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资料
男性,65岁,宁波人。主诉“活动后胸闷4月”入院。
多在轻至中等体力活动时诱发,有时伴出汗,无气促,不伴胸痛,持续3~10分钟左右,休息可好转,4月来症状无加重。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血压/95mmHg,现服用缬沙坦80mgqd,血压控制平稳。吸烟40余年,否认嗜酒史。
血压:/70mmHg;
心率:64次/分;
颈静脉不充盈;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罗音;
心脏:心律齐,心音强度中等,未闻杂音;
双下肢无水肿。
血常规:正常。
血生化: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
血糖:5.63mmoL/L;
血脂:TC4.92mmol/L,TG0.59mmol/L,
HDL-C:1.44mmol/L,LDL-C3.03mmol/L。
D二聚体:ng/ml;BNP:pg/ml;
同型半胱氨酸:9.4μmol/L。
常规12导联心电图:窦性心律。
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58次/分,总心率次/24h。
心脏超声:AO:35mm;LVDd:47mm;IVS:9mm;LVEF:61%;LA:47mm;LVDs:47mm;LVPW:8mm;LVFS:32%。超声提示:左房增大,左室舒张功能欠佳。
平板:Stage3(HR次/分)胸闷不适。II、III、aVF,V4-V6导联ST段压低0.2mV,aVR导联ST段抬高0.2mV。
运动平板诱发的心电图变化:
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CTFC)计算,大于已公布的特定冠脉血管CTFC帧数的2SD(27帧),即可诊断该支血管存在CSFP。LAD:66帧,CTFC=38.8帧,LCX:49帧,CTFC=49帧,RCA:30帧,CTFC=30帧。
慢血流的可能机制:微血管床结构改变、内皮功能障碍、血管舒缩因子失调、冠脉炎症、血小板功能异常。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微血管性心绞痛
心功能I级
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
讨论
1.微血管性心绞痛
年Lidoff首先报告1组女性患者,有典型劳累型心绞痛且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年,Kemp将这类病症称为“X综合征”。年,Cannon等发现此症状与冠状动脉的微血管异常有关,建议称这种心绞痛为“微血管性心绞痛(MVA)”。年,首次写入指南(ESCSCAD指南)。新指南重新定义了SCAD:阻塞性+非阻塞性冠脉疾病。
2.抗心绞痛治疗策略
3.麝香保心丸作用机制探讨
(1)可快速扩张冠脉,缓解心绞痛[1]
说明:2个造影图出自参考文献1
(2)改善缺血心肌微循环[2]
(3)快速缓解心绞痛[3]
麝香保心丸是有运动平板试验证实疗效的中成药;最快30秒起效缓解胸闷胸痛,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改善临床症状、心电图症状与硝酸酯类药物相当,头痛、面红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硝酸酯类,并且禁忌证少,使用安全。
在患者对硝酸酯类药物禁忌、或不能耐受其副反应时,可使用麝香保心丸缓解心绞痛症状;或与硝酸酯类药物交替使用,减少后者耐药性的发生。
(4)长期应用麝香保心丸减少临床事件发生[4]
4.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戒烟、低脂低盐饮食、加强有氧锻炼。
药物治疗:拜阿司匹林0.1qn;阿托伐他汀20mgqn;倍他乐克缓释片47.5mgqd;麝香保心丸2#tid;氨氯地平5mgqd;曲美他嗪20mgtid。
5.随访
1月后,自诉胸闷症状较前明显减轻,活动耐量增加。
1年后,复查运动平板:Stage3(HR次/分)无不适。
II、III、aVF,V4-V6导联ST段压低≈0.1mV;aVR导联ST段抬高≈0.1mV。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