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琳想必各位看官都很熟悉,清泉这里就不再狗尾续貂了。如果有谁不熟悉,自个去百度一下,说不定有新的发现!
偶然中的偶然,在数年前读过一本李小琳著的《静水深流》,原以为是一本宣传其所在企业——中电投(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已于年与中国核电集团合并,成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及其唯一港股上市子公司中电国际——的手册而已,不值一读。这年头,官至正局级或副部级以上的同志们,总有极强的出书愿望,但基本都是手下“秀才”们操刀完成的。这也难怪,“立德、立功、立言”嘛!个个都在模仿曾国藩。立德和立功都有了,就差立言了,怎么也得捣鼓一本书出来,以期“孤芳自赏”“流芳百世”吧!
带着上述的心态,随手翻了翻这本制作精美的《静水深流》,没想到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没有八股文式的工作报告语言,也没有自编自导、自说自话式的广告辞令,而是一本点面结合、理论与实际密切相连的企业管理书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营管理和励志书籍。其中一些章节,想必是李本人多年的企业管理感悟,绝无代笔之作的痕迹。等到读完全书后,才知道,本书是李本人年在中央党校学习时,将其近些年在企业管理中的体会和感知,整理而成的,即为《静水流深》。本书对中电国际的战略管理、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展示。
这两天,从书架上再次捧起这门书,浏览了当年在本书中标注的“Comments”和笔记,感动激动之余,现对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摘编如下:
一、企业的使命、愿景和发展目标“我们的企业应当是什么样的企业?”
“我们怎样成为这样的企业?”
“我们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目的是什么?”
生命力、吸引力是从哲学层面道出了企业生命的本源。对应于管理实践,那就是企业的使命、愿景及战略目标。企业使命是企业存在的目的或意义。它是企业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目的与定位,表明企业的目的、任务、对社会承担的责任,阐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描述企业的主要活动范围与期望的地位等,它使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相区别。
愿景是公司未来的发展蓝图,即公司的前进方向、公司意欲占领的业务位置、公司计划发展的能力。它让企业明确想要进入的业务领域,企业的前进方向以及我们想要创造的组织类型。愿景能够塑造公司的战略轮廓,指导公司的管理决策,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
战略目标有利于企业使命的具体化和数量化,便于操作的实施;为选择战略方案提供评价标准;为实施战略方案提供考核依据;有利于激励全体员工为实现企业使命而努力工作。
二、战略、管理与技术发展思路战略的起源:年代美国有著名的“三安模式”,即安东尼、安索夫、安德鲁斯三人,提出了如何把商业机会与公司资源有效匹配,奠定了战略规划的基础。安索夫在年出版的《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中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一词,年这一范式在匹兹堡大学战略规划研讨会上得到公认,年出版《战略管理》,向世界广泛传播。
战略的定义:战略泛指重大的、全局性的决定,具体指企业根据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等状况,为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为不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而对企业的发展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等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战略理念:战略执行体系必须将企业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层层落实到业务单元和职能部门,使得各个基层企业能够形成对企业战略的强有力的支撑,变成名副其实的战略单元。在企业层面的战略向基层企业的分解落实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各个业务企业之间、业务企业和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之间的纵向横向协同关系,使其在执行企业战略的过程中能够相互支撑,发挥企业资源的最大效益,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战略管理的本质目的就是在改善现状的同时规划未来。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目标定位、实施管理、创新发展。战略思维是指战略管理者站在企业全局的高度制定和实施战略,对多变的环境灵活应对,给企业带来长期的效益。
在战略策划中,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常用6K方法:knowwhat客观事实(是什么)、knowwhy规律、规则(为什么)、knowwho人力资源(谁能做)、knowwhere渠道、来源(哪里找)、knowwhen机遇、实际(何时做)。6K方法就是精心策划的过程。
于中电国际而言,公司上市之后,提出了“审视自身,找准定位;明细战略,加快发展;人才强企,团队兴业;持续创新,推动变革;静水深流,构建文化”这样的思考与构想。同时,提出了企业的工作理念:策划、程序、修正、卓越。这其中策划是战略,程序是制度,修正是改正错误、适应变化,而卓越是每一项工作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战略上,国际化发展是中电国际的方向,也是企业的特色。公司全力打造“三个平台”的创新战略:一是坚持“收购”与“新建”两个轮子滚动发展,继续运营扩充中国电力平台;二是以港澳电力市场开拓为基点,加快拓展境外实业的创办与发展平台;三是搭建清洁能源的资本平台,做好可再生能源的相关产业的开发。
管理上,提出了“三制一化”这一公司成长与进步的核心动力。“一制”是体制改革: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工作;“二制”是机制创新:学习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重点建立健全发展机制和业绩导向机制;“三制”是制度建设:确立基于风险预控式的管理理念,按照公司的主要管理流程,建立并逐步完善制度体系。“一化”是着力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静水深流”的企业文化。通过砺炼和培育,形成金字塔式的体系。
技术上,不断创新能源发电技术。实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依靠技术创新,推动洁净煤发电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成熟技术在新项目中的应用为导向,规模化推广以节能、能耗环保以及提高设备自动化和可靠性水平为重点的技术改造,不断提高整个公司应用先进技术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三、绩效管理、预算管理“管”和“理”辩证统一于管理之中。从具体的管中发现、研究问题,总结、上升到一般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更好地修正管、指导管。
“管”首先是管辖,管辖是一个边界问题。其次是管护,管护是一个责任问题。第三是管控,管控是一个授权问题。
“理”一是理顺,理顺是一个流程和关系的问题。二是理解,理解是一个沟通问题。三是理智,理智是一个修为的问题。四是理想,理想是一个战略问题。
管理实践中要做到在管中理,在理中管;做到管而不死,理而不乱,就能做到管得最少,理得最清。
绩效的本质在于价值,如果说绩效之“绩”侧重的是结果,而绩效之“效”则是更侧重于激发价值创造的内动力。因此,谈绩效就要从价值说起。
价值管理是根据组织的目标愿景,管理者对价值的驱动因素和实现环节进行规划、控制和协调,使之符合组织目标要求的管理活动。价值的增值是各个部门协调的成果,而不是某几个部门的独立作用,只有认识到部门利益与整体绩效协同,才能使各部门的资源和能力在内部流程上得到整合,继而产生增值部分。
要体现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合理,就要从价值管理的角度思考,同时,把价值管理的思想,通过制度层面上设计合理的运行、激励、约束机制,借之传达组织的价值诉求,是至关重要的。企业里,岗位、薪酬、绩效称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平台,也有人称为“3P”。国有企业里,习惯上称为“三项制度”,即劳动、人事、分配,相对于组织再造、领导力开发、长效激励这“新三样”,又被称之为“老三样”。
中电国际在构建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上,重点把握“三个关键”,即:理念认同、系统“兼容”、上下结合,努力使“考评绩效”变成“创造绩效”。突出了“三三一”的过程:利用价值树、敏感度分析、平衡计分卡三个手段;强化个人与团体绩效联动、前后工作流程绩效联动、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联动“三个联动”,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主要考核指标体系。
在中电国际,总经理全部绩效%和公司业绩挂钩,其他高管人员绩效的70%和公司整体业绩挂钩,30%和分管部门挂钩,中层干部的绩效结构中,公司绩效和部门绩效各占50%。
预算是企业运营的计划性问题。预算管理起源于西方,已有一个世纪以上的实践,且大多是与泰勒的科学管理联系在一起的。年麦金的《预算控制》专著问世,指出了预算职能是调解企业各部门的活动,是他们全部纳入一个正常的程序。预算管理蕴含着规划、组织、协调、控制、考核等功能,是典型的管理切面,也是实施企业战略的必须手段。同时,预算也是一种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全面管理,是企业的整体“作战方案”,也是激励与约束的重要载体。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决策密切相关。现代预算管理强调协同,使责、权、利三结合落到实处。加强预算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是公司经营的需要,是建立一种全面控制力的机制。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财务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定位,决定了预算管理与公司治理的关联度。
从对经营者的激励角度来看,第一层次的物质激励是最基本的激励办法,应该具有激励性、公平性和合理性;第二层次的精神激励如目标激励,通过满足自尊、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起激励深度大,效果维持时间长;第三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竞争激励,在于提高管理水准和职业素养,实现优胜劣汰的选择;第四层次的利润共享是深层激励机制,作为物质激励机制的延伸,以企业产权为基础确立的公司分配制度是激励机制的根本层,也是公司治理的深层次症结所在。就激励的四个层次而言,几乎都有预算管理的“互动”。
四、团队理念与领导力风格管理者如何才能用人,20字原则:容人之量,识人之法,待人之诚,助人之善,成人之美。凯兹巴赫和史密斯在年提出了一种有趣的团队分类法。他们根据团队的发育程度将团队分成:工作群体、伪团队、准团队、真团队和高效团队。在团队建设中,与其苦苦寻找看似完美的员工,不如着手开始打造出一个完美的“黄金”团队。但是有一点至关重要,无法打造出完美团队,责任在领导者自己,而不应该抱怨员工不是24K的黄金。斯蒂芬认为,团队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由几个重要的构成要素,总结为5P,就是目标(purpose)、人(people)、定位(place)、权限(power)、计划(plan)。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深刻理解上述的5各要素,这样的团队必定会有所作为。团队要做到“和而不同”,不同的是岗位、职责、性情、同的是文化、是价值理念,是行为规范。在团队中,要树立“团队的成就就是我的成就”的思想。
美国MIT的安东尼教授关于著名的领导力构成理念,就是一个企业的高层领导,决断能力站到47%,用人能力展35%,业务能力占18%,中层依次是31%、42%、27%。决策时管理的核心,力求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的有机统一,保持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应该是企业领导人的必修课。优秀的领导人从本位、他为、高位三个角度轮换着思考,可以有效地避免思维的局限性。本位思考指的是从“我”出发去看问题。他位思考则是从“你”出发去思考问题。作为企业领导者,要经常做四种他位思考:从股东地位思考,看能否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从合作伙伴他位思考,看能否实现双赢;从竞争对手他位思考则是看看竞争力能否超越对方;从员工他位思考,看制度的制定是不是合理,改革的力度员工能否承受,弱势群体的利益有没有得到保障。高位思考是一种高层次的他位思考,就是领导要跳出企业的平台,站在国家、社会、公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认识问题。本位思考是爱自己,他位思考是爱他人,高位思考则是博爱众生,是一种大爱。
五、企业文化中电国际的企业文化冠名:静水深流。静,是生命的完美与和谐;水,是生命的源泉,近乎于道;深,是生命的内涵;流,是生命的体现。惟有精进治业,创新发展,追求卓越,和谐共进,追求天人合一、人企合一、义利合一、知行合一,才能深邃厚重,基业长青。静水深流的企业文化蕴涵了注重实绩的人才文化,共进共创的团队文化,转识成智的创新文化,制度规范的约束文化,绩效导向的激励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和谐文化。
清泉之所以被这本书深深打动,部分也源于,从至的十年间,清泉在某石油央企海外子公司从事了十年的战略研究、战略管理、绩效管理、和管理变革,此前还在海外石油项目从事了近五年的计划与预算管理,对作者的所言所讲深以为然、深有感触。唯一不同的是,李本人是高管和企业决策者,而我只是为决策者提供方案和“炮弹”的人。
最后,清泉这里再次重申,绝无为作者做广告、溜须拍马之嫌。再说,人家是顶尖“红二代”,难道需要我等草根阶层去美言和陈述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吗?老实说,我够不着,也不必够。
但是,管理无国界、无圈界。好的东西就是好的东西。难能可贵的是,本书不仅讲述中电投的管理做法和经营哲学,更是追本溯源,将这套做法经验所涉及的理论、特别是全球企业界所公认的一些经典理论展示出来,信手拈来、跃然纸上,足以体现了作者的理论和实践功力。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将西方的现代企业管理精髓与中国最高的哲学范畴——儒和道——紧密结合起来,核心就在“静水深流”这四个字上。在作者看来:静,是生命的和谐;水,是生命的源泉;深,是生命的内涵;流,是生命的体现。静水深流,就是要启迪心智,追求和谐的管理境界。
不管最后的管理效果和结果有没有达到作者所阐述的标准和境界,起码,本书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将成熟、公认的四方现代企业管理精髓与中国道家的“求真、无我”和儒家的“情怀、担当”相结合,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培养出世界级的企业家、企业管理者和世界级的企业。
默默的再说一句:其实,央企的顶尖人才真的很多,亟待高层去用正确的方式去激励和使用他们。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西方技术+中国智慧”,让我们一起践行之。
陆如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