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结果表明,人工麝香与天然麝香具有相似的功能主治和适用范围,且安全性良好,可替代天然麝香入药。人工麝香的诞生,标志着中医药学应用人工合成方式替代濒危动物药材有了新的前景,也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组织管理与实验研究有机结合的典型范例。
“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德泉领衔,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合作完成。
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作为主要完成单位“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荣获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项目在系统研究天然麝香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的基础上,创研了天然麝香中主要药效物质的替代品,并攻坚了人工替代品的规模化生产。“人工麝香研制成功,从根本上解决了天然麝香长期供不应求的矛盾,惠及民生;也为相关中药企业带来了巨大间接经济效益;同时为保护麝资源和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业内人士表示。
匠心坚守20载,人工麝香研制凝聚科研智慧
麝香,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急救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有多年的应用历史,是中药细料中不可或缺的品种之一。天然麝香取之于雄麝香囊中的分泌物。因长期猎麝取香,麝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我国已于年将麝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严禁猎杀。麝香药源紧缺,伪劣掺假品充斥市场,严重影响了中成药质量和用药安全。
经过项目组各合作单位的不懈努力,以仿生学方法研制的人工麝香终于攻关成功。实验结果表明,人工麝香与天然麝香具有相似的功能主治和适用范围,且安全性良好,可替代天然麝香入药。
年,人工麝香完成了上海市科委立项的中试项目。年,卫生部批准人工麝香为中药一类新药,并定为国家保密品种,“绝密”级管理,年,科技部、国家保密局又将该品种定为机密级国家保密技术。
效益可观,人工麝香或为中药现代化研究典范案例
人工麝香问世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据国家药监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总计有家企业生产销售含麝香的中成药种,其中种完全用人工麝香替代了天然麝香,人工麝香的替代率达到99%以上。
自成果推广以来,已提供人工麝香90吨,充分满足了公众对含麝香中成药、民族药等医疗用药的需求,提高了对人民健康水平的保障能力,也保证了中华医药品种的传承。
按含麝香中药品种估算,每年带动相关制药企业产生超过亿元工业附加值,同时为当地政府解决人员就业,增加政府利税做出了重大贡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据测算,人工麝香启用后相当于少猎杀2,万头麝,有效地保护了野生麝资源,这对促进生态平衡,加强濒危稀缺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高在国际上动物保护方面的话语权及国际形象,意义突出。
关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科学技术奖5大奖项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奖励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包括了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化、企业技术改造及技术进步、技术基础和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设备研制中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新技术,或自主开发创新的技术等。授奖条件为技术创新性突出、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显著、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明显。每年奖励项目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3个等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