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使用人工中药

人工中药

我们在购买的中成药药品组成上经常能看到“人工XX”的字样,比如麝香保心丸中含有“人工麝香”、“人工牛黄”,这些人工中药是什么?和天然的中药功效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人工中药。

随着中草药用量的不断提高,地道野生药材、一些珍稀的药用动物日趋减少,甚至濒临灭绝[1]。为了能继续运用这些功效显著的传统中药为人类健康服务,中医药学家们不得不寻求其替代品。

所谓中药替代品,只能用于特定条件下,即当正品缺货无法获得时,经医生特许,同意另改处方或在方中加注明确说明更换其它药效相同或非常相近的品种以替代之[2]。如《千金方》三因石子汤用猪肾,注云:“无精肾,以羊肾代之。”汉代张仲景曰:“无猪胆,以羊胆代之。”《朱氏集验方》木瓜败毒散注云:“无宣瓜,寻常木瓜亦可。”

上面这些都是从性味、功能、主治相似的自然界药材中寻找替代品,还可以扩大药材的选取部位,如最早人参、西洋参以根入药,通过对茎叶总皂苷提取分离研究显示:茎叶中皂苷含量是参根中的3倍多,故现在都从花、叶和茎中提取总皂苷入药,以便高效利用人参等贵重药材[2]。

但是当自然界药材不足以替代缺失的中药材时,科技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代生物技术、农业技术、基因工程、人工合成、组织培养等方法为濒危中药替代提供了新方向[3]。

以中成药麝香保心丸中最重要的一味药材“麝香”为例:麝是我国特有的经济动物之一,成年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它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疗热病神昏、中风痰厥、跌扑伤痛等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然而,近代长期猎麝取香,使得资源严重不足,麝香日益紧缺,不仅价格昂贵,其质量也难以保证。长期不能满足供给,曾造成部分经典中成药品种减产或停产。人工麝香的研发迫在眉睫。

人工替代濒危中药材研究需要巨大投入和很长的研究周期。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就开始麝香代用品的探索。自20世纪7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立项并下达人工麝香科研任务直至人工麝香正式生产使用,历经了数十年的努力与奋斗[4]。

为进一步验证人工麝香和天然麝香制作的麝香保心丸是否具有相同的功效,研究者将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例)和对照组(例)。分别给予人工麝香保心丸、天然麝香保心丸各2丸,每日3次口服。研究结果确定人工麝香保心丸与天然麝香保心丸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均相仿[5]。

人工麝香是我国珍稀动物药材代用品研究的重大突破,是中药材代用品特别是濒危动物药材代用品研究和应用的典范,也是中药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里程碑,在科学价值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方面都有重大意义。

有奖活动:

传统医药——我与ta的故事(点击参与)

本周关键词:心肌梗死

相关内容推荐:

心梗救治日:寒冬将至,掌握心梗急救三步法

因人施治:







































郑华国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xianga.com/sxcz/19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