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管理学考研数据汇总

正在准备管理学考研的同学们注意咯今天,a梨为各位研宝宝们准备的是东北林业大学的考研数据(看下图)报考东北林业大学的管理学研宝宝们要认真阅读咯!

认真阅读!认!真!阅!读!

东北林业大学管理学硕历年数据汇总

Part

1

东北林业大学

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大纲

公共管理学(含公共事业管理学)

黎民主编《公共管理学》(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娄成武等主编《公共事业管理学》(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管理学

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第四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会计学

《会计学》(第四版)

主编刘永泽,陈文铭,东北财经大学出版,年2月

旅游学概论(含旅游经济学)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六版),南开大学出版社

田里.《旅游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公共行政学(含公共政策学)

夏书章主编,《行政管理学》

中山大学出版社,年第6版。

陈庆云主编,《公共政策分析》第2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注:参考书目为年最新公布

Part

2

东北林业大学

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大纲

公共管理学(含公共事业管理学)

考试内容范围:

公共管理学

一、公共管理基础理论

1.准确理解公共管理的内涵和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

2.理解公共管理学的内涵、理论渊源、学科发展历程及与中国发展的关系。

3.准确掌握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国外实践及正确评价。

二、公共管理的主体及职能

1.熟练掌握公共组织的理论和类型,公共组织的作用及组织中的人员。

2.正确理解科层制;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动因、目标及内容。

3.掌握公共管理职能的内涵、存在的原因,构成及历史演变。

三、公共管理的物品及供给

1.熟练掌握公共物品的含义、特征及分类,了解公共物品判定的方法。.

2.理解公共物品供给的特点、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条件。

3.掌握公共物品供给理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及其在管理中的行为。

四、公共管理的运行及管理工具

1.理解公共决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公共决策系统、运行及程序。.

2.掌握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公共政策的含义、性质;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评估。

3.掌握公共管理执行的含义、原则、特点、模式;公共管理的控制目标、控制过程。

4.掌握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绩效管理和目标管理。

五、公共管理的责任和监督

1.了解公共权力的内涵,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的关系。

2.熟练掌握公共管理权力的监控。

六、公共管理中的政府及非政府组织

1.掌握政府的含义、性质、职能。

2.准确把握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3.了解政府再造理论

4.了解非政府组织发展概况及趋势;事业单位及公共企业。

七、绪论

1、要求考生熟知公共事物、准公共事物和企业事物的概念与特征;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概念与特征;;

2、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与含义;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区别。

八、公共事业管理目标原则

1、要求考生理解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2、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九、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1、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公共事业组织含义;公共事业组织的特征及与其他组织的区别;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现代国家体制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公共事业组织(第三部门)职能优势和局限性;公共事业组织的作用—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十、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1、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关系;

2.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含义。

十一、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沟通、激励和控制

1.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公共事业管理领导权力;公共事业领导素质;公共事业管理领导者与工商领导者的异同;

2.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公共事业管理者激励的基本原则;公共事业管理激励方式。

十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

1.要求考生了解发达国家监督机制框架;

2.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公共责任的含义与目标。

十三、公共事业管理法律制度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慈善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基金会的含义与经费来源与支出规定。

十四、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现代事业制度的含义与特征,实现我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对策

十五、公共事业的绩效管理

1、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含义、特点;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措施

2、公共事业管理绩效理念、公共事业绩效评估指标。

考试总分:分考试时间:3小时考试方式:笔试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题(25分);简答题(50分);论述题(75分)。

管理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七、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熟练掌握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2.熟练掌握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掌握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等理论的主要思想,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八、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1.了解伦理道德的涵义及其管理学意义,了解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2.熟练掌握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价值观的内涵,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九、全球化与管理

1.了解在世界层面上、国家或地区层面上、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

2.理解全球化经营的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的具体内容;

3.掌握全球化管理的关键能力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掌握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及各种方式的优缺点。

十、决策与决策方法

1.熟练掌握决策的定义、决策的原则、决策的依据,掌握古典决策理论和行为决策理论的内涵;

2.熟练掌握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以及决策的方法,包括定性决策方法、定量决策方法。

十一、计划与计划工作

1.熟练掌握计划的概念与计划的性质,了解计划与决策的关系;

2.熟练掌握计划的类型与作用,并熟练掌握计划编制的过程;

3.熟练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目标的性质,掌握目标管理的过程;

4.掌握滚动计划法的定义、基本思想和评价,了解网络计划技术。

十二、组织设计

1.熟练掌握组织、组织设计的内涵,熟练掌握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2.掌握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3.熟练掌握部门化的内涵、基本原则、基本形式,及这些基本形式的特征与适用条件;

4.掌握组织层级化的内涵,熟练掌握组织层级化过程中的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授权。

十三、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1.掌握组织变革的内涵、类型、目标和内容;

2.了解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掌握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组织冲突及其管理;

3.熟练掌握组织文化的内涵、特征与结构,了解组织文化的功能和塑造方法与途径。

十四、领导概论

1.熟练掌握领导的内涵,理解领导权力的来源;

2.熟练掌握领导风格类型,理解领导特性论、领导行为论和领导情景论。

十五、激励

1.熟练掌握激励原理;

2.熟练掌握激励的需要理论、过程理论;

3.了解管理实践中的不同激励方式。

十六、沟通

1.掌握沟通的定义与作用、过程与类别,了解组织沟通的类别;

2.理解组织有效沟通的障碍与有效沟通的实现方式;

3.理解组织冲突与有效谈判的实现。

十七、控制

1.熟悉掌握控制的必要性及控制的类型,掌握控制的过程和有效控制的特征;

2.了解危机的特征、类型和控制;

十八、创新

1.掌握创新的内涵、创新的类别与特征;

2.了解流程再造的涵义;

3.掌握技术创新的内涵与技术创新的源泉;了解企业组织创新的内容

考试总分:分

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方式:笔试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讨论题

农业经济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土地资源

1.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土地资源的特点、地租的概念

2.要求考生理解集约经营的内涵与类型、我国农业集约经营的实现途径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概念、特点、条件、实现途径

二、农业科技进步

1.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特点、内容

2.要求考生了解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农业技术进步理论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农业技术扩散的概念、特点、健全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对策

三、农业劳动力资源

1.要求考生理解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2.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特点、决定因素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点及转移途径

四、农业资金及农村金融

1.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农业资金的概念与特点、分类、农业财政资投入的原则

2.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农村金融的内涵、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

3.要求考生理解政府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我国农村金融的问题和发展出路

五、农产品市场

1.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农产品需求原理与供给原理

2.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模式与基本特征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批发市场的功能与零售市场的有效形式

六、农业家庭经营

1.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农业家庭经营的概念与类型

2.要求考生理解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原因、农业兼业化的原因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家庭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七、农业合作经济

1.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农业合作经济的概念、产生的原因

2.要求考生理解中国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历程与主要教训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的特征

八、农业产业化

1.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与类型

2.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与组织形式

3.要求考生理解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九、粮食安全

1.要求考生理解劳动力转移、转基因技术等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2.要求考生理解妥善处理工业化、城镇化与粮食安全保障的关系

考试总分:分

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方式:笔试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30分),简答题(90分)

论述题(30分)

会计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会计基础理论

1.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会计的含义、对象、任务、职能和方法。

2.要求考生理解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企业的性质与组织形式。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的作用、财务会计报告及其要素。

4.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会计等式内容。

二、会计核算基础

1.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要求考生了解财务报告要素确认、计量的原则和账户的设置。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复式记账原理及借贷记账法。

三、会计循环

1.要求考生了解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

2.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概念、分类以及构成。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简单经济业务处理过程。

4.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组成内容及编制方法。

四、货币资金与应收项目

1.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货币资金的构成及其核算方法。

2.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各种应收项目的确认、计量和记录方法。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现金清查结果处理、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

4.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应收票据利息的确认与计量以及坏账损失的核算内容。

五、存货

1.要求考生了解存货的含义、分类和包括的具体内容。

2.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存货中原材料实际成本计价的全部核算内容。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原材料的清查方法及清查结果的处理。

六、投资

1.要求考生了解金融资产的概念与分类。

2.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以非企业合并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持有期间确认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收益的会计处理。

4.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确认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5.要求考生熟练掌握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与权益法。

七、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

1.要求考生了解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概念、确认、计量、披露的内容。

2.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固定资产增加、减少、折旧、修理的核算。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固定资产减值等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及无形资产的增减与摊销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

八、负债

1.要求考生了解负债的含义及特征。

2.要求考生了解负债的产生原因和偿还方式。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的核算方法。

九、所有者权益

1.要求考生了解所有者权益的定义、特征、法律限制、构成的内容。

2.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的会计处理。

十、费用与成本

1.要求考生了解费用与成本的内容、费用与成本、生产费用、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基本概念。

2.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费用与成本之间联系与区别。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方法、生产成本、完工产品和期间费用的核算方法。

十一、收入与利润

1.要求考生了解收入的概念、特征与分类,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2.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劳务收入的确认与计量,营业外收支的主要内容。

十二、财务报表

1.要求考生了解财务报表的概念、分类、列报的基本要求。

2.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主要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十三、财务报表分析

1.要求考生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与作用。

2.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报表分析的基本程序和主要方法。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的指标体系。

考试总分:分

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方式:笔试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题(20分),不定项选择题(20分),判断题(10分),简答题(50分),计算题(50分)

旅游学概论(含旅游经济学)

考试内容范围:

旅游学概论部分:

一、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要求考生能够认识旅行和旅游活动,理解不同时期旅行的发展,理解整个旅游发展历史进程及影响因素。

二、认识旅游活动:要求考生掌握旅游活动的界定,理解旅游活动的类型和性质及特定,理解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基本测量指标。

三、旅游者:要求考生掌握旅游者的界定,理解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客观因素,明确旅游者的类型划分。

四、旅游资源:要求考生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内涵,理解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工作的相关内容

五、旅游业:要求考生掌握旅游业的概念,理解旅游业在促进旅游发展种的作用,明确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了解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旅游景点等类型旅游业的相关内涵,理解旅游产品的概念和内涵。

六、旅游组织:要求考生掌握旅游组织的概念,理解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干预的相关内容,理解国家旅游组织、我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的概念和内涵。

七、旅游市场:要求考生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类型划分,了解全球国际旅游市场的基本状况,了解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的概况。

八、旅游影响:要求考生理解旅游的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环境影响的相关内容,理解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理解可持续旅游的内容。

旅游经济学部分

一、旅游经济学概述:要求考生了解旅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掌握旅游经济学的学科特征,掌握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掌握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旅游经济活动:要求考生了解旅游经济的运行与性质,熟悉旅游经济的形成及发展,了解旅游服务贸易及其特征,要求考生掌握旅游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三、旅游产品及开发:要求考生熟悉旅游产品的含义,熟悉旅游产品的构成,掌握旅游产品的类型及开发,了解旅游产品的周期。

四、旅游需求与供给:要求考生熟悉旅游需求的概念和旅游需求规律及旅游弹性的概念,掌握旅游需求量变化的规律性,掌握旅游需求的各种弹性,掌握旅游供给的概念,掌握旅游供给的规律,了解旅游供求矛盾与均衡。

五、旅游市场及开拓:要求考生熟悉旅游市场的概念,掌握旅游市场的类型和结构,了解旅游市场的开拓方法和策略。

六、旅游价格及策略:要求考生熟悉旅游价格的构成和分类和特点,了解旅游定价的机制和目标,掌握旅游定价的方法和策略。

七、旅游消费及效果:要求考生熟悉旅游消费的概念,掌握旅游消费的方式,了解旅游消费效果及评价。

八、旅游收入与分配:要求考生了解旅游收入分类,掌握旅游收入分配,掌握旅游乘数效应,理解旅游外汇漏损。

九、旅游投资与决策:要求考生熟悉旅游投资与决策的概念,掌握旅游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了解旅游投资项目分析与评价的方法。

十、旅游企业与经营:要求考生熟悉旅游企业的内涵,掌握旅游企业行为分析,了解旅游企业一体化经营、了解旅游企业的跨国经营。

十一、旅游经济结构及优化:要求考生熟悉旅游经济结构的概念,掌握旅游经济结构的内容,了解旅游经济结构的优化。

十二、旅游经济效益与评价:要求考生熟悉旅游经济效益的概念,掌握旅游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价方法。

十三、旅游经济发展战略:要求考生熟悉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掌握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理解旅游经济发展计划。

考试总分:分

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方式:笔试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15分),简答题(90分),论述题(45分)

技术经济学

一、考试对象

报考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生

二、考试目的

《技术经济学》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技术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对技术与经济的关系、经济性评价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不确定性与风险及设备租赁的经济性分析、价值工程及可行性研究等的认识程度,属水平测试。

三、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是:题型尽可能多样化,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要占6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要占20%左右,较难的题目要占20%左右。

四、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导论

考核知识点:技术、经济、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对象、内容、特点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工作程序;技术经济的相关学科;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

考核要求:理解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掌握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项目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程序有所了解。

第二章技术创新

考核知识点:技术创新及过程模式,技术创新战备及其选择,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技术创新系统及技术创新政策。

考核要求:理解技术创新的含义及其形式;掌握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与程序;掌握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关键点。

第三章经济性评价的基本因素

考核知识点:投资的概念及其确定;成本的概念及其确定,折旧的概念及其计算;税金、利息、利润。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时间价值的度量;现金流量与现金流量图;复利计算;现金流量图,资金等值;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复利系数表及其利用。

考核要求:正确理解经济效果概念,掌握三种表达方式;掌握投资、成本、利润等基本概念及计算口径;理解资金时间价值内涵及熟练掌握资金等值计算。

第四章经济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考核知识点:静态分析方法:投资回收期法,追加投资回收期法。动态分析方法: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增量投资方案的评价;年值法与现值法,动态投资回收期。方案比较方法:独立方案的评价,互斥方案的评价,使用寿命不同的方案的评价,有约束时的方案评价。

考核要求:掌握时间型、价值型、效率型经济评价指标的含义与计算;熟练掌握互斥方案经济性评价方法;掌握带资金约束的独立方案经济性评价方法。

第五章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

考核知识点:不确定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法,敏感性分析,风险分析。

考核要求:理解掌握风险及不确定性分析的思路和步骤;熟练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掌握单参数敏感性分析及概率分析方法。

第六章设备更新与租赁

考核知识点:设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设备大修理的技术经济分析;设备的现代化改装的技术经济分析;设备租赁的技术经济分析。设备磨损的补偿及技术经济分析

考核要求:理解设备有形、无形损耗的类型及其对设备价值的影响;掌握设备折旧的含义、折旧方法与计算;熟练掌握设备经济寿命概念及其计算;掌握存在新设备的设备更新原则及方法;掌握存在税收影响的设备租赁与购买比较决策。

第七章价值工程

考核知识点: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价值工程的实施步骤和方法;方案的创造和实施。

考核要求:理解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价值工程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实施步骤;掌握功能分析基本原理和功能评价方法。

第八章可行性研究

考核知识点:可行性研究,市场预测与项目建设规模,原材料、能源及公用设施分析,厂址选择,工艺设备与技术的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建设项目财务评价等。

考核要求:掌握项目建设程序和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掌握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及报告编制技术;掌握项目市场分析、技术分析、经济效益评价以及资金筹措等内容的研究思路与分析方法。

五、题目类型

1.单选题

2.多选题

3.判断题

4.填空题

5.名词解释题

6.简答题

7.论述题

8.计算题

公共行政学(含公共政策学)

考试内容范围:

公共行政学

一、行政管理学导论

要求考生熟知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

要求考生熟知行政与政治、行政与管理的区别;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学。

二、行政环境

要求考生熟知行政环境的基本概念,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如何创建良好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

三、行政职能

要求考生熟知行政职能的基本概念和体系;

要求考生理解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转归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

四、行政组织

1.要求考生熟知行政组织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结构;

2.要求考生理解行政组织的相关理论;

3.要求考生熟练知编制管理的含义、原则和方法。

五、行政领导

1.要求考生熟知行政领导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2.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责任;

3.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行政领导制度;

4.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

六、人事行政

1.要求考生熟知人事行政的基本概念,人事行政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2.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中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中国人事行政的变革。

七、行政法治

1.要求考生熟知行政法治的基本概念,理解行政管理的法律逻辑;

2.要求考生熟知行政立法的基本概念、熟悉掌握行政立法的权力配置与监督;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我国行政管理的法治化。

八、行政监督

1.要求考生熟知行政监督的基本概念、内容及体系;

2.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行政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完善。

九、政府绩效管理

1.要求考生熟知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意义与特征;

2.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政府的绩效计划与实施;

3.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政府绩效考核;

4.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政府部门绩效反馈与改进;

5.要求考生熟悉掌握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实践。

十、行政改革与发展

1.要求考生熟知行政改革的基本概念及必然性;

2.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及展望。

公共政策学

十一、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1.要求考生熟知公共政策的本质;

2.要求考生熟知公共政策的功能、特征;

3.要求考生了解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

十二、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

1.要求考生熟知社会问题的认定及解决途径;

2.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

十三、公共政策系统分析

1.要求考生熟知公共政策主体与客体;

2.要求考生理解公共政策与其环境的关系;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公共政策工具类型及区别。

十四、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1.要求考生熟知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特征;

2.要求考生理解政策议程类型及区别;

3.要求考生理解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影响因素;

4.要求考生理解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及障碍。

十五、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

1.要求考生熟知政策方案规划的特性;

2.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政策目标的确定;

3.要求考生理解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

4.要求考生理解政策方案的评估;

5.要求考生理解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十六、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

1.要求考生理解政策执行理论;

2.要求考生了解政策执行模型;

3.要求考生理解并熟练掌握政策执行的过程和手段。

十七、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

1.要求考生熟知公共政策效果的类型;

2.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公关政策评价的功能;

3.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公共政策评价的影响因素;

4.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公共政策终止的障碍;

5.要求考生理解消除政策终止障碍的策略。

考试总分:分

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方式:笔试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题(25分);简答题(50分);论述题(75分)。

Part

3

东北林业大学

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规则

1

复试差额比

各学科专业按招生计划的%确定复试分数线

2

复试内容

笔试、面试

3

复试成绩计算公式

复试成绩=笔试+面试

4

录取

考生总成绩=初试总分×70%+(复试笔试成绩+复试面试成绩)/2×30%。









































对症治疗白癜风
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ongcaozi.com/sxjb/3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