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香囊,给你营造一个防疫结界

治白癜风最佳医院选择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4.html

我们以国医大师周仲瑛防疫香囊配方为基础方,又根据年(辛丑年)的气候特点,加上甘草干姜汤的组成。央视播报,医院名医护人员,服用中药预防汤剂甘草干姜汤,做到了零感染。甘草干姜汤出自《伤寒论》,用来治疗“肺痿”证,可以恢复“胸阳”,增加肺的抵抗力。而辛丑年的气候特点又有寒湿的特点,所以甘草干姜汤正适用。

我们在香囊中加入甘草干姜汤的成分,通过外部给药,也能振奋胸阳,提升抵抗力,给人体形成一个抵御病毒疫情的微环境。

瘟疫,传统医学认为是一种“戾气”侵犯人体而导致的。既然是“不正之气”侵犯人体,那么预防其侵犯,则可以用“正气”去驱赶它,预防它。

芳香的气味,在古代就认为是一种“正气”。《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说:“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

因此,古代就有用芳香的药材去辟秽防瘟疫的做法,而且十分有效。

举个例子。三国时期,建兴三年,诸葛亮亲征孟获,“时值五月,天气炎热,南方之地,分外炎酷,军马衣甲,皆穿不得”,“忽报蜀中差马岱解暑药亦粮米到。孔明令入。马岱毕,一面将米药分派四寨”。

那么这个神奇的解暑药是什么呢,这就是诸葛亮亲自所配的“诸葛行军散”。诸葛亮上通天文,下识地理,通晓医道。他创制的“诸葛行军散”,能避暑避瘟,保证军士在炎热的天气里,仍能战胜瘴气疫疠从而保持战斗力。故诸葛行军散又名“武侯行军散”。

诸葛行军散的主要成分为姜粉、冰片、硼砂、硝石、雄黄、珍珠、牛黄、麝香。具有辟瘟,解毒,开窍,用于夏伤暑热,头目眩晕,腹痛吐泻。

在当时,这可是战略物资。大战之后由于尸体的腐烂,疾病的流行,很容易造成瘟疫,而当时有很多地方瘴气流行,人很容易就得瘟疫。谁拥有了辟除瘟疫的药物,谁就获得了极大的军事优势。分析诸葛行军散的组成,都是一些芳香辟秽的药材。

中医用芳香的药材来预防瘟疫,由来已久。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戾气自口鼻而入,芳香辟秽药物,散发出的药物气味淡而不薄、散而不走,可通过口鼻窍吸嗅而入,作用于脾肺,又肺朝百脉、主呼吸,脾主运化,药物可再通过脾肺的作用而布散全身,使“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预防戾气感染。

从现代医学角度出发,这种自口鼻而入的戾气导致的瘟疫,相当于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入侵时,首当其冲的是机体呼吸道黏膜屏障,所以在此截断病毒侵袭是最及时有效的.芳香类中药多具有挥发性成分,可刺激黏膜表面免疫系统进行免疫应答,阻止病毒的黏附和进入,从而预防疾病发生。

《神农本草经疏》记载真降香,“烧之辟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小儿带之,辟邪恶气”。

清代刘奎所著的《松峰说疫》中有“除秽靖瘟丹”,由大量芳香正气药组成,“苍术、降真香、川芎……”,“倘瘟疫之乡,果能焚烧佩戴,则不觉,秽气之潜消,而沉疴之顿起矣”。

我们现代使用这些芳香药材预防瘟疫,主要不是焚烧药材,而是靠悬挂、佩戴装有这些药材的香囊。香囊所散发出的药气,就可以起到预防瘟疫的作用。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荷包、容臭等,中药香囊是中国古代“衣冠疗法”的一种。通过佩戴香囊,口鼻吸入、皮肤、经络吸收而发挥避秽浊、防御疾病的功效。佩戴香囊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殷商甲骨文中

即有熏燎、艾蒸和酿制香酒的记载。《山海经》中就记载熏草“佩之可以已疠”,屈原在《楚辞》中写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记载了人们以香草作为佩戴物。古人已认识到使用芳香之品可防御疾病。汉代已出现使用香囊进行避秽、防御疾病的记载,考古学家从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用中药制成的香袋、药枕,经专家鉴定为茅香、辛夷等中药和香料药物,也有记载华佗将麝香、丁香、檀香等装入香囊悬挂于屋内用来治疗肺痨、吐泻等疾病。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有条“辟温方”,其中便有采用佩戴香囊的方式来施药的药方,如:

太乙流金散:“……三角绛袋盛。一两带心前,并挂门户上。若逢大疫之年,以月旦青布裹一刀圭,中庭烧之。温病患亦烧熏之。”平时佩戴香囊预防疫病,当疫病蔓延之时用烧熏法辟疫。

中药香囊在防治疫病中可发挥其透散疫疠邪气的优势作用。香囊里的中草药散发出的芳香气味,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的微环境,可净化空气、杀毒抑菌。

现代研究也表明,做香囊的中药大多数具有特殊香味,其主要成分黄酮、酚、鞣质或芳香类化合物已被证实具有抗流感病毒的活性,作用机制多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病菌的转阴时间来发挥抗病毒的作用。

防疫香囊芳香辟秽,化浊防疫。可以随身携带,也可以悬挂与客厅、卧室、办公室等室内场所。给自己营造一个芳香辟秽的微环境,让瘟疫之邪不能侵犯。是一种理想的防疫的辅助措施。

防疫香囊配方

药名

药物介绍

藿香

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化湿醒脾,辟秽和中,解暑,发表。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呕吐、泄泻、暑湿、发热恶寒、恶寒发热、胸脘满闷等症。

苍术

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玉楸药解》中说苍术“辟山川瘴疠”。

白芷

味辛,性温。入肺、脾、胃经。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用于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草果

味辛,性温,无毒。入脾经、胃经。辛香化浊、辟秽止呕、宣透伏邪。

菖蒲

菖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端午节有把菖蒲叶和艾捆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根茎可制香味料。石菖蒲辛能开泄,温胜寒湿,凡停痰积饮、湿浊蒙蔽、胸痹气滞、舌苔厚腻垢秽者,非此芬芳利窍不能疏通。

艾叶

辛、苦,温。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本草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冰片

冰片,又名片脑、桔片、艾片、龙脑香、梅花冰片、羯布罗香、梅花脑、冰片脑、梅冰等,是由菊科艾纳香茎叶或樟科植物龙脑樟枝叶经水蒸汽蒸馏并重结晶而得。

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清热散毒,散火解毒。治乳腺结块,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

《新修本草》:“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

甘草干姜温中益气,增强肺功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xianga.com/sxxs/80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