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写多了,所以分着上下两篇来给大家介绍,今天我们继续教大家如何以最简单的方式鉴别咖啡豆,欢迎围观~
6-咖啡的分级
咖啡的分级就全球的范围来说并不是统一的,每个地区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分级方法,但是总的来说,大部分的咖啡豆分级都围绕着以下四个维度来进行:
(1)
按照缺陷豆的比例分级:
缺陷豆对咖啡的风味品质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变质的黑豆或者是蛀虫豆。目前的缺陷豆筛选有人工和机器筛选的方式,一般来说人工筛选的准确度会更高一些,但是如论如何筛选,都会有漏网之鱼,因此国际上也惯用缺陷豆来给咖啡分级,缺陷豆越少的等级越高。
最典型用缺陷豆来分级的国家就是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有一个官方的商品交易所(ECX)会对所有出口的咖啡豆分为10个等级,分别为:G1-G9,和低级品(UnderGrade),G1的缺陷豆数量最少,风味也最好。农民种植的咖啡豆都会先在商品交易所进行分级再出口,让所有出口的咖啡品质都是有保障的。
按照埃塞俄比亚的分级体系,G1等级的杯测分数在85分以上,G2的杯测分数在80-84.9,都是属于精品咖啡的范畴。
埃塞俄比亚最知名的产区可能就是耶加雪菲了,但是埃塞俄比亚出口的水洗耶加雪菲极少G1等级的,一般最好的就是G2等级,所以如果你在市面上看到有标注G1等级的水洗耶加雪菲,一定要多留个心眼,要不就买到了稀世精品,要不就是假冒产品。
(2)
按照咖啡海拔进行分级:
我们在之前已经有叙述过海拔对于咖啡品质的影响,一般海拔越高的咖啡豆品质会更好一些,惯用海拔进行分级的国家主要是拉丁美洲的国家,例如:危地马拉、墨西哥、洪都拉斯、萨尔瓦多等国家。
最高级的咖啡称为SHB(StrictlyHardBean的缩写)极硬豆,种植在海拔m以上的地方,其次为HB(HardBean)硬豆,种植海拔在m——m。
(3)
按照咖啡豆大小进行分级:
除了特殊的品种外(如象豆品种,豆子体积本身比较大),大部分体积更大的咖啡豆也意味着咖啡豆的品质更好。这种分级的判定方法是以咖啡豆通过的筛网判定豆的大小,从而确定等级。
筛网的洞孔大小单位是1/64英寸(不到0.4mm),所以几号筛网就表示有几个1/64英寸,比如17号筛网大小就是17/64英寸,大约为6.75mm,所以筛网的数字越大表示咖啡生豆的颗粒越大。
哥伦比亚就是一个比较典型按照咖啡大小来分级的国家,18号以上为珍选级Premium,17号为超级Supremo,16号为特级ExtraSpecial,16号以上的咖啡豆在哥伦比亚都算品质比较好的,13号以下的咖啡豆哥伦比亚只供国内消费,不会进行出口。
(4)
按照杯测水平进行分级:
按照杯测水平进行分级是巴西的一大特色,所谓杯测就是咖啡生豆经过烘焙后研磨成粉用热水(90度左右)浸泡对其进行香气味道等方面的评价。主要分为6个等级:
StrictlySoft极温和
Soft温和
Softish稍温和
Hard艰涩
Rio淡碘味
Rioy浓烈碘味
前三个等级可以统一称为温和,咖啡的酸甜均衡,口感温和。后三种则是口感稍差一些,尤以后两种最差,之所以会出现碘味,是因为里约热内卢附近的土壤带有浓烈碘味,咖啡采收时掉落在地上沾染吸附土壤异味所致。
除了按照杯测进行评级外,巴西也会按照缺陷豆的数量把咖啡豆分为NY2-NY8不同等级,NY2代表着最高的等级。
7-咖啡豆的处理方式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所喝的咖啡豆指的都是咖啡果当中的果核,果农在采摘成熟的咖啡果之后,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才能变成我们如今看到的咖啡豆,一般公斤的咖啡果在处理之后只能得到不到10公斤的咖啡生豆,可见咖啡农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才能成就我们一杯香浓的咖啡。
咖啡果的处理方式会受制于每个产区不同的历史原因和资源条件,因为整个处理的过程当中变数比较多,也会对咖啡风味造成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目前我们在市面上看到比较多的处理方式有:水洗、日晒、湿刨、蜜处理几种方式,因为涉及到流程比较复杂,我们就不展开细说,简单的给大家介绍几句。
日晒:最传统的处理方式,非洲一些地区比较缺水,所以会用日晒的方式来处理,由于日晒处理的过程中不可控因素比较多,因此日晒处理的豆子不是大好就是大坏,有些两极分化,相对于来说不是很稳定。
水洗:水洗应该是目前用的比较多的处理方式,相对日晒处理方式水洗处理的品质比较稳定,因为经过了一个发酵的过程,咖啡豆会有一种迷人的酸香。
湿刨:苏门答腊岛独特的处理方式,曼特宁就是用此方式进行处理,曼特宁之所以能有如此醇厚的口感和处理方式密不可分。
蜜处理:近期最流行的处理方式,蜜处理对技术要求会比较高,处理的时候要很精确的刨除一定量的咖啡果层,处理过的咖啡豆经过晾晒会有一种蜜糖般的颜色,所以称为蜜处理,此种方式如果处理得当的话风味会很好。如今市面上写着蜜处理的豆子很多,价格也会偏高一些,如果商家标榜采用的是蜜处理方式,价格又极为低廉,那很有可能是虚假宣传了。
8-烘焙程度
大部分商家都会在产品描述里面表明此款咖啡豆的烘焙程度,简单来说常见的主要有中浅、中深、深度烘焙。
烘焙程度浅一点能够最大限度保留咖啡的风味,但是处理得不好会偏酸。烘焙的越深咖啡豆的酸味会越低,法式烘焙就是把咖啡豆烘到几乎快烧焦的程度,这种程度基本上是没有酸味了,但是咖啡本身的苦味会增加。深度烘焙如果是处理得当会得到黑巧克力般的苦香和丰富的油脂。
目前意式咖啡是肯定采用中深烘焙的方式,意式咖啡如果烘焙浅了一来加入牛奶后就会完全盖住咖啡的味道,二来意式咖啡最讲究的就是咖啡的油脂,只有深度的烘焙才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出咖啡豆的油脂。
这两年咖啡行业内都比较流行偏中浅的烘焙方式,特别是一些品质很好的豆子,如果用深度烘焙会完全的掩盖咖啡的“地域之味”,较浅的烘焙更能够体现出咖啡的风味。至于国人不是特别喜欢的咖啡中的酸味,如果处理得当的浅度烘焙的酸味是非常迷人的果酸,喝起来口感很好,并不是所有的酸都是负面的味觉。
9-单品咖啡和拼配咖啡
市面上我们看到的咖啡豆一般有单品和拼配,所谓单品指的是咖啡豆是来自同一地区同样品质的豆子,拼配指的是不同产区的咖啡豆按照不同的比例拼配在一起。
刚接触咖啡的朋友都很奇怪为什么要把不同产区的咖啡豆拼配在一起,其实这其中是加入了很多咖啡师的经验、心血和萃取得来的宝贵经验。
一般来说如果单一产地的咖啡豆单独品尝起来比较单调,没有足够的风味,商家都会跟其他产地的拼配在一起,各取长短,达到1+1》2的效果。拼配得好的话其实风味也会不错。
然而问题就出在拼配商家大多不会公布配方,其中不乏一些无良商家会在拼配里面掺入一些劣质的豆子,所以在选择拼配豆的时候尽量看买家是否有公布配方,如果配方里面有来自越南或者是印度的豆子,大部分都是比较低端的罗布斯塔。
通常而言,意式咖啡一般都是用拼配的方式来做,每家选用的豆子也千差万别,这也是导致为什么意式咖啡的价格会差别很大的原因。
至于单品的豆子品质一般都不用特别担心,大部分商家都不敢往单品的豆子里面掺入一些杂豆,因为每个产区的豆子相貌还是有差别的,如果是掺假了很容易被识破。
10-误区,排坑
什么叫做“蓝山风味”?
“蓝山咖啡”和“蓝山风味”其实有着千差万别,正宗的蓝山咖啡应该是产自牙买加蓝山特定海拔的咖啡,所谓的蓝山风味指的是风味接近于蓝山的咖啡豆,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市面上非常多价格很便宜的蓝山风味,用的都是不知名的咖啡豆拼配而成,其实已经跟蓝山没有任何关系,味道可能还不如很一般的单品咖啡。
以前总是听到很多朋友说国内买不到正宗的蓝山咖啡,其实国内目前也可以买到正宗的蓝山咖啡,只是价格会比较高,能够接受的人不多。
行业内更愿意把蓝山咖啡作为一个成功的营销案例,在国际公正的咖啡品质评比上,比蓝山好的咖啡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大部分价格都比蓝山会便宜很多,所以没有必要去追求什么蓝山咖啡。
行业内目前公认品质最好的咖啡是来自巴拿马的瑰夏品种,特别是翡翠庄园出产的瑰夏。正宗的瑰夏目前国内也买得到,但是价格很高,比较适合对咖啡有一定品鉴能力,对品质有较高要求的朋友购买。
“猫屎咖啡”
这个咖啡豆真的是一个大坑,也有流出因追求咖啡豆而虐待麝香猫的视频,因此我们奉劝尽量远离“猫屎咖啡”。
这种咖啡完全只是因为其稀少,比较不易获得,所以目前的价格才会如此之高。如果是按照公正专业的咖啡评测方法来去评测,猫屎咖啡的整体品质可能会让人大跌眼镜,或许连精品咖啡的范畴都算不上。
以上也是我们在接触咖啡当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知识和技巧,特别分享给大家,如有一些出入,也欢迎大家指正。
凯磨生活美学-我们经营您的生活中
关于美好的一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