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daily,连接全球百万知识产权精英
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产业媒体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不代表IPRdaily立场#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姜胜建研究员原浙江省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杭州代办处)主任
供稿:之江知识产权
原标题::产业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若干思考
IPRdaily导读:战略,是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①。有道是,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产业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属于中、微观知识产权战略的范畴,对于区域产业经济和企业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指导作用。本文拟基于浙江实际情况,从实践与理论等多个维度作一分析与探讨。壹
背景、现状与分析
今年,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收官之年。自年贯彻实施以来,《纲要》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确立了指导方针与奋斗目标,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的提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知识产权法治环境的完善和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从浙江省的情况看:
(一)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增强。据统计,年,全省专利申请量43.6万件,居全国第3位;较之于年的8.99万件,增长了4.85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8件,同比增长18.6%,居各省区第4位;较之于年的1.6件,增长了17.5倍。两组数字显现,全省知识产权创造的质量与数量都得到快速提升。
(二)知识产权运用成效显著提高。年,全省有效发明专利16.06万件,同比增长20.21%;国内有效注册商标总数达到.5万件,居全国第二;马德里体系国际注册商标有效量达到件;驰名商标总数达到项;新增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项,“浙江制造”标准累计达项;全省技术合同登记项目项,实现成交额.3亿元;年,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启动省级企业运营类导航项目14个、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2个,首批17个专利战略推进项目通过验收并面向产业推广运用。
(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显著加强。年全省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审判,“三级联动、三审审合一、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审判模式已经形成。与此同时,大力开展知识产权民事纠纷诉调、仲调工作,推进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第三方平台建设。从近几年知识产权各类一审案件收案数看(如下图所示),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四)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显著提升。主要表现为:1.省知识产权局、省经信委联合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贯标,截止年底全省累计家企业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全省专利示范(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总量达家;2.全省创建省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区7个,省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站(点)个;3.随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年)、《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设指南》(年5月)和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推动浙江省制造业集群知识产权联盟发展的指导意见》(年7月)等一系列政策的发布实施,我省先后有湖州市电梯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杭州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等7家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成功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目前,全省有已建在建知识产权联盟20多个;4.全省11个地市全部进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序列,是全国唯一一个实现设区市全覆盖的省份。综上述可见②,自《纲要》实施以来,浙江省知识产权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得到显著提升。从一定意义上讲,随着我国第一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发布实施临近收官,同时,也就标志着浙江省知识产权事业将从“知识产权制度、环境等基础建设”向“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转型。因此,浙江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重点或突破口的选择,已是新时期浙江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亟待研究抉择的重要议题。一般而言,知识产权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知识产权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应该成为知识产权强省的重要标志和建设目标。为此,我认为,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③的背景下,基于浙江经济外贸依存度高、区域块状经济产业特色鲜明和知识产权发展的现状与要求,积极谋划浙江省产业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与实践,以区域产业知识产权战略为枢纽,驱动域内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相互协同,进而加强域内知识产权创新链与区域产业链的融合,实现知识产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知识产权资产价值的最大化。这将会是奋力打造知识产权“重要窗口”的切入点,对于浙江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贰
产业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出发点与价值取向
(一)
产业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出发点
关于这一问题,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先驱郑成思先生曾从知识产权主体与客体两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与探索,并指出:“知识产权客体的本质是信息。”“信息”本身只是“枝”和“流”,只有“注意到信息本身的创新,才算注意到了“根”或“源”;从知识产权权属主体而言,“我们为什么只能按照国际条约给我们的义务保护我们的非强项,而不能主动地保护我们自己的强项。”④上述两点,即简明扼要,又十分透彻地阐明了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就是要主动地根据我国的知识产权发展实际和客观要求,遵循国际知识产权的通行法则及其规律,从根源上主动地挖掘、激发创新活力,准确地把握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方向和目标。与此同理,产业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出发点,就是要根据区域产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实际和客观要求,遵循知识产权的基本法则,主动地以优化、完善区域产业知识产权资源配置和企业生态及知识产权营商环境,挖掘并激发域内企业的创新潜力与活力为目标,科学地把握区域产业知识产权的发展方向。
(二)
产业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及其价值取向与策略
1、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及其价值取向
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是指国家或地区为谋取自身产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紧紧围绕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区域内企业生态(即同一产业的企业结构状态),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合理配置知识产权资源,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生态环境,促进产业技术与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的协调和高质量发展,从而获得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最大效益的中、长期策略及规划。区域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属于中宏层面的管理范畴,具有承上启下统筹域内产业知识产权协调发展的功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价值取向,就是通过域内知识产权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提升域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域内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因此,区域产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域内关联产业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着天然的紧密关系。也正由于此,笔者将两个紧密关联的议题一并进行研讨。我觉得,对于浙江省有着群多自发形成的块状产业经济而言,加强域内产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导,完善域内产业知识产权生态环境,对于推动域内产业技术升级、提升域内产业竞争力和全面实现域内知识产权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2、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及其价值取向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指企业为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进行知识产权创造(确权)、保护、运用和高效管理,从而谋取最佳经济效益的中、长期策略及规划。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即是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的主体,也是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服务对象和实施主体。当然,市场是有梯度的。有梯度的市场需求,也就决定了企业生态结构的梯度布局。与此相适应,知识产权的作用及价值取向,相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其着重点是有所不同的。具体地讲:
(1)知识产权为企业产品服务提供排他性的市场地位,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在此,知识产权成为企业之“矛”,为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开疆拓土,占领企业产品的市场技术高地和市场覆盖率,进而争取产品定价的主导权,获得高额利润。在知识产权实践中,一些企业就将以“确保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畅行无阻”,作为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当然,对于某些自身缺乏知识产权自主创造能力的企业,可以通过收购或专利许可等方式,获得知识产权使用权并实现自身预期的盈利目标。
(2)为企业在知识产权纠纷中提供防御武器。在此,就是用知识产权之“盾”,在知识产权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合理布局,如:创建“专利池”,布设“专利地雷阵”等方法,为自身的知识产权权益提供坚强的防御盾牌。
(3)为企业直接创造盈利。在此,就是通过专利、商标等许可或转让方式直接获得收入,成为企业收入的重要来源。诸如:世界知名的电讯企业诺基亚,拥有大量电子通讯领域的专利。目前,由于手机业务收入委缩,其专利许可或转让就成为盈利的重要来源。杭州骑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家以专利许可或转让运营创造盈利的公司。骑客公司成立之初,就组建了一支集“工业设计+嵌入式技术+机电一体化+商业设计”为特色的38人工业设计创新团队,历经8年潜心研发,至今已拥有36项核心专利技术,核心知识产权余项,覆盖了中国、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多国,不断布局创新专利池。
(4)为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价值。邓小平曾经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习总书记在年博鳌论坛讲话中指出:“知识产权是产权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科学技术只有转化为企业的知识产权,才能成为“现实的第一生产力”,也才能实现真正的资产价值;企业只有拥有自主创造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企业才具有现实的保护意义,也才能真正成为提高经济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5)为企业注入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和文化软实力。知识产权为企业创造优质的有形与无形的资产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发展动力。华为创始人曾说过,华为用3万人的研发队伍把钱变成“知识”(即知识产权);再用6万人把“知识”变成钱。华为自年创建以来,从2万元的注册资本起步,发展至今成为世界强企业,创造了依靠技术创新、成就企业辉煌的当代神话以及其背后为世人所称赞的“华为精神”——中华有为的爱国情怀和崇尚集体奋斗的“狼性”精神!其中,知识产权制度及其文化就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再比如,可口可乐公司,仅凭一个可口可乐饮料配方(商业秘密)和可口可乐品牌,近百年来稳坐世界饮料行业龙头老大地位,并称既使一夜之间全世界的可口可乐的代工厂都被大火烧了;只要配方和品牌还在,用不了多久,一个崭新的可口可乐公司依然生机勃勃地重生——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可口可乐公司永生的灵魂!
3、决定知识产权资产价值管理的策略
与知识产权功能的价值取向相对应,不同类型的企业或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知识产权资产价值管理的策略是有着不同的战略选择。具体地讲:
(1)战略防御型策略,即以“战略防御”为重点,做保护企业产品不受知识产权纠纷缠绕的坚韧之“盾”。较为典型的,如:各类“三来一补”“贴牌”企业及代加工企业等,走的就是“借‘盾’”或合作,构建知识产权战略防御体系。
(2)保守型的成本控制策略,即在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上,注重投入产出效率,谋求以较小的知识产权投入获得最优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和满意的经济盈利目标。对于一些小规模的传统制造业的企业主而言,有利可图、守成即可,这也是一种现实的知识产权战略选择。当然,这类企业也是构成企业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可厚非。
(3)以知识产权盈利为目标的策略,即通过知识产权的创造与运营,实现知识产权资产的价值最大化,从而使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的盈利中心。实施这类知识产权战略的公司,即是通常所说的“大脑型公司”。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美国高通公司(创办于年,世界强企业)。集中在通讯领域,拥有13万项专利储备,通过专利许可获得收益约占公司总收入的35%以上,并通过垄断专利技术产品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比如:高通收取智能手机的专利许可费,仅对中国的国产手机则按手机售价的65%收取,每年约亿。其中,华为每年付给高通的专利费就高达多亿。
(4)谋求知识产权综合目标的策略,即通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实现企业产品知识产权获得有效保护,并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等,从而实现企业知识产权资产价值的最大化。一般,谋求知识产权综合目标的企业,其战略远景就是要通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在实现企业知识产权资产价值的最大化的同时,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和企业在国际国内的市场影响力。
上述四个方面知识产权资产价值管理的策略,根据区域产业及企业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和企业及企业家的目标追求,可以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也可以分别是某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终极目标。
叁
基于实践的思考与建议
区域产业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事关区域产业经济或企业经营发展的全局性长期发展规划,其中必然涉及到区域产业或企业内外的各种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因素,诸如:区域产业发展与国家产业政策;域内企业生态、利益及平衡发展;企业自身定位、发展目标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关系等等。因此,在制定及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统筹兼顾、协调处理各种关系,以科学谋划、并努力实现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在此,根据浙江省区域产业和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笔者特别强调在谋划与实施区域产业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要加强区域经济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协同并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相互关系,是一对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孪生兄弟”。制定、实施产业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加快推动区域产业经济的创新发展。今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在制定、实施产业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时,特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