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惊吓,问题非常大补土派语音文字复

本节语音

语音课内容戳这里收听↑

可以点击页面最下方“阅读原文”到喜马拉雅收听更多本系列音频~

本节文字复习对应的语音原版内容(含医案原文及具体药方)点这里查看→孩子受惊吓,问题非常大

讲讲补土派的脾胃学说

文字版本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罗天益看病的故事。今天讲一个什么呢?讲一个惊痫治验。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医案,那么我们学习一下,里边发人深思的地方比较多。这个患者是魏敬甫之子四岁,大家看,一个孩子,只有四岁的一个孩子。他家信佛,这一天,这个孩子四岁的时候,就把孩子送到庙里面去,长老给他摩顶授记,就是做一个法事。那么摩顶授记的时候,有这么一个程序,就是众僧,僧人一起来念这个咒,一起念咒的时候,这个孩子突然一下子被吓到了,“因而大恐”。这个就是孩子特殊的情况,为什么呢?实际上确实在很多孩子成长过程中,有被吓到这样的经历。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神经系统比较脆弱,他神经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所以有些场合有些场景,孩子会受到惊吓。我估计这个寺庙里面一去,那个佛像,有的八大金刚怒目,孩子可能没见过,所以一看吓一跳。本来心里就惊恐,怎么样呢?再一念咒,大家一起念,可能声音比较大。我估计没准练功的和尚,这一念声音比较大,孩子一下子吓到了。所以像这样的情形,在我们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我印象特别清楚,我小时候,家里面就买了一副扑克牌,这个扑克牌每一张上面都是各种动物,当时是给我认动物的,增长见闻嘛,认动物,这是鹿,这是小熊。结果一翻,出来一张非洲雄狮,毛都立着特别大,我当时吓得魂飞魄散,吓得使劲哭,一看这个扑克我就哭,后来没办法了,当着我的面,把这个扑克牌合在一起,放到柜子最顶端藏起来了,不再看了,我才不哭了。那么像这样,其实这样的事儿是比较多的,在孩子里非常多。像我没受到什么影响,但是有的孩子,一看到什么产品以后,受到影响了,身体就发生改变了。所以这个大家一定要记得,孩子确实容易受到惊吓,而且这是一种病的类型。经常有这样,孩子被惊吓完了发烧,有的出各种问题。那么这个小朋友出什么问题呢?是这样的,“遂惊搐”,一下子惊,抽搐,“痰涎壅塞”,嘴里面往外冒这个痰,然后“目多白睛”,眼睛往上翻,露出的都是白眼球,“项背强急”,抽啊,往后反弓,“项背强急,喉中有声”,喉咙里面呼噜呼噜有声音,“一时许方省”,就是过一段时间才能醒过来。这种情况现在看什么,跟癫痫发病有点类似。那么从这以后,这个孩子每次见到穿着黑衣服的人,当时的僧人,可能穿的是黑衣服,每次见到这样的人就发病,一下子吓坏就发病,所以这个时候要请医生来治。医生来治,给吃了很多朱砂、犀牛角、龙骨、麝香等等各种药,罗天益讲的是各种镇坠之药,就是重镇安神的药,没效果。“四十余日,前证仍在”,前面的症状还没有改变。而且还增加了病症,什么病症呢?“又添行步动作神思如痴”,什么意思呢?就是走道,看那个表情,像傻子一样,如痴,就是像痴呆儿一样。这个时候没办法了,请罗天益来治,“命予治之”。罗天益非常谦虚,每次给人看病,都说命予治之,其实是请他去治。那么一诊脉,脉沉弦而急。那么这个病情怎么分析呢?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一下,像罗天益他们师徒们治病,这个医案讲究理论根据,所以一定要引用《黄帝内经》的内容,这是他们医案的特点。他说《黄帝针经》云,什么意思呢?这就是《黄帝内经》论述针的灵枢的部分,那叫《针经》云:“心脉满大,痫瘛筋挛”。那么这个痫瘛筋挛,这个痫就是癫痫,瘛是瘛疭,也是抽筋,筋挛,也是筋抽搐的意思。所以大家看,这个跟心有关。《黄帝针经》又讲“肝脉小急”,肝脉有点急,“痫瘛筋挛”。根据《黄帝内经》的这个记录,这种抽搐,这种癫痫,抽风这种病,跟心与肝有关。各位这是什么?就是跟情绪有关,心肝,心一旦受惊了,容易产生这样的疾病。肝呢?大家知道肝主疏泄,跟情绪有关。一旦心肝受邪了,容易有这个问题。像这样的孩子神气尚弱,他的正气不足,我们说神气尚弱,跟今天说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整,可以这么理解。因而惊恐,这是什么意思呢?当他正气弱,心脏之气都不足的时候,特别容易,一看到这种恐怖的景象,或者受到惊吓,“因而惊恐,神无所依”。这个神,就指神志,魂魄之类神志类的东西,没有地方依托,一下子受惊恐了嘛,所以出了问题,“又动于肝”。中医理论是什么呢?肝主筋,我们骨与骨连接的位置,还有牵引骨头这个是筋,肝主筋,这个筋发生问题了,我们要找肝出什么毛病了。所以大家看,这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才会抽筋,各种抽风这个病。病的时间长了,本来这个孩子正气就不足,一般的小朋友,如果正气足的话,上这种地方,也未必能害怕,正气首先有点不足的话,就更容易受邪。然后受邪以后,病的时间长了,他的正气消耗更厉害。所以“易为虚实”,容易变成向虚或者实的方向发展,成为疾病。然后又“多服镇坠寒凉之药”,比如说这个犀牛角用了,以为有什么心火之类的,重镇泻火。用了以后结果更加寒凉了,更加伤了阳气了,“复损其气”,结果导致他行步动作如痴,就傻子一样,出更大问题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内经》云:“暴挛痫眩”,突然一下子拘挛、癫痫,头晕等等,“足不任身”,脚走不了路,不能承担身体的重量,走不了路。“取天柱穴者是也”,《内经》里面告诉取天柱穴,“天柱乃足太阳之脉所发,阳痫附而行也”。什么意思呢?如果阳证的话,可以取天柱穴,这是找《内经》里的根据。现在这个小朋友,显然不是阳证,他被寒凉药给伤到了,阳气还有点不足了,所以怎么办?还得从《内经》里找根据。你看它这个医案,基本跟一个论文一样,我把《内经》里面论述都给写出来,这是什么呢?李东垣要求严,当年教徒弟的时候,都是按照《黄帝内经》来教的,所以都背过。一提什么病,知道这个《内经》怎么说的,这个《内经》对不上。《内经》还说什么呢?《内经》还有,说这个病,“癫痫瘛疭”,就是这种癫痫病,再加上抽筋这种病,“不知所苦”,你不知道哪的原因,不知道怎么来的,怎么样呢?“两跷主之,男阳女阴”。这个大家记住,两跷有,阴跷脉和阳跷脉,《内经》里讲应该按照这个病治。男阳女阴,男的应该阳跷女的是阴跷脉。“洁古老人云”,这个很重要,实际上阴跷脉阳跷脉的论述里边,张元素洁古老人的论述很重要,一般您看这两个脉介绍的时候,基本上都会讲到,张元素怎么说的。你看李东垣的老师学问非常大,不光对用药讲究,对这个脉也非常讲究。对怎么治疗的经脉、针灸都非常讲究。那么洁古老人有什么经验呢?他的经验很宝贵,他说如果白天发病多的话,“昼发取阳跷脉申脉”,申脉是个穴位,是阳跷脉的起点。如果夜晚发的多的话,取阴跷脉照海穴,那么这个照海穴就是阴跷脉的第一个穴位。那么怎么去取呢?“先各灸二七壮”。二七多少呢?一十四,先在穴位上灸二七壮。就是拿小艾柱放到上面点着了,烧着烧着没了,这是一壮,然后再点,一共二七一十四次。那么这两个穴位在哪呢?阳跷的申脉穴在哪呢?就在我们脚外踝,踝骨下边,往下边大约一厘米左右,有个凹陷的地方,大约这样的,这个凹陷的地方就是了,那么这个穴位是阳跷脉的起点。这个阳跷脉阴跷脉怎么回事?大家说好像没听过呢?它是奇经八脉的穴位,不是我们正经的穴位。是单独的,另外分出来的穴位。那么这个阳跷脉从足外踝起来以后,往上走,它是主什么呢,一身左右侧面的阳气,一直往上走,走到眼睛这,跟阴跷脉会合。当我们眼睛开合有问题的时候,我们会找到阳跷或者是阴跷去调理。那么阳气,会找到阳跷脉调理。下肢没有力气,或者拘挛,或者松驰,我们会找阳跷或者阴跷。阴跷是从足内侧走,就是腿的内侧往上走,沿着前边一直走,也是到眼睛那。这两个穴位,大家有机会可以自己了解一下,上网搜一下,这个阳跷阴跷是奇经八脉穴。他下肢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找它。患癫痫的时候,我们也会找这两个穴位。在这个经验里面,张元素洁古老人的经验尤其重要,就是专门论述过,白天发取阳跷脉,夜里发取阴跷脉。这是什么呢?这是古代名医的经验,把经络内容丰富起来的经验。那么阴跷脉的照海穴在哪呢?在足踝下边,内侧踝下边这个凹陷里面,具体的调理方法就是灸它。我们了解这事儿以后,遇到那些抽筋,惊风或者癫痫等等,这两个穴位一定要记住。这是古人的经验,遇到了下肢无力,下肢出问题的,一定要考虑这样的穴位。这个是你读书多了,你临床经验多了,你就这个病怎么治。如果不知道的话,有时候你遇到了,你都不知道,这怎么办?取什么穴位?你可能都不清楚。所以古人的经验累积越来越多,浩如烟海。那么如果我们在里面如果记得越多的话,那么临证的时候,碰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您就越知道怎么解决。所以将来有一天,如果能做一个大的数据库,做人工智能的话,我相信这些资料对我们后世是特别有用的。这些信息有用,存起来以后患者来了,我怎么怎么样,一进去以后,把古代的论述提出来,给医生做启发,我觉得这就有好处。罗天益他这样的经验,老师教过他,于是他就给灸,灸完以后,再开一个方子,叫沉香天麻汤。开完以后,给这个孩子服了三剂,这个孩子病就痊愈了。大家看,罗天益治这个病,真不客气,上来三副药就给治好了。那么这个沉香天麻汤是什么方子呢?这里面有什么启发呢?给大家聊聊这个方子,这个方子很有意思,沉香、川乌、益智仁、甘草、姜屑、独活、羌活、天麻、黑附子、半夏、防风、当归,也是研成粉末,煮水去喝的,放点姜片去喝的,特别嘱咐喝的时候,忌生冷硬物,忌寒处坐卧。你不要往寒的地方坐,特别冷,不要吃生冷的东西。为什么呢?这个方子到底有什么奥妙呢?给大家来讲讲,因为罗天益自己把这个方给写了一遍。他的立方的思想,也是从《黄帝内经》来的,《素问》当中来的。所以大家看,讲罗天益他们这个医案,基本上《内经》里面的话,要给翻一遍,因为人家的学问大,人家的医案都要把理论出处写出来,这不是一般功夫的。我们现在看病要写这个,我觉得一般人都写不出来多少,人家是每个医案里都这么写。那么《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怎么说呢?“恐则气下”,一旦惊恐了,气往下走。然后精竭,如果精气衰竭了,后果是上焦闭。这个话很重要,当精气衰竭以后,在上焦有反映。恐是气往下走的,这个时候怎么样呢?应该补正气,让精气充满,上焦才能开,这是一个思想。《素问》里又讲,“从下上者,引而去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如果这个病是从下边往上来的,我们要因势利导,我们要带领它从上边散掉它。你从下往上走嘛,我上边顺势把你牵引出去了,这叫从下上者,引而去之。当时《内经》讲的是怎么用这个针法,罗天益他们用药,也是根据《内经》的原则来讲。你这个病邪,我们的原则是恐伤肾,在下边病位,但是你发病是往上发病,发病部位在上边,导致头部怎么样呢?口里有痰涎,眼睛翻等等,好像病位在上边。那么恐则气下,这个气往下走,我现在怎么样呢?让你往上边走,所以用药要用往上行的药。所以大家看,这个方子里面,用羌活独活,两个都是风药,这是李东垣他们学派特别擅长用的,使用这个风药。这种药能够疏风散邪,能够疏通经络。药性有走的作用。这是“味之薄者”,它药性的味有点薄,不是那种浓厚的往下走。属“阴中之阳”,引气上行,能够往上边走,“又入太阳之经为引用”,什么意思呢?就是它专门能够入太阳膀胱经,走的经穴精确定位。所以过去古人开方都是精确定位的,这个药入什么什么经,非常清楚。那么这两味药,是往上引这个气的,所以为君药。如果要是具体点讲,羌活这个药,它入太阳膀胱经,它是往上边走的,特别适合上半身的病症,有什么作用呢?是散表寒的,有祛风湿、通关节的作用,通利力筋骨的作用。那么独活它入什么经呢?足少阴肾经和手少阴心经,大家看,它是入手少阴心经的。它的作用偏于在下肢,腰往下,是下肢。有什么作用呢?也是祛风胜湿,能够散寒止痛通络的。那么像这样的药,遇到气血瘀阻,尤其是因为寒湿导致瘀阻的时候,用上以后,有通筋骨作用,因为寒湿导致的拘挛,用它有疏解作用。像这样的药还有一个特点,叫风能胜湿。但凡脾虚的人,一般都湿气重,湿气重怎么祛湿气呢?往往用羌活、独活、白芷等等这些药,用这些风药,能够把湿气去掉。这是当年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时候,学习赵绍琴老先生治疗肾病经验的时候,学到的心得。赵绍琴老先生是温病大师,他就特别擅长用风药去除体内的湿气来通利气血。所以这个经验都是从哪来的?都是从古代,这些先贤这来的。所以像这样的药物,有去湿健脾,把阳气给升起来的作用。那么这两味药先用上,让它气往上走,阳气往上升。接着用的两味药,是天麻和防风,其实防风跟前面的药很相似,这是辛温以散之,也是风药。防风什么作用呢?也是解表的,有祛风胜湿止痛的作用,有祛风散邪的作用。尤其碰到外感风寒的时候,它散这个邪。它入膀胱经、肺经和脾经,像这个它的药性是辛温的。所以和前面的这个羌活独活是一样的。像赵绍琴老先生治疗肾病的时候,防风、荆芥、白芷、独活经常用。所以遇到筋骨拘挛的时候,因为寒湿导致的拘挛的时候,防风这个药也是常用的。天麻呢?天麻大家知道,也是祛风通络之药。所以上来几味药大家看到没有,这个羌活、独活、天麻、防风都是祛风湿祛湿气,行气血,解除拘挛用的。那么你光祛这个风气,光通气血,没有血怎么办呢?所以用当归来养血,加一味药当归养血。用甘草,干什么呢?甘草是来补脾胃的,养胃气。所以当归、甘草和起来是“补气血不足,又养胃气,故以为臣”,大家看,他这个用药思路是很清晰的。然后用黑附子、川乌这都是温阳的,益智仁都是温阳之药,“行阳退阴,又治客寒伤胃”,就是你受到寒邪了,容易伤到胃,保护脾胃阳气,所以这些药是温阳的。那么为什么这个孩子到这容易受惊呢?是这样的。这个孩子首先正气不足。哪正气不足呢?我判断一定是脾胃之气不足。像这样的孩子,以后应该慢慢补脾胃去。当时在那个时间阶段,不仅仅是脾胃之气不足,还是阳气一定不足,但凡阳气不足之人,命门之火不旺之人,你到一些场所去,就容易受到这些外部环境影响。比如说过去中国民俗,很小的孩子,有葬礼的话,很小的孩子不要抱去,为什么呢?孩子容易受到影响,是不是这样呢?我觉得从中医理论是可以解释得通的,尤其阳气不足的孩子,尽量不要去。所以阳气不足之人,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有惊恐。所以大家看,罗天益治疗的时候,我给你疏风通络,为什么?都是辛温的风药,实际上祛湿也是提升阳气的,湿气去掉以后,把寒湿去掉了,阳气提升起来,经络通畅了,然后用当归给你养血,把血给你补足。甘草是补中的,调和脾胃的,补点脾,其实我觉得这里面如果再加一点补脾的药可能会更好,但是古人用药比较简单,比较简洁,它就是能用一味药解决,不给你上更多的药,所以古人用药是非常简洁的。然后人家马上给你温阳,用附子、川乌、益智仁都是温阳的药,给你温阳,阳气提升起来,这才行。像前面医生给用的药都是寒凉的。越寒凉它阳气越不足,所以药用反了这是不行的,我们用这个方给你补救。你前面用寒凉药,我赶快用温药,药物给你补过来,同时温这个孩子体内阳气。同时用生姜、半夏燥湿化痰。因为半夏辛温本来就是化痰的,配上生姜,能够把这个寒痰化掉。古人认为像这种抽风类的疾病,像癫痫等等都是跟痰有关,里面多余的粘稠的液体,会阻滞我们神志的运行,所以把它给化掉。那么最后一味药是最重要的药,这个方名叫沉香天麻丸,所以最重要的是沉香。那么沉香什么作用呢?沉香这个药性是温的,辛温的。它怎么样呢?有降气温中,暖肾纳气作用。因为这个药性它是暖的,可以暖中调脾胃,可以补肾,所以怎么样呢?它能够把虚浮的气机,往回收敛,不能药全往上升,人受不了了,我该收还要收,往回收敛,还有什么作用呢?它能够醒气安神,这是沉香的作用。所以罗天益说它“清气去怯安神”,所以为使药。虽然方名把它放到第一个,但是这个药不是君药,它是使药,是最后配合的。(具体药方看这里→孩子受惊吓,问题非常大

讲讲补土派的脾胃学说)像这么一个小方,给这个孩子用了三剂药,这个孩子痊愈了。这个疗效怎么样?这个疗效是非常好的。所以他的治疗的思路,我们是需要学习的。主要思路是温阳、祛风、通络、调畅气机,这么一个思路。那么现在的孩子,其实受惊的很多。我遇到过很多孩子受惊,被惊吓到发烧等等,甚至没地方看病去,不知道这个病怎么看。那么古人的这些经验,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财富,我们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这个孩子脾胃是不是强壮,阳气是不是弱,经络是不是有不通畅的地方,体内是不是痰等等,我们从这几个角度出发,再加上穴位调理,像这样一类疾病,中医的疗效是特别好的。像罗天益治疗这样的孩子,大家看病了40多天,也不轻,也挺重的。人家几副药就给治好了,所以他整个治病的思路,真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孩子的情绪类疾病,情志类疾病非常非常多,我们一定要从古代的医书里面找思路,来去学习,学习完以后,保护孩子健康。否则现在的孩子身体都弱,不如古代孩子身体强,现在孩子也很容易受到外来的刺激。所以情绪引起的疾病,要引起我们重视。好的,各位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医案我就讲到这里。还是那句话,我是随便聊一聊,给大家讲一讲医案。讲罗天益李东垣他们的医案,比讲张锡纯那阵儿,要稍微有点深度,因为它总引《内经》的话,我必须把《内经》的话讲清楚,你这个医案才能听懂,所以大家跟着捎带着学一学《内经》里面的有些片段。大家听了以后,如果从哪方面受到一点启发,我觉得我做的所有的工作都是值得的。各位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就聊到这,感谢大家收听,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再见!

上期回顾

阶段性小结:养好脾胃到底有多重要

补土派语音文字复习(←点击即可阅读)

语音文字◎罗大伦

编辑◎紫叶

罗博士的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xianga.com/sxxs/73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