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
获奖论文一共有28篇
你是不是没有认真看过
看优秀论文可以增长知识,对城市规划学科发展重点有进一步的了解,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年10月29日,城市规划学会将在“第十三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上为获奖论文作者颁奖
一等奖论农村人居空间的精明收缩导向和规划策略
赵民游猎陈晨《城市规划》.7
在国家的城镇化历史进程中,城镇人居空间要“精明拓展”,农村人居空间要“精明收缩”。
基于这一认识,本文首先对农村人口和人居空间的变化进行概念界定和量化分析,阐述其现实情景;然后基于对问题的识别,在理论上做出解释;最后提出农村人居空间“精明收缩”的立论,讨论基于“精明收缩”导向的若干规划策略。
二等奖1、特大城市包容性城中村改造理论框架与机制创新——来自北京和广州的考察与思考叶裕民《城市规划》.8
城中村是中国特大城市现代化发展最后的堡垒,对城中村进行空间、经济与社会功能的结构性乃至系统性再造是特大城市“十三五”期间面对的历史性挑战。
目前中国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的多种模式存在着共性的问题:“排斥性”、高成本、低效率、逆垄断、不可持续等,中国特大城市迫切需要建立包容性城中村改造模式。
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及广州市城中村改造调查研究为基础,试图构建中国特大城市包容性城中村改造的理论架构和实施机制,特别提出特大城市需要并可能将非户籍常住人口可支付健康住房纳入城中村改造规划,极大降低特大城市非户籍常住人口市民化成本,为“十三五”期间中国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提供参考。
2、智力城镇化还是体力城镇化——对中国城镇化的战略思考
吴志强,杨秀,刘伟《城市规划学刊》.1
基于对年世界各国或地区人均GDP和城镇化率关系研究,揭示城镇化率超过50%的国家或地区在走向稳定城镇化过程中,逐渐出现"Y"型道路分化趋势——Stand道路和Lay道路,即依靠智力创新的"智力城镇化"道路,和依靠资源环境、廉价劳动力的"体力城镇化"道路,并构建了智力城镇化和体力城镇化区别的理论架构。
研究指出城镇化率65%左右是决定城镇化道路是向"智力"还是"体力"发展的关键点。随后通过对G20国家-年以后的城镇化率与国家智力产出、智力投入、智力主体要素的发展变化研究,实证了智力城镇化和体力城镇化道路的主要区别。
最后,结合中国发展状况,指出智力城镇化道路是未来中国的必然选择。
3、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城市体系的关联分析
唐子来,李粲,肖扬等《城市规划学刊》.1
分别以三个表征和从四个维度分析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城市体系的变化趋势,并且讨论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伴随着亚洲、新兴经济体和中国大陆的崛起,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城市体系正在发生相互关联的显著变化。
但是,与工业革命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城市体系的颠覆性变化不同,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城市体系呈现出多极化的变化趋势,无论是区域层面上的欧美和亚洲的此消彼长还是经济板块层面上的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此消彼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