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婴丹和猴枣散都是苦寒的中药,两者配方都有麝香、牛黄、全蝎、猴枣等性味寒凉的中药,如果长期不辨证给孩子服用这两类中成药,极易损伤孩子的脾胃功能,导致孩子体质虚弱。
按:不少家长把保婴丹、猴枣散等中成药当作家里“守门口”的常备药。其实,保婴丹和猴枣散绝非“万能药”,其成分偏寒,风寒感冒或咳嗽服用的话会加重病情。专家指出,长期把保婴丹和猴枣散当作保健品给孩子服用会损害脾胃功能,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导致孩子面色苍白,体质虚弱。
医学指导I广医院儿科主任崔其亮,广州中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中药师邱振文
“你明天去香港吗?记得帮我带两盒保婴丹,猴枣散也要两盒……”邱女士的女儿今年2岁了,保婴丹和猴枣散是她对付女儿感冒和咳嗽的“守门神”,每次有朋友去香港,邱女士总要托人带上几盒。
在广州,有很多妈妈和邱女士一样,对保婴丹和猴枣散的功效推崇备至,“我儿子每次刚开始有几声咳嗽我就给他吃猴枣散,很灵的,吃一两次就能止住咳,几乎都不用看医生。”“我女儿晚上睡觉不安稳、胃口不好都是吃保婴丹搞定的,几年下来医药费都省了不少……”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众多家长使用保婴丹和猴枣散都是凭朋友亲戚的经验,不少人对这两类药的药性和配方根本不了解。
近日,医院的儿科专家在某专业媒体上撰文指出,保婴丹和猴枣散都是苦寒的中药,两者配方都有麝香、牛黄、全蝎、猴枣等性味寒凉的中药,如果长期不辨证给孩子服用这两类中成药,极易损伤孩子的脾胃功能,导致孩子“面青青”(广州方言,意即脸色苍白)、体质虚弱。
现象:孩子感冒肚屙都吃保婴丹
在广州,只要是有小孩的家庭,几乎没人不知道保婴丹和猴枣散,很多家长甚至孩子尚未出生就已经买好了几盒保婴丹和猴枣散,以备不时之需。在众多品牌的保婴丹和猴枣散当中,尤其以香港一家老字号药厂生产的最受欢迎。宝宝感冒、发烧吃保婴丹,如果还有点咳嗽就再吃猴枣散,宝宝打个喷嚏、留点清鼻涕,吃保婴丹,甚至孩子晚上睡得不安稳、吃饭胃口不好,也吃保婴丹。
近年来,受广东妈妈的影响,保婴丹和猴枣散在全国各地也“红”了起来,记者在淘宝网上一家皇冠店内看见,根据销售记录,由该店从香港代购的保婴丹,30天内就卖出了盒,买家来自全国各地,最远的有甘肃兰州。
记者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对10位妈妈进行了一个小调查,她们孩子的年龄均在1岁~6岁之间。结果显示,无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都曾经给孩子服用过保婴丹或者猴枣散,按照她们的使用经验,一般是宝宝有流鼻涕和打喷嚏等感冒的前兆就服用保婴丹,而如果孩子咳嗽则服用猴枣散。此外,有些妈妈还会用保婴丹对付宝宝胃口不好、拉肚子、晚上睡觉不安稳等问题,甚至有些人只要觉得宝宝“热气”就会喂保婴丹。
然而,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这十位妈妈中,对保婴丹和猴枣散成分“了解”或“非常了解”的人不足一半,而剩下的一半妈妈中,尽管能说出保婴丹和猴枣散中的主要成分,例如牛黄、麝香、防风、猴枣等,但对于这些中药的性质却一知半解。
至于保婴丹和猴枣散其实是两种成分和功效都非常接近的药,妈妈们更是“蒙茬茬”,她们中的很多人甚至经常两种药混着给孩子吃,因为按照她们的理解和朋友间口口相传的经验,保婴丹是对付感冒发烧的,而猴枣散则擅长咳嗽,所以如果孩子既有感冒又有咳嗽,那就得双管齐下。
质疑:药性苦寒易伤脾胃
针对妈妈们对保婴丹和猴枣散的盲目崇拜,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廖若莎近期在专业刊物上撰文指出,保婴丹和猴枣散这两种中成药的药性非常寒凉,清热化痰力猛,如果动不动就给孩子服食,可能造成脾胃虚弱,影响生长发育。
对此,广州中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中药师邱振文认为,保婴丹和猴枣散确实是两种历史悠久而且疗效确切的中成药,“药物本身没错,守护宝宝健康上百年,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问题是很多家长的在用药的时候违反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邱振文告诉记者,保婴丹和猴枣散的配方其实很接近,两者都有麝香、牛黄、全蝎,其中猴枣散中还因为添加了猴枣而卖得比较贵。“这些中药的性质都很寒凉,其中猴枣散是猿猴的胆结石,原产于印度和东南亚,真正的猴枣比牛黄还寒凉。尽管这两类药的配方中也有一些药性偏温的药材,但总体来说还是以寒凉的药材为主。”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感冒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之分,咳嗽也有热咳和寒咳的区别,而根据保婴丹和猴枣散的药性,前者应该用于发高烧和风热感冒,而后者则应该用于支气管炎、肺炎及哮喘等有里热实证的患儿,简单来说针对的都是中医所说的“热证”。
因此,如果是风寒感冒或由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服用了这两类药的话,无异于雪上加霜,反而会加重孩子的病情。
至于有些家长把保婴丹给孩子当作“开胃药”来吃的做法,邱振文分析说,保婴丹并没有健脾开胃的成分,不过其清热功能对湿热引起的消化不良会有一定作用。但如果孩子胃口差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那么经常服用药性寒凉的保婴丹,反而会使孩子脾胃受损,消化能力减弱。
“孩子胃口不好到底是什么原因,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例如有没有舌苔增厚、大便秘结等症状,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才能下结论,而不是靠想当然就胡乱给孩子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