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的美国工厂,如何预示特朗普的失败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6.html

封面图|特朗普

最近这些天,很多人讨论纪录片《美国工厂》。风马牛的小伙伴们也看了一些评论。在凤凰网的一篇分析文章中,作者认为:

1、《美国工厂》刷屏,背后是奥巴马暗怼特朗普的「逆全球化」政策。

2、奥巴马、特朗普两人的分歧是美国半世纪制造业挣扎的缩影。

3、美国存在过度去工业化的问题,其有别于欧洲的应对方式,是-金融危机的诱因。

4、特朗普出于选举和经济收益的考虑,采取了减税等一系列措施,希望振兴制造业,将产业吸引回美国。

5、由于特朗普的举措逆产业规律而行,加上四处挑起贸易摩擦造成的不确定性,特朗普再工业化的政策反响平平,收效甚微。

获凤凰网授权,风马牛把这篇分析分享给大家。

本文作者:一心

各种光环加持,《美国工厂》彻底火了!

作为奥巴马夫妇的高地公司和Netflix合作发行的第一部影片,该片以透明而有温度的镜头,讲述了福耀玻璃在美国建立工厂的故事。整个影片聚焦中美双方的文化差异和矛盾,最终双方弥合分歧并因全球化而受益。

奥巴马夫妇与影片导演史蒂夫·博格纳和朱莉娅·赖歇特

而影片选在此时上映,意味深长。多家美国媒体指出,这也许是对特朗普「逆全球化」政策的一次委婉反击。

虽然影片中从未提及特朗普的名字,但它传达的信息似乎很明确:特朗普重振美国工业中心的承诺需要的远不止一个竞选口号。

美国《政客杂志》(PoliticoMagazine)刊文指出,《美国工厂》是奥巴马夫妇发表的第一份反对特朗普连任的声明。

讨论延伸至此早已超越了一般影片的范畴,而是涉及到国家产业竞争的核心。特朗普想把生产带回美国,但是为什么任特朗普怎样努力,仍然是无力回天?

01

制造业往事:奥巴马暗怼特朗普背后

奥巴马选在制造业的议题上怼特朗普,实在是很巧妙的一个操作。

无他,这个议题太重要了!制造业关乎大部分蓝领工人的就业,关乎国家整体的技术竞争力。毫不夸张地说,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制造业的沉浮,从来就与国家的命运有紧密关联。

二战后,借着战后复兴之机,美国制造业迅速崛起,处于鼎盛时期,雄踞全球。

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欧洲迅速崛起,大量进口产品占领美国国内市场。

年,美国对外贸易开始出现逆差,其后美国逆差不断,举国震动。

年,麻省理工学院专门组织工业生产率委员会及民间智库进行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已经大为削弱,不少部门的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退步。

比如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个工人生产一吨钢需要10个小时,而日本、欧洲都在5小时以下。在汽车和半导体领域的竞争,美国更是一败涂地。

当时日本制造给美国带来了危机

面对这一挫折,美国的企业家们寻求改变。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实行了缩编放权、开展再造工程、鼓励团队精神、发展横向公司等变革,成效显著。

年美国工人生产一吨钢只需要4.4小时,三大汽车公司也把成本降到日本丰田、本田以下,并且把握高技术领域,牢牢抓住尖端的微处理器市场。

但管理革命并非重振制造业的唯一途径,更关键的是年代的信息革命。

年起互联网开始商业化,美国进入了信息时代,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许多制造业搭上信息化的快车,在全球化竞争中一骑绝尘。

比如美国的设备制造业、飞机制造业、石油化工业、造纸业仍然保持领先。但汽车、钢铁、纺织等产业由于福利包袱太重、成本难以削减,在全球竞争中并没有优势,常常只能靠政策「续命」,而产业的衰落也常常导致城市的衰落。

美国汽车城底特律的衰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技术进步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制造业岗位没了。

美国制造业工作岗位的流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技术进步,同等规模的产出所需的人工变少。

美国制造业岗位变化

波士顿咨询公司博克纳说,「美国制造业的规模在过去25年的时间里翻了一番,但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还是减少了30%」。

这就引出一个「去工业化」的问题。技术水平的提高尤其工业自动化的普及,劳动生产率水平迅速提高,而且工业社会足够发达之后,居民的需求层次上升,需要更高层次的服务业,于是很多劳动力流向了服务业。

工业自动化的趋势是「去工业化」一个原因

但是很多服务业的收入是比不上制造业的。

加上自从里根正式开始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鼓励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当跨国企业牢牢掌握全球产业链,获取高附加值的时候,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积累下的外汇储备再以很低的利率借给美国。美国资本精英再使用全球资本进行全球投资,获取高额利润。而这其中的好处基本与失业的蓝领工人无关。

于是,美国经济中那条「铁锈带」——从宾夕法尼亚到新泽西州,再从纽约州向西到威斯康星州延伸——产生了。

美国「铁锈带」分布

过度「去工业化」还有更多后果。制造业的衰弱让美国的中产阶级不断萎缩,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以年为例,美国大公司总裁的平均收入为万美元,普通雇员的收入约为3.4万美元,两者相差倍。这一数字在年是42,也就是说30年间,差距扩大了9倍。

实际上,随着20世纪70年代去工业化的浪潮开始,有识之士就在不断呼吁再工业化。

但美国过去40年以来的主轴一直是鼓励自由竞争。与欧洲国家主导的福利政策相反,美国弥合「再工业化」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市场。

举例来说,美国金融精英通过各类金融产品向消费能力不足的中下阶层放债,用未来的收入支撑庞大的消费。

但事实证明这条路走不通,缺乏偿还能力的中下阶层,成为次贷危机的导火索。

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是危机的关键一幕

一时间,精英阶层的各种反思再次聚集。硅谷逐渐认识到持续的去工业化会侵蚀美国的创新能力,降低美国的产业竞争力。华尔街也意识到过去的金融攫取方式不可持续,制造业衰落将影响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

受命于金融危机之中的奥巴马开始不遗余力地推动本国制造业复苏。

从年到年,奥巴马政府先后推出了「购买美国货」、《制造业促进法案》、「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内保就业促进倡议」等多项政策来帮助美国制造业复兴,政策确实有一些效果。

年的总统大选中,奥巴马还凭借对汽车大厂的援助稳定了选票。

奥巴马在年的连任竞选中严重依赖于对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的救助,挽救了整个中西部工业地区的汽车制造业和相关就业岗位。

但美国制造业的回升十分缓慢,从未完全恢复到他上任时的水平。从总体上来看,奥巴马的「再工业化」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多数行业都比不上金融危机前。

美国制造业岗位比重

所以很多美国人对奥巴马的相关举措并不买账。

02

特朗普的产业逻辑:这是我的票仓和梦想

于是,特朗普的机会来了。

年的大选中,特朗普喊出「雇美国人,用美国货」的口号,大打制造业牌,给长期失去希望的「铁锈带」下岗工人提振了信心,振兴制造业在美国有很强的民意基础,这直接导致传统的民主党票仓——「铁锈带」选民集体倒戈支持特朗普。

年,「铁锈带」州特朗普支持率明显上升

「绝望的时候需要绝望的手段,再坏还能坏到哪去呢」成为了「铁锈带」下岗工人普遍的想法。选民对于民主党政客的长期失望,使得特朗普「制造希望」的策略在这里十分受用。

随后,制造业群体的利益与特朗普的利益相互强化捆绑。这是理解特朗普行为的关键。

为什么特朗普如此重视制造业?

当然是兑现选举承诺争取连任。

除了获得选票,振兴制造业对美国有很切实的好处。

首先,制造业的工作比服务业部门的工作创造的就业机会还要多。事实上,对于制造业最终产出的每1美元,几乎都可以创造出诸如建筑、金融、零售、运输等相关服务业部门1.5美元。而且将波音、通用汽车、卡特彼勒和其它美国制造业供应链等这些重工业工厂留在美国非常重要,因为一连串的大小公司都依赖他们的业务。

第二,制造业平均支付的工资也较高,特别对于女性和弱势群体的工人更是如此。蓝领阶层购买力的增加也会带动其它产业,比如与这些工厂一起成长起来的零售中心、诊所、旅馆、餐厅等。而当工厂倒闭时,这些产业也会与之一起萎缩,相应的城市和州税收也会同时下降,而政府的工作和服务必然也会削减。

第三,一个强大的制造业根基,是美国推动技术创新,以使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关键。美国制造业的衰落会降低美国的创新能力,由于美国制造业的制造和研发长期分离,将制造外包和对本地投资的不足,导致了美国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必须重振制造业。

所以,特朗普面临的不是短期的问题,也不是就业问题,而是战略方向的调整。简而言之,是要完成美国产业的转型。

那么,为了制造业回归,特朗普做了什么?

概而言之,有别于奥巴马政府侧重依靠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再工业化」路线,特朗普支持的制造业回归,是要将「流向海外的制造业就业机会重新带回美国本土」。

可以说,特朗普上台后推行的一系列重振制造业的经济政策开始逐步得到下层群众、硅谷和华尔街精英的认同,在美国两党和广大国民中达成共识。这也标志着美国长期经济战略方向开始转向。

首先,特朗普为本国制造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年2月12日,美国白宫发布1.5万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旨在改善制造业的外部环境。

其次是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年12月底,特朗普正式签署《减税与就业法案》,使之成为法律,将降低美国制造业企业税率。

降税、基础设施建设、监管放松等手段降低企业成本,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政策的持续性,美国能够在制造业回流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除去联邦政府的政策,美国州一级政府也有花样繁多的补贴。

比如曹德旺在俄亥俄州的工厂,每招收一个美国工人,就会得到一定的税收补贴,当时已经招到的多员工最起码会得到万美元补贴;此外,年还拿到了70万美元的培训补贴。他说:「即使是为工厂换节能灯,当地政府也会给补贴。」

福耀玻璃位于「铁锈带」俄亥俄州的工厂

曹德旺也曾多次公开表示,莫瑞恩工厂18万平方米的建设费用大概是万美元,得到的政府补贴就超过了这一金额。

看起来诱惑很大,但福耀的成功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这里更能看出奥巴马选取案例的聪明之处。

03

一厢情愿

特朗普当选后,制造业反而萎缩了

福耀的成功源于自身行业的特殊性。玻璃的运输难度大、成本高,必须围绕整车企业就近建厂,而福耀在年拿下通用汽车这个客户,供应海外客户,打入美国本土势在必行。

虽然美国人工成本比较高,但是构成福耀玻璃生产成本主要部分的天然气和电力都要比中国便宜得多。因此福耀美国工厂在年建厂,年便盈利2.46亿人民币。

然而,福耀的成功并不是美国工厂的普遍写照,位于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富士康液晶面板工厂更具有代表意义。

年富士康进入美国时,承诺投资亿美元在威斯康辛州建立一座液晶面板生产工厂,乐观估计工厂将创造就业岗位1.3万个,间接和衍生就业岗位2.2万个,以及施工建设岗位1万个。为此,威斯康辛州向富士康提供了45亿美元的补贴。

美国政界的重视在年6月达到了高峰:特朗普亲自参加了奠基仪式。

但是在开工之后就没有了下文。新任州长对项目不感兴趣,环保、媒体、学界等都对项目加以阻挠,征地困难、环保压力较大,以及产业链难以配套等困难,使得工厂一再「缩水」。

代工行业不具备运输昂贵的产品特性和依赖能源的成本结构,因此无法复制福耀的成功经验,这才是美国制造业的残酷现实。

但特朗普似乎意识不到这一点,他希望通过关税来扭转贸易逆差,让制造业回流美国。

今年8月23日,特朗普在推特中命令美国企业撤出中国,但随后两名白宫官员澄清美国政府尚未下达正式命令。

然而全球供应链的重塑,真如特朗普所愿吗?

这个,特朗普真的做不到。

数据显示,在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制造业份额的萎缩变得更快了。

一项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最新研究,对美国公司供应链的各国分布占比增速做了整体的对比研究。

研究显示,在年特朗普当选后,美国制造业全球份额明显萎缩,中国增速变缓,东南亚、南美等地区增长迅猛。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虽然美国工厂就业增长加速,但由于中美贸易争端,制造业公司为了规避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负面、长期影响,自然会考虑转移到环境稳定、生产成本合适的国家或地区,比如东南亚,导致美国今年经济增长放缓,7月份美国制造业产出下降0.4%。

来看看近期知名美国企业迁出的例子:

年4月,波音表示计划年内在中国开设新工厂,以完成部分波音喷气飞机的装配工作。

年6月,特朗普早期的支持者,他最心爱的品牌之一哈雷戴维斯公司表示把面向欧洲的工厂迁出美国。

年6月,曾经特朗普贸易战最忠实拥护者、美国最大的钉子制造商美国中洲铁钉公司表示,如果美国商务部不能为其免除关税,公司将面临关门的风险,不得不迁往墨西哥。

年7月,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上海,近期第一辆成车已经蓄势待发。

年7月,由于担心特朗普的征税政策会增加成本,美国穆格音乐公司也在考虑将美国的生产线转移到国外。

对于吸引美国企业回归、重振美国制造业的观点,福耀北美集团总裁刘道川认为:美国经济数十年的「去工业化」发展已造成严重后果,如今年轻人很难重燃对制造业岗位的兴趣,因此美国政府推动「再工业化」难有成效。而且现在的制造业已实现智能化发展,技术含量高,这一发展趋势也对劳动力提出新要求。而且在服务业可以提供充分就业的环境中,很难有企业和个人去从事一般制造业,更别说要形成产业集聚与产业链效应。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任继球、王海成也撰文表示:

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持续去工业化,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人技能退化,产业工人断层,若重拾这些产业,则面临着产业工人稀缺,工人培训成本高昂的问题。

而特朗普重振制造业计划所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策难以改变美国不断高企的劳动力成本,甚至部分政策,如限制移民政策还会推高劳动力成本,削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竞争力,美国钢铁、纺织服装等传统制造业难以重塑昔日荣光。

根据美国商务部7月的数据,特朗普任期前两年美国的外国投资增速低于奥巴马时期。而特朗普津津乐道的工作岗位迁移,也仅仅是纸面上的14万个。而且由于特朗普的贸易政策,真正将岗位搬到美国的岗位仅仅有3万个,更多的工厂不是搬到了美国,而是像越南这样的低成本亚洲国家。

而且特朗普的减税政策也被批评只是会计意义重大,很少看到实际活动转移回美国。

彭博社数据显示,「锈带」的工作机会并未有明显上升

来自美国经济创新集团(EconomicInnovationGroup)最近的一项研究也显示,在美国中西部这样的传统制造业中心,制造业就业岗位增幅并不显著。

闽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林斐婷直接指出:特朗普政府所主张的制造业回迁政策违背了产业结构升级规律,会造成美国国内的生产成本提高,对于美国民众而言「美国制造」价格更高昂,最终是美国的消费者补贴了制造业,对于想要复苏增长的美国经济而言只会适得其反,陷入更差境地。

所以,逆规律而动,特朗普怎么可能成功呢?

资料来源:

陈宝森.变革中的美国制造业[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19-24.

林斐婷.中美制造业贸易失衡的测度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35(02):-.

中美贸易战实质是制造业之争

马光远:高端制造业回美国中国还剩下什么?

年总统大选,特朗普能凭工人阶级再创辉煌吗?

我们都不喜欢的特朗普,得到了哪些选民的支持?

美国再工业化绩效及前景分析

吴靖:全球供应链的重塑,并未朝着特朗普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美国工厂》:一个非典型的制造业故事

美国纪录片里的制造业衰落

美国支持制造业发展的经验做法及启示

制造业能够被带回美国吗?

曹德旺:美国制造业回归本土很难,我们现在雇不上来人

「美国制造」回归声势浩大「中国制造」何去何从

周晓辉:川普为何要重振美国制造业?

专访:中美经济「脱钩论」不符合经济规律——访福耀北美集团总裁刘道川

开发时代已经结束,房企转型迫在眉睫在未来,丰富产品线将主导企业的成败由风马牛地产学院主办的「第二期日本房地产特训营」正式招募啦~仅限30个席位,前10名可享受优惠价格四大项目参访,深度案例解析与冯叔一起探寻日本养老产业的奥秘「向东看」去学习日本先进行业经验光速占座,请咨询——韩老师:--王老师:--点击下图▼立刻占座主编|王滔编审|陈润江顾问|王淑琪商务联系阿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xianga.com/sxxs/48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