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本文关键词:果实处理/水洗/日晒/半水洗/半日晒01#果实处理所谓的果实处理,就是去肉取"核",这个“核”即是生豆。果实叫做Coffeecherry,而这个果实处理取出的种子则是生豆,英文又叫Greenbean,在经过烘焙之后的豆子才是我们看到的咖啡豆,也就是Coffeebean。理解果实处理,我们先来看看咖啡果实的组成:
果皮
果肉
果胶层
羊皮层
银皮
种子(生豆)
果实处理的过程可以粗略分为:筛豆,去皮去肉,去果胶层,去壳(去羊皮层)其中,果胶层是最难处理的环节。它薄薄一层包裹在羊皮层上,由果糖,葡萄糖,蔗糖组成,且不溶于水。果胶层若处理得当,其中果糖渗入豆子能为咖啡豆增添风味,反之,它易发酵和腐败,是导致咖啡豆变成腐臭豆的"罪魁祸首"。果实处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水洗和日晒。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半水洗,半日晒以及体内发酵。简单来讲,水洗是先去除果肉再干燥,而日晒是先干燥再去除果肉。不同果实处理方法赋予咖啡不同的风味。一般来说,在同一烘焙度下,水洗处理法的咖啡豆偏酸,而日晒处理法的咖啡豆偏苦。而半水洗和半日晒则处于两者之间。02#水洗水洗法能增加果酸物。先来看看水洗的步骤:筛豆:通过沉豆和浮豆进行筛选
将采摘的果子全部倒进大水槽——发育不全的小果,熟过头的烂果子,破损的果子,枝叶会浮起来。而成熟的红果子,快成熟的半青半红的果子则会沉下去。
去肉:果肉筛除机
用机械力将果子推向一侧的塞孔,利用"未成熟果子较硬,成熟果子较软"这一原理,让成熟果子带壳豆通过,而果肉滤出。
去果胶:水洗发酵
利用"细菌将果胶层水解成果胶酸"这一原理,将带壳豆放入装满细菌的水槽中,水中充满各种香酸物质,反过来增加带壳豆的酸香味。这里要非常小心劣质豆或发酵豆的混入,一旦有劣质豆存在,将极大可能毁了一"锅"豆。
干燥处理
水洗池移出来之后,进行干燥处理。
去壳:去壳机
在去壳机去除残留内果皮。
用水洗法处理的豆子,酸香味浓,风味洁净。同时,也因为制作人能通过每个步骤的管理尽可能去除杂质和瑕疵豆,因而水洗法的咖啡豆大多豆相美观,且因为含水量约有11%-12%,外表呈青色或浅绿色。然而美观不能与诸如优质或者干净这些特质等同。至于水洗比日晒干净,水洗减少毒素之类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水洗”仅指在生豆处理过程中使用水这一介质。对于经济价值来说,水洗法一来设备昂贵,二来人工参与更多,因而整个生产过程需要比其他处理方式更高的经济成本。另外,水洗法的一大缺点是耗水。1kg咖啡果大概需要2~10kg的水,而最终只能取得g的咖啡豆。此方法不适用于缺水的地区。总的来说,水洗处理法虽然成本高,但让咖啡的产地特征,品种特征在杯中尽皆显露,是精品咖啡常用的处理方式。03#日晒日晒能增加豆子醇度。同样的,先来看看日晒处理的步骤:筛豆
大多是肉眼挑豆,这也是造成日晒瑕疵豆偏多的主要原因。
干燥处理
放置阳光下暴晒至12%的水分。原本樱桃般鲜红的咖啡果会变黑,外皮与果肉会变硬,成为黑色的"干燥樱桃",也就是Drycherry
去皮去肉去果胶去壳:去壳机
去壳机打掉果肉壳羊皮层,所以日晒豆也易容易出现缺角。
日晒豆果香浓郁,甜感重,醇度高,酸味低。日晒生豆含水量较少,外观多呈深绿色。但缺点是受气候影响较大。遇雨回潮容易导致豆子发霉,同样,夜间湿气也是需要管理的部分,一般要用防水布遮挡夜露。因而此法适合干燥地区。另外,日晒法咖啡豆的品质大起大落。除了一部分优良品之外,大部分的豆子品质都不佳,并且混杂许多瑕疵豆,而瑕疵豆在生豆阶段难以辨别,若没有在这个阶段挑选出来,烘焙之后颜色一样更是无从入手。对于经济价值来说,日晒程序简单,技术较低,毕其功于一役,也因此经济成本也相对较低。总而言之,处理得当的日晒豆留存下来浓郁的果香是精品咖啡不可或缺的组成。04
#其他方式
另外两种介于水洗和日晒之间,分别是半水洗和半日晒。半水洗半水洗去皮去肉与水洗无异,在去果胶的时候用的是果肉刮除机。半水洗适用于气候湿润或缺水的地区,包括包括中南美洲湿度较高的产区与亚洲的印度尼西亚、缅甸、老挝等缺水或水洗技术不成熟的地区。步骤如下:去皮去肉:果肉刨除机
去果胶:果胶刮除机
去壳:去壳机
半水洗一来减少用水量,满足湿润地区的需要,二来操作过程稳定,只需要两台机器,是变量最少的处理方式。半水洗豆子的味道也比较"中和":果酸味介于水洗和日晒之间,甜味不如半日晒,但干净度比半日晒高。半日晒半日晒主要用于巴西,一般是与水洗去肉去皮的部分一样,先取带壳豆,再日晒。步骤如下:选豆:通过沉豆和浮豆进行筛选
去皮去肉:大型果肉刨除机
干燥处理:日晒
去果胶层去壳:去壳机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减少果肉把带壳豆"闷"住而感染霉菌,发酵过度产生杂味的概率。同时,能让果胶层的果糖更多渗入咖啡豆,增加甜度和醇厚度。巴西这种阳光充足,气候干燥,并且广阔平坦的地区是最适合半日晒方式的地区。巴西半日晒的处理方式,也带来了独特的"地域之味"即甜度高,酸味低,浓郁坚果和杏仁的香气。哥斯达黎加人非常浪漫地将残留果肉的"甜"与蜂蜜联系起来。因而半日晒在哥斯达黎加还有另一个称呼叫做“蜜处理”。也就是在果肉保留的情况下进行干燥。对于干燥前果肉保留的多少可以分为:白蜜,黄蜜,金蜜,红蜜,黑蜜。一般来说,白蜜,黄蜜的果胶残留少,颜色相对较浅,风味更接近水洗豆,而金蜜,红蜜,黑蜜果胶残留较多,颜色相对较深,风味更接近日晒豆。体内发酵另一种比较特殊的是动物体内发酵,有麝香猫,印度猴,斯里兰卡大象等,其中最出名的便是“麝香猫咖啡KopiLuwak”,又称"猫屎咖啡"。所谓猫,是指麝香猫。它们晚上出没,凭借嗅觉,专挑最红的咖啡果吃。麝香猫体内的消化系统就有如水洗处理法的发酵池,其中的菌类将果胶层给分解干净。同时,还有胃液等消化液还能进一步消化豆壳与豆体的部分蛋白质。当然,它们的排泄物都是有特殊处理过的,所以无需担心霉菌感染。蛋白质减少给猫屎咖啡带来两方面的特性。一是排泄出的豆子表面有不规则腐蚀状,与水洗豆的光滑表面大异其趣。二是梅纳反应较弱,减少了咖啡的苦味。因此该咖啡最大的特色就是喝起来风味温柔不苦口。因为麝香猫本身品种的稀有,再加上品鉴传出的各种"神话",麝香猫咖啡屡屡爆出高价,但具体是好喝还是不好喝还是得因人而异。参考书目:《世界咖啡学》韩怀宗《手工咖啡:咖啡爱好者的完美冲煮指南》杰茜卡《咖啡处处开》杰里米·托茨《好的咖啡》井崎英典《咖啡品鉴大全》田口护《星巴克:一切与咖啡无关》霍华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