕成熟。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
“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此时的风已经不是暑天的热风,天气也开始呈现转凉的趋势了。
二候白露生
“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通俗说,就是早晨大地已经开始有了雾气。
三候寒蝉鸣
寒蝉开始鸣叫,说明天气真的开始变冷了,寒蝉之于秋天,就犹如布谷鸟之于夏天,都是一种信号。
立秋·风俗
贴秋膘
人到夏天,本就没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也会减。所以到了立秋,天气凉爽,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被称作“贴秋膘”。
啃秋
老人说,过了这一天,就不能再吃西瓜了。因此,人们在立秋这一天就会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吃饺子
在立秋吃饺子也叫做"抢秋膘”,我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立秋·养生
衣着要寒温适宜
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传统上有“春捂秋冻”的说法,“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渐渐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
秋季要多锻炼身体
早秋时节,秋高气爽,空气清新,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机,适当早起,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纳新,使肺气不受燥邪的侵害。
秋季进食以温润为宜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有很多种蔬菜水果上市,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瓜果,即可顺应四时之气,又可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味。
立秋·诗词立秋
唐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秋天来了再也没有懒惰的理由在这收获的秋天里勤劳依然是最美丽的身姿那就用我们的满腔热情付出,收获,去拥抱秋天新绿时代/ID:xlsd-
今日立秋你不知道的养生秘诀!
CCTV生活圈
立秋如何养生
柴丽宏,医院主任医师
1
养阴清燥润肺气
秋季干燥,燥气伤肺,耗人津液,引发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清热祛燥的粗粮杂豆:麦片、黄小米、玉米、绿豆、白芸豆等;应季的蔬果:萝卜、绿叶蔬菜、莲藕、芋头、南瓜、梨、柿子、葡萄、柑橘、大枣、荸荠等;滋阴润燥的荤食:鸭肉、河鱼、河虾等。2
增酸少辛,收敛肺气
立秋后应少吃辛味食物,辛味通肺,助长肺气,若摄入过多,易造成肺气太盛,出现上火、便秘等秋燥症状。适当多吃酸,可收敛肺气、防秋燥。适当补充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下列食品可供选择:苹果: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润肺、除烦、开胃、醒酒等功用。葡萄:性味甘、酸,鲜食酸甜适口,生津止渴,开胃消食,但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食多令人腹胀。柚子:性味酸、寒,可除胀、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肿止痛。柠檬:味极酸,具有生津、止渴、祛暑等功用。3
先调脾胃后进补
①脾虚者—吃点粥表现: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食补: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健脾和胃。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②胃火旺者—吃点瓜表现: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人,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食补: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清泄胃中之火。③老人及儿童—吃点山楂表现: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便秘。食补: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4
少吃西瓜多吃豆不可盲目贴秋膘
西瓜是很好的清热消暑水果,可立秋后,经过一个暑热的长夏,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要少吃西瓜等过于寒凉的水果,以免伤及脾胃,引起腹泻。豆类多具有健脾利湿的功能,正合立秋节气之用。可以多喝些三豆汤:绿豆:清热解暑;红小豆:清热利湿;黑豆:健脾补肾。三豆汤不仅能清热解毒,还有健脾利湿的功效。不可盲目贴秋膘:1??平时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较多的人群不宜贴秋膘;2??本身肥胖、营养过剩,患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人不宜贴秋膘;注意:形体偏瘦,平时食欲不佳的人适宜贴秋膘。由于慢性疾病,出现营养不良者可以贴秋膘。素食也能起到贴秋膘的作用:1??选择素食中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豆类和菌类,不仅蛋白质质量高质量还好。豆制品中不仅含有优质蛋白并且含有豆固醇,可以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肾病患者也可以根据肾小球过滤率适量进食。2??除此之外,奶制品以及蛋类食品,蛋白质含量也比较高,都可以作为中老年人贴秋膘进补的选择。5
少吹凉风多安神
秋高气爽,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保证夜间睡眠,适当午睡。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此外,在这个时节进行健身锻炼,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这时就别再过于贪凉了,最好避免皮肤直接被风吹,不妨用丝巾遮挡一下脖子。立秋后要防“秋老虎”,建议晚间泡脚,能解暑热,有助散热入眠。立秋吃什么
1
立秋多吃这三种菜
1.菜花——预防感冒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无常,人体一时难以适应,免疫力也不知不觉在下降,这时就容易让感冒病毒钻空子,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是一个预防感冒的好办法。菜花含有的维生素C含量比大白菜、黄豆芽菜要高3倍~4倍。2.菠菜——防治口腔溃疡初秋气候开始变干燥,一旦蔬菜、水果、水分摄入不够,就容易上火,口腔里也会跟着出现溃疡、发炎等问题。菠菜中丰富的核黄素是有效预防口角溃疡、唇炎、舌炎、皮炎的重要营养素。3.芹菜——降压促睡眠夏秋交替的时节,温差较大,早晚凉,中午热,对于体质较敏感的老年人来说,身体很难马上适应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到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芹菜有降血压、降胆固醇和镇定神志的作用。2
立秋多吃这两种瓜
1.丝瓜——清香通便丝瓜可以从春末吃到初秋,有利尿凉血、解毒通便的作用。清蒸丝瓜,加点肉末和蒜末,稍微蒸一下就熟,淋点海鲜酱油,味道非常好。2.木瓜——祛燥润肠木瓜除了当水果,一到秋天,可以用它煲汤喝,补水祛燥。木瓜中富含的酶还能帮助消化,适合便秘和消化不良者食用。3
立秋多吃这两种汤/粥
1.雪梨百合汁——清热润燥立秋后燥气上升,多吃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莲子、山药、百合等。雪梨和百合一起加水熬制,清热润燥,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特别是对于经常干咳的人。2.油菜燕麦粥——养胃除燥立秋后还是属于长夏之末,天气仍然比较闷热,易造成食欲不佳,建议用燕麦熬粥喝。燕麦先煮熟,然后放入油菜末煮开。另外,将大米先煮熟,然后将提前做好的山药泥加入煮开,适当喝些能够养胃健脾。新绿时代/ID:xlsd-
二十四节气中的中华文化|立秋来源/光明网
立秋,收获诗意时光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过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一叶知秋”的成语。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中国画)江宏伟
“秋”字由“禾”与“火”组成,预示着稻谷的成熟,而立秋的到来正像一把火,为我们的周遭装点了许多暖色。
黄色的银杏叶、火红的枫叶、橙色的橘子……
大自然的“调色板”仿佛焕然一新。
画家戴树良的《立秋》,以巧妙的构图设计和丰富的细节,呈现了立秋习俗,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立秋(中国画)戴树良
橙红的南瓜高高低低、大大小小,像灯笼一样挂在藤梢,人们在院子里一边啃着西瓜,一边将楸叶剪成各式花样佩戴在头上,欢乐祥和的气氛充溢着画面。
民间有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一起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或“咬秋”。
刘向晖的作品《立秋》,是一幅充满童趣和幻想的水彩插画,描绘了一个能与高山比肩的超级大西瓜,红色的瓜瓤如湖水一般充盈,小女孩儿坐在香甜的“湖边”垂钓,露出惬意而满足的笑容。
唐德福的《山百合》是一幅长卷作品,描绘了立秋时节,重庆武陵山腹地,酉阳县车田乡勤劳持家的绣女们热火朝天的忙碌情景。
勤劳的绣女们就像立秋时节的山百合一样坚强地长在深山、开在深山,用她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一针一线绣出了一幅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丽生活画卷。
陈福春的《秋蕴》中,生命的活力似在衰退,但萧瑟的美感却在其间绽放。
杨名贵的《咏秋》,自然造化的雄奇与人间烟火的温情集于一画,壮阔的山川在朦胧秋意的滋润下也变得温婉、动人。
王爱忠的《立秋》,丝丝凉意混杂着落叶的淡淡味道扑面而来,彻底赶走了尚未完全消散的暑热。
立秋(中国画)王爱忠
秋风、秋叶、秋雨、秋月......
在这个富有诗意的时刻,细细品尝最是宜人的自然。
英文版秋的思念新绿时代/ID:xlsd-
立秋祝福:致我最在乎的人致父母今日立秋,天气渐渐凉了愿您们多保重身体我把牵挂写在春天的和风里我把祝福写在夏天的热烈里我把关怀写在秋天的凉爽里一层秋意一层凉,一层落叶一层霜祝福我的父母在这多变的季节里照顾好自己您们的身体是女儿此刻最大的牵挂致朋友
今日立秋,我的朋友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愿你们在人生路上收获一片好风景
在工作中收获一个好机会
在情场上收获一份好姻缘
在我的短信中收获一条好祝福
祝福你们幸福长久,身体健康
立秋快乐
致爱人
今日立秋,我的爱人,记得照顾好自己不管未来的路,多坎坷,多难走有我做你坚强的后盾,你就放心前行风起的时候,带着思念想你月落的时候,等待浪漫想你云飘的时候,挥洒悠闲想你又是一年立秋时我依然想你在每个换季的节日里致同学
老同学,又是一年立秋时
你们都还好吗
风儿渐凉,落叶知秋
夏秋交替渐渐凉爽
岁月如梭,蓦然回首
友情相守不离左右
思念那段青葱岁月
怀念那份纯真友谊
忙碌中,岁月悄然流走
平淡中友情醇厚如酒
不管季节如何更替
我们的友情终生拥有
致同事
今日立秋,祝我的同事们立秋快乐
一份工作,两份情谊
将不同的年纪
不同民族的你我相聚在一起
共同分享喜和乐,共同分担忧和愁
你我虽没一点血缘关系
但不是亲情胜似亲情
立秋到了
天气转凉,祝愿你们注意身体多保重
又是一年立秋时
一层秋雨一层凉,天气变化记得添衣
爱惜身体,多锻炼
珍惜友情,长相伴
短信传情,言未尽
唯愿大家,多健康
致我生命中最在乎的人
愿我的祝福带给大家
好运气,好福气,好财气
快快乐乐过生活,健健康康度立秋
新绿时代/ID:xlsd-
最美的立秋,都在诗词里诵读:敬一丹凉风有信,一叶知秋
立秋为七月节。春为生,熟为秋,熟为轻,所以秋为轻盈展翅,由此才称“飞龙秋,游上天”,有秋高气爽。
春花秋月,花为温馨,为繁;月为清寒,为简;由此秋夜明,秋风白,才有碧水秋素,秋水为神玉为骨。
而秋明空旷,野色浩无主,也才秋波横流,秋爽媚人,秋怀难耐。如此理解收成之季才好。
立秋有三候
一候,凉风至
一候凉风至
立秋之日“凉风至”,“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肃清是为收敛,秋为“揫”,“揫”(jiū)就是敛聚。
二候,白露降
二候白露
后五日“白露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凉风来,露珠晶莹变白,白是秋之标识。但露尚未凝滞,还能在阳光下滚动,非“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之露。
三候,寒蝉鸣
三候寒蝉鸣
再五日“寒蝉鸣”。“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这是曹植诗。古人硬要分辨寒蝉小而青紫,其实应是蝉们秋凉后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的变声凄切。
立秋的习俗
贴秋瞟
早立秋凉嗖嗖,晚立秋热烘烘,预示秋后天气能凉爽。老北京习俗,立秋日戴楸(qiū)叶(妇女儿童以楸叶剪成花样,取其秋意),吃莲蓬、藕,赏苿莉、枙子花,也要吃肉,“贴秋膘”。楸树下垂的细枝称“楸线”,陆游的句子:“摇摇楸线风初紧,飐飐荷盘露欲倾”,飐(zhǎn)是风吹飘摇。新秋初凉,多美!
七月流火
农历七月,初秋。“七月流火”的“火”其实是指火星的位置从中天西降,意味着暑退秋至。这个火星是古人所说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尔雅》称七月为“相月”,这个“相”,我想是天气相助的“相”——天气相助而万物长成。七月还被称为“兰月”,泽兰七月开莹莹白花,有一种温馨的清香。
以上节选自《微读节气·立秋》朱伟著
立秋诗词
立秋唐?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云际天空开始收敛夏日的色调,树叶间秋声已动,秋天的脚步近了。
初秋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
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
阶下丛莎有露光。
?立秋悄然而至,夜长日短,清凉静谧,台阶的草丛中有了露珠的点缀。此诗让人看到了生活中被忽略的小小美景。
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诗人于秋风上驰骋诗思,却又深刻地叙出了羁旅思乡的弦外之音。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唐?白居易
下马柳荫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睛。
?立秋之日,诗人骑马出郊,在江堤上龋龋独行。这时候诗人想到了千里之外的朋友,思念之情油然而起。
立秋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叶月明中。
?本诗写出了诗人在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细微感受。仿佛立秋一到,大自然就换了一副面孔,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宣府逢立秋清·计东
秋气吾所爱,边城太早寒。
披裘三伏惯,拥被五更残。
风自长城落,天连大漠宽。
摩霄羡鹰隼,健翮尔飞搏。
?爽朗的秋天气象是我所喜爱的,羡慕那些翱翔天际的鹰隼,它们挥动强健的双翼,搏击长空。
新秋唐·齐己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立秋之日到了,不免惊喜三伏天慢慢要结束了,早起看晨露、朝霞,感觉有点冷意,傍晚看云层遮盖山峰,景色更加奇美。
秋夜雨·和韵刘制几立秋夜观月,喜雨宋·吴潜
不嫌天上云遮月,雨来正是双绝。
雷公驱电母,尽收卷、十分袢热。
三更又报初秋了,
少待他、西风凄冽。
灵司话头莫说,且唱饮、刘郎一阕。
?不讨厌天上的月亮被云彩遮掩,有雨来那就更好,雷雨之中,燥热就会被席卷一空。立秋已到,很快就会西风凛冽,星转物移、悲秋伤景的话儿就不要说了,咱们且饮酒作乐,听一曲刘郎艳曲!
新绿时代/ID:xlsd-
十首立秋诗词,迎接凉爽秋天秋天,是诗人们最爱吟咏的季节之一,立秋来了,诗人们吟咏作赋,别有风味。立秋刘翰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写出了夏秋之交自然界的变化。仿佛立秋一到,大自然就换下了一副容颜,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满阶梧叶”,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立秋夜扇的风特别凉爽。这都反映出诗人对事物的变化特别敏感,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特别细致。立秋前一日览镜唐·李益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这是一首悲秋之作。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立秋夕有怀梦得唐·白居易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在这个立秋的夜晚,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友人刘禹锡。与他相别,已有一年了吧。他如今在遥远的地方,我的思念要跨越千里。新秋唐·齐己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立秋来了,垄上的禾苗半熟,原野上的草已经微露衰迹,这些生活化的描写,让这首诗极为清雅有趣。立秋唐·刘言史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一句“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将夏去秋来写得生动有趣,令人久久回味。思佳客·立秋前一日西湖宋·高观国不肯楼边著画船。载将诗酒入风烟。浪花溅白疑飞鹭,荷芰藏红似小莲。醒醉梦,唤吟仙。先秋一叶莫惊蝉。白云乡里温柔远,结得清凉世界缘。立秋前一日,作者在西湖游赏,白鹭、红莲,俱是风景。诗人在游览中,对即将到来的秋天,十分喜悦,因为清凉世界就要来了。宣府逢立秋清·计东秋气吾所爱,边城太早寒。披裘三伏惯,拥被五更残。风自长城落,天连大漠宽。摩霄羡鹰隼,健翮尔飞搏。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节气时令都有差异。在这首诗中,诗人写边城的秋天,寒气来得太早了,三伏天,都一直披着裘衣,五更天时,还盖着被子。话说,面对这样的天气,诗人不知是喜欢呢还是喜欢呢!立秋日唐·司空曙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节气到了立秋,萧条的秋天从此开始,莲花虽盛也有了凋谢的气象,柳叶虽在也有了稀疏的面貌;朗朗秋日少了云层环绕,风雨减少只留下清风徐徐;卷起珠帘,凉风暗度;偶尔运扇,暑气渐无;青草静默,燕子翻飞天空;河水澄净,鱼儿时时露头。如今我官务轻松,写诗一首以助兴。立秋宋·方岳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情。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立秋时节,天气转凉,诗人出门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写诗的灵感。天气凉了,诗反而难作了,只得听着梧桐雨声安眠吧!新秋唐·杜甫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这首诗写新秋黄昏到夜晚的景色,本来天上火云峥嵘,尚未散尽,而凉风却卷着落叶来了。一片树叶带来了秋讯,于是无数园林处于萧瑟的气氛中,捣衣声在寂寥中传来,蝉在残月下悲鸣,萤火虫在夜空中闪烁,这些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新秋图。新绿时代/ID:xlsd-
今日立秋,祝朋友们立秋快乐钢琴曲秋日私语
季节交替,岁月轮回,
夏天依依惜别,秋意渐渐浓烈,
酷暑已渐渐远去,金秋又缓缓来临,
又是一年立秋时,
一场秋雨一场凉,一层落叶一层霜,
祝福我的朋友在这多变的季节,
注意防暑又防寒,爱惜身体才健康。
今日立秋,告别了烈日炎炎,
迎来了秋的清爽,辞去了旧日的烦躁,
秋风清爽送凉意,心情舒畅心欢喜,
立秋时节,轻风翻阅着岁月的记忆,
云朵舒卷着无尽的情谊,
淡淡的心情,轻轻的问候,
愿凉爽陪伴你左右,让幸福日夜紧相随。
今日立秋,没有了初春的乍寒,
没有了夏季的酷热,更没有了冬季的冷漠,
天也凉爽,人也清爽,
愿你的事业像秋季一样,硕果累累,
愿你的烦恼像秋叶一样,一扫而空,
愿你的未来像秋色一样,金光灿灿,
愿我的祝福,能带给你一份好心情,立秋快乐。
今日立秋,我的提醒少不了,
提醒我的朋友们立秋之日凉风至,
余热未消别大意,
秋里加一伏,俗称“秋老虎”,
明日三餐要适度,少食辛辣多吃素,
适当锻炼莫小视,防止秋燥欺负你,
身体健康莫忘记,早睡早起有规律。
今日立秋,我的祝福少不了,
祝愿我的朋友,在这变换的季节照顾好自己,
只要身体好一切才能好,
否则,一切都成了虚无,
千万不要因忙碌而忽略了休息,
更不能因感情而自暴自弃,伤人又伤己,
季节再变,我的祝福一直不会变,
祝愿我的朋友们都拥有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
今日立秋,请接收我真诚的祝福,
立秋之时,送你一份美丽让你欢笑,
送你一份祝福让你幸福,
送你一份开心让你年轻,
送你一份梦想让你腾飞,
送你一份真情不求回报,
再送你一份平安,愿你开心快乐,好运连连。
今日立秋,我的祝福一定要收下,
天高云淡好天气,炎热酷暑都远去,
落叶知秋落叶去,情谊如酒情谊厚,
天气凉爽无喜更无忧,一声问候有情又有义,
我的祝福裹着丝丝的凉意,
含着片片的深情,带着缕缕好运气,
祝愿我的朋友们,立秋快乐,身体健康。
新绿时代/ID:xlsd-
立秋快乐,送您一片清凉!一叶落而知秋,秋天来了,
迈动着风的碎步,
相拥着云的绮丽,
散发着菊的芬芳,
沐浴着甘霖雨露,
摇曳着果的份量,
游走着五彩的梦。
立秋了,送你一片清凉,祝您快乐!
立秋的天空,高远,湛蓝;
立秋的清风,清爽,惬意;
立秋的白云,飘逸,自在。
立秋的溪流,欢畅,清澈;
立秋的祝福,美好,纯真。
立秋到,
秋风吹散了烦躁,欢喜连连;
秋雨浇灭了炎热,清爽阵阵;
秋歌唱出了秋意,清凉无比;
秋景渲染了世界,美不胜收。
愿你开怀,心情爽爽!
立秋来了,
卷走了心底的忧烦,
带走了心中的惆怅;
捎走了夏日的火热,
带来了秋天的清爽;
滋润了健康的身心。
传来了真挚的问候,
祝愿你立秋清凉,惬意开怀!
落叶翩跹,是秋在舞蹈;
寒蝉嘶喊,是秋在祈祷;
风过平岗,是秋在微笑;
雁飞南方,是秋在奔跑。
让快乐飞散如静美的花瓣,
让幸福成熟似丰硕的果园,
立秋时节,祝你顺心如意!
立秋时节,
请听真情告白:
秋字共九笔,一笔代表财富,
一笔代表收获,一笔代表开心,
一笔代表快乐,一笔代表健康,
一笔代表舒畅,一笔代表平安,
一笔代表顺利,一笔代表如意。
夏去秋来,
祝你笔笔是潇洒,笔笔都满意。
秋天到了,祝福来了,
远方的朋友们,保持联系
立秋时节,防疫不松懈,
祝您健康安好!
新绿时代/ID:xlsd-
今日立秋:落叶知秋,百病皆休.08.07星期六
六月廿九辛丑年丙申月丁亥日立秋
立秋时节在民间也被人们称为七月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度时为立秋。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年08月07日14时54分,迎来秋季第一个节气:立秋。自此,大自然将渐渐褪下繁荫浓绿,呈现闲云野鹤的自然色。时至立秋年过半,日月如梭转瞬间。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
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立秋,七月节。
立字解见春。
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
阳气渐退、阴气渐生,
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
作为一个季节类节气,
立秋便是秋天的开始。
酷暑即将结束,
凉爽的秋季近在眼前。
立秋
物候BeginningofAutumn
古代,人们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组图
誰最中國
凉风至丨一候,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白露降丨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时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寒蝉鸣丨三候,寒蝉鸣。这时候的蝉,感觉到阴气上升,太阳光已成强弩之末,一日不如一日,因而鸣叫得更加响亮、凄切。
立秋
习俗
BeginningofAutumn
赤小豆、井水服,洗澡为防秋老虎
立秋,是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时,民间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东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从唐宋时起,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7粒至14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除了立夏称人的习俗,在清朝时,民间还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和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的话就叫“苦夏”。
立秋这天洗澡方面很讲究。有的地方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有的地方这天还忌讳洗澡。这些讲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不生秋痱子。因为在立秋后还有“秋老虎”一说,还会热上一段时间,所以盛夏的一些如痱子等疾病还会存在。
红烧肉、爆肚冯,解馋之余还养生
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伏天人们胃口差,不少人都会瘦一些。瘦了当然要补了,办法就是到了立秋吃味道厚的美食,首选吃肉。讲究的文人墨客名伶有“要吃秋、有爆肚”之俗,吃爆肚有养脾胃之功效,盛行于清末民国初年。北京人吃爆肚讲究去东安市场、大栅栏的门框胡同和东四牌楼等地,那儿有著名的爆肚冯、爆肚满等,他们的爆肚制作精细,肚嫩佐料唯美。
图
视觉中国
立秋这天吃炖肉,除了久远的风俗习惯以外,对养生保健也是大有好处的。立秋时,人们用吃炖肉的方法在体内既补充了必要的营养如脂肪、蛋白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又起到了增强肌体抵抗能力的作用。所以说,立秋吃炖肉既解了馋,又起到了保健和养生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你吃桃、我啃瓜,也有人吃豆腐渣
除了“贴秋膘”,立秋时吃其他的东西,可以统称为“啃秋”,有些地方也叫“咬秋”。“咬秋”和“咬春”之俗一样自古有之。清代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这习俗在北京、天津、河北一带曾很流行,人们在立秋的前一天将南瓜、北瓜、茄脯及香薷汤放在庭院中晾一天,于立秋日吃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还有些地区立秋有吃鸡蛋、吃秋桃子、吃豆腐渣的食俗。杭州大人小孩子每人都要吃一个秋桃,吃完还要把桃核留起来,待到除夕那天晚上将桃核扔入火炉烧成灰烬,认为来年可免除瘟疫。山东的一些地方,比如青岛、莱西等地区曾流行吃用豆末青菜做成的豆腐渣,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吐也不拉”的俗语。作者
贝贝立秋养生
薄衣御寒: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人倡导“薄衣御寒”的养生法。这种主张“秋冻”的方法,既顺应了自然气候的需要,又起到了预防疾病、自我保健的作用。具体做法是,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马添衣加裤,而应该尽可能晚一点增衣,能穿短袖衬衫,就尽量不要穿长袖。
滋养润燥: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秋季气候干燥,易出现口干唇焦等“秋燥症”,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适时进补: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等。
立秋
诗词
立秋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立秋日登乐游园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才感盛夏,忽而立秋。愿:秋天里的所有回信,都是好消息!新绿时代/ID:xlsd-
——回—放—链—接——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