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发?现?我?的?字?冒?烟?了??
是?的?,太?热?了?
这天真能把人热死么?
悲剧确实发生了!
近日潍坊一直处于高温天气
24日,市区最高温度一度达到37度
当晚一名男子在自己家中中暑
中暑男子姓刘,今年57岁
一进患者家门就感到热浪袭人
感觉屋内温度比室外还要高!
他们注意到,患者家中贫困
连基本的风扇等降温设备都没有
事发时一家人刚吃完晚饭准备睡觉
当急救人员赶到时
刘某已经处于昏迷状态
送医途中他体温竟高达42度!
并伴有低血压、心力衰竭、脑水肿等症状
(25日,医院内,一名因天热引发心脏病的患者在住院治疗。)
经过抢救
虽然将刘某的体温降至38度左右
刘某的脑部和肺部已经严重损伤
已无治愈希望。
经沟通家属同意放弃治疗。
25日下午刘某被家属带回家中
准备办理后事。
看似平常的中暑
为何出现如此严重的后果?
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人员说:
除了最近酷热的天气原因外
刘某个人体质也是关键因素
刘某身体较为虚弱
虽然年龄只有57岁
但看上去像近70岁的老人
而且家属提到,
刘某平时饭量很少,却嗜酒如命
平均每天能喝一斤酒
事发当晚也疑似饮酒不少。
刘某是典型的非劳力性
(或典型性)热射病
“热射病”是什么病呢?
我们知道,天气热的时候容易中暑
而中暑也是分好几类的
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
中暑分为三个等级*(有的书上也分四个等级,)
按严重等级分,
依次是: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1.热衰竭(又称中暑衰竭,热疲劳)
最常见的一种。多由于大量出汗导致失水、失钠,血容量不足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昏厥或意识模糊,体温基本正常。
2.热痉挛(又称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口渴而饮水过多,盐分补充不足,使血液中钠、氯浓度降低而引起肌肉痉挛。以腓肠肌痉挛最为多见,体温多正常。
3.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
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为典型表现。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仍不足以散热或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出汗减少致汗闭,可造成体内热蓄积。早期表现头痛、头昏、全身乏力、多汗,继而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0℃以上,出现皮肤干热,无汗、谵妄和昏迷,可有抽搐,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呼吸浅速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脑水肿、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甚至昏迷等严重并发症。
热射病之所以危险,是因为人体器官都需要在一定正常温度下才能正常运作,这和各个酶的生物活性及机体代谢有关,而一旦器官损伤造成了,并不是总是可逆,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时死亡率极高就不难理解了。
热射病从发病原因可分为两种: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热射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1.劳力性热射病:
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非劳力性热射病: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连续高温日,如何预防中暑及“热射病”?1、很多人夏天爱喝含糖饮料,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酷暑日,汗液里大量流失的是钠离子,因此补含盐的汽水最好。当然,午餐晚餐多喝些汤也能防止脱水。
2、轻薄棉麻着装,外出时着装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类的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
3、随身携带防暑药,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的市民别忘了把麝香保心丸等“救急”药品备在身边。
4、喝热水比喝冰水更解热,同理,夏天用热水洗澡,比用凉水洗澡更降体温。
5、尽量避免在阳光直射下工作,工作环境要注意通风,出汗多时及时补充盐开水。
6、大汗淋漓后,切忌喝冰饮料、洗冷水澡!
(综合,齐鲁晚报记者马媛媛蔚晓贤,网络等)
并非原创重在传播
温馨提示:我们致力于为您的生活提供健康指导,但并不能替代医生之诊断治疗,如您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
健康天天读,幸福长久久!欢迎转发,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