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一心一世界读后感

《一心谈药》

恭祝大家新春新禧

年12月30日,排了一个小时的队,终于如愿领到有阮董签名赠送的《一心一世界》书籍,很是开心!

随后的几天一口气读完,作者对一个个故事的展开,概念中的“老板”,渐渐变得鲜活起来,一步步从书中款款向我走来,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掩卷沉思,很奇怪,没有太多成功励志的感觉,更多的是修身齐家的君子之道。

我们看待牛人,通常以古龙武侠小说的眼光,一出场就身怀绝技,好像天生如此,隐藏了普通人的艰苦奋斗,自然离我们很远。

《一心一世界》将阮鸿献还原成一个普通人,书中,他不是老板,不是董事长,他就是邻家少年,凭着自己的努力拼搏,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他的成功令我们惊叹,却又有迹可寻,让我们也能看到成功的希望,自然倍感亲切。

阮董成功的“轨迹”到底是什么呢?闭上眼,慢慢回想,“观念”这个词进入我的脑海。是的,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来自家庭、朋友、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影响,这些影响慢慢固化为我们脑海中的观念,观念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它还有一个更专业的名字,叫做“心智模式”。

阮董签字赠书

“观念”的外在表现就是我们的为人处事、接人待物。所以我们会看到,每个人与他人相处的表现完全不同,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观念不同;我们也会看到,用不同的行为方式做同一件事,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正是观念在我们事业上起到的作用。

而这本书,为我们描述阮董成长过程中的观念养成过程,以及这些观念是如何帮助他一步步从农村娃成长为上市公司董事长的。

从小的家庭熏陶与事业磨练铸就如今阮董具有的“应该如何”的观念,正是这些观念让他成为“温润如玉”的“明白人”。

家庭的熏陶来自父母的言行,书中的几个片段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滇南本草》是一本被他父亲视为珍宝的书,不仅承载了对中药的专业和启蒙,更承载至诚的孝道。当年他父亲交给阮董时特别提醒:“每次阅读要洗手”,其中包含的是对中药的信仰、对专业的尊重、对他人的仁爱和对孝道的传承。之后数十年,父亲的影响早已融入阮董的行事风格,所以才有鸿翔专业做药36年,才有保护三七产地价格的仗义,才有年绝不涨价的板蓝根,也才有济世之心的阮鸿献。

抽烟是几乎所有男孩的成年宣言,尽管这个“成年”只是自以为是。像同龄人一样,当时已经小有成就的阮董也想通过花式抽烟来证明自己,不巧被父亲看见,与大多数父亲不一样的是,他父亲仅仅说了一句“长大了,抽烟了?”就转身离去,简单的一句话让年轻的他深深自责,自此,不再抽烟。抽烟只是形式,真正的意义在于“自律”,这是企业家区别于普通商人的一个标准。

白衬衫,当年对弄脏的白衬衫不以为然,母亲的一句“你配不配穿白衬衫?”同样让他深深自责,这样的自责来自两方面,一是“不体面”、二是“不尊重母亲的劳动成果”,所以他当天就到水边擦洗;自此,“体面地活”的观念深深植根于他的脑中,这里的体面不仅是表面的体面,更是行为和品德的体面。

作者与阮董合影

这样的例子书中还有很多,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正是父母从小的熏陶和教育,让他逐步培养起那些让他日后成为“明白人”的观念,而“响鼓不用重锤敲”的培养方式,也练就他强大的反思力和行动力。

而反观很多人对子女的培养,他们也注重教育,他们知道要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他们知道反思很重要,他们有很多正确的观念,比如“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要孩子好好学习,将来光宗耀祖。

但他们自己却不学习,他们自己却不反思。他们买书给孩子,自己却从不看书;他们要求孩子去上各种兴趣班,自己却只会打麻将;他们的孩子还在起跑线上,自己却早已被同龄人甩开几条街。所以他们只能寄望于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帮他们活,弥补他们人生的缺憾,稍不如愿,便痛心疾首,搬出神秘莫测又永远存在的“隔壁家的孩子”。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罗振宇说,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一是做好榜样,二是做好陪伴。初为人父的我深表赞同。

我告诫自己:我不能左右孩子的未来,也不能让她成为我生活的延续,她有自己的未来和生活;我希望她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首先我要成为一个不落后的人;我希望她保持心灵在书籍铺就的道路上,首先我得真正地热爱读书;我希望她有很好的反思能力,首先我自己的认知能力得支撑我不断进步;我希望她从小有良好的素养,至少我得和她一起练习琴棋书画。

这就是《一心一世界》中,在孩子教育方面,阮董成长历程给我的启示,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和身边人说,这本书可以作为亲子教育的著作阅读。

《一心一世界》

除了成长历程,阮董自身还有很多观念值得学习,相比于他,我们观念中有太多的“理所当然”,正是这些理所阻碍着成长。下面列举几个我们身边常见的观念。

1、“我不幸”。自怨自艾是弱者的常见观念,纠结于自身不幸不能自拔,相信很多人身边都有祥林嫂一样的人,和他交谈只能听到不断重复的哀叹,他似乎在向你传递这样的信息“我是弱者,快来帮我”、“他们都对我不好,我真可怜”、“我都如此可怜了,他为什么不帮我”、“不帮我的是坏人”,这就是弱者心态,等着不停接受救济,自己很少想办法改变这种不幸的状态。

阮董14岁因为家里困难而辍学,对高中满心期待的他没哭没闹,坚强地接过母亲的担子,从此担负起家庭重任。我隐约想到那个下午,这个14岁少年的绝望,很难体会是怎样的坚强,才让他在那一刻接过母亲的担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成功摆脱“我不幸”的观念。

2、“我不行”。自暴自弃也是弱者的常见抱怨,通常遇到挫折会自暴自弃。现实中,更多时候,“预见”困难就足以让我们退避三舍;看到一些职场老人,工作多年得不到晋升,能力没得到锻炼,其实他们也有过机会,但他们经常这样说:“我不会,你来吧”,“太难了,算了”,“这么难还让我做,真是的”,“这怎么可能是人做出来的”。生活很公平,你认为自己不行,它就以你认为的样子回馈你。

当那个下着雨的夜晚,14岁的阮董带着几十公斤金银花,用军用皮带将自己绑在车厢连接处的时候,他是否怀疑过自己呢?笑过自己傻吗?我不知道,但肯定的是,他是自愿的,他坚持下来,他创立的企业成功上市。生活很公平,你期望自己行,它就以你期待的样子回馈你。这就是吸引力法则。

3、“有地位就高人一等”。对很多人来说,谦卑不一定是自身品质,而是处于劣势的无可奈何,所以才会看到很多人手里一旦有点权、有点钱后就大变样。回想一下:当你大学毕业后,你如何看待从小一起、现在搬砖的小伙伴?当你成为白领,你如何看待依然在家里种田的父母兄妹?当你事业小有成就,你如何看待事业迷茫中的朋友?你的眼光是否和以前一样?你对他们说话的语气是否和以前一样?你与他们相处的方式是否和以前一样?这就是鄙视链,它客观存在:比我们厉害的人看不起我们,但又看不上不如我们的。

4、我不知道阮董身上鄙视链的强弱,但这本书告诉我,他在通过自身修养努力克服它,回顾书中讲述何孔明那段,阮董对当时一事无成的他挺身而出,甚至不惜冒着自身和财产的危险,要知道,这时他已经是身价很高的老板;还有周红云,当时已经是“云南药王”的阮董每次到访都对当时默默无闻的他亲切打招呼;还有那位送终的老教师,很难想像能够为非血缘关系的人做到如此地步。这样的言行怎能不暖人心,怎能不让手下人死心踏地?

阮董说,他早年收药的路上得到太多人帮助,我想,爱真的会传递,一个得到过别人帮助的人才知道被帮助的温暖,当他有机会帮助别人的时候,才会如此仗义!所以,帮助别人或许是克服“有地位就高人一等”这个观念的好方法呢!

以上只是我从书中捡出的几个观念,帮助阮董成功的观念还有很多,随手翻开《一心一世界》,都能看到相关事例。书中阮董对杨建军说:“做人做事,先做人再做事。”可以说,阮董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而做人的境界,正是阮董追求的“一心”。

小学六年级时就知道阮鸿献,知道一心堂,知道十滴水的故事,后来进入一心堂,企业文化也一直在讲,但只是把它当成是企业故事的一部分,并没有太多深切感触。

感谢书中的文字让我看到一个立体的阮鸿献,一个身处逆境却又满眼希望、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一个将仁义礼智信溶于内心深处、身体力行、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

我们看过很多名人传记,我们感叹时势造英雄;

我们







































北京中科白殿疯醫院
白癜风能不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ongcaozi.com/sxxs/26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