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要求,进一步发挥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平台作用,促进传统工艺相关从业人员开展交流合作。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鼓励和支持下,北京服装学院驻重庆荣昌传统工艺工作站与重庆相关文化行政部门围绕夏布工艺项目于年11月26日—27日组织开展了主题为“麻缕·再造”重庆荣昌传统工艺振兴论坛。其宗旨是通过组织夏布传承人和从业者、设计师等专业人员,以及有关的专家学者和企业机构,从夏布历史文化、材料工艺、设计创新三个角度进行讨论,这样的对话活动和跨界交流不仅呈现夏布文化的多样性,而且加深参与者对传统工艺项目的认识和理解,探索传统工艺及相关文创产业的发展规律与创新模式,共同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和创新性发展,形成可供参考推广的传统工艺振兴模式,促进重庆传统工艺振兴,助力文化扶贫工作。
本次传统工艺振兴论坛分为两天进行,为了使各位与会嘉宾深入了解荣昌当地特色和荣昌夏布的传统工艺,在年11月26日进行了在荣昌当地的学术考察活动。组织嘉宾参观了荣昌区海棠麻纺织有限公司、荣昌区龙集镇苎麻栽培种植基地、中国夏布小镇等多处具有荣昌特色的地方。
“麻缕·再造”对话活动纪实短片
学术考察篇
夏布是非常朴素的一种织物,但是它的织造工艺是极其特别的,一块小小的夏布的织成离不开背后繁复的工艺。一棵苎麻、一缕纤维、一根麻线、一块夏布,这个过程是由种植到打麻、沤麻、剥麻、绩纱、挽麻团、牵线、穿筘、刷浆、编织、漂洗、整形等多种工序组成。
▼夏布之原料——苎麻田探寻
图左:苎麻叶;图右:苎麻种子
夏布的织造技艺开始于苎麻的种植,在荣昌区龙集镇苎麻栽培种植基地,参会嘉宾在苎麻田进行了关于夏布原材料——苎麻的学习考察之旅。
图上为苎麻田;图下为打麻、剥麻技艺展示
与会嘉宾在苎麻田
▼夏布之技艺——手中的传承
绩麻的工艺对夏布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绩麻的粗细程度和衔接度影响着夏布织成后是否细密和平滑。在日本、韩国、中国具有不同的绩麻技艺,尤其韩国与日本和中国的绩麻手法差异较大。在荣昌夏布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俭康先生家中,来自韩国韩山的人间国宝(韩山苎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方莲玉女士和日本麻织物专家桥本薰女士分别作了韩国、日本的绩麻工艺展示。韩国绩麻主要运用嘴、牙齿劈线,并在膝盖部位用手进行搓捻;日本和中国的绩麻工艺差距不大,主要用手进行劈线、连接,然后进行搓捻。通过韩、日、中不同的绩麻技艺展示,参会嘉宾对三个国家的绩麻技艺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韩、日、中三国绩麻技艺工作坊
韩国人间国宝方莲玉女士在展示韩国绩麻技艺
日本麻织物专家桥本薰女士在展示日本绩麻技艺中国荣昌匠人在展示中国绩麻技艺绩麻成线,以待成布
与会嘉宾在荣昌区海棠麻纺织有限公司参观
图右下为与会嘉宾观看韩国人间国宝方莲玉展示绩麻技艺
对话会议篇
年11月27日上午9:00,重庆荣昌传统工艺振兴论坛“麻缕?再造”夏布文化对话活动开幕式在夏布小镇信息发布中心二楼会议室隆重举行。此次对话活动由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院长、重庆荣昌传统工艺工作站站长关立新主持。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菊华,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钟建波,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仲丛生先后致辞。
关立新
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院长
仲丛生
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
刘菊华
重庆市荣昌区
人民政府副区长
钟建波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
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加合夏布被授予"重庆荣昌传统工艺工作站培训基地“
图为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仲丛生、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钟建波
授牌给加合夏布副总经理叶锡
此次对话活动分为三个小组,从夏布历史文化、夏布材料工艺、夏布设计创新三个角度进行讨论。以下是此次对话活动专家重要发言。
夏布历史文化
廖正礼
重庆市荣昌区非遗研究专家
廖正礼作为荣昌地区的非遗研究专家,对荣昌夏布有很深的了解和认识。他的演讲从夏布名称来源有两个原因讲起,一个原因讲到夏布产生于夏朝,被称为夏布;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其本身吸湿透气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夏天,因此被称为夏布。荣昌夏布历史悠久,唐《元和郡县志》载有“昌州贡筒布、斑布”。《太平寰宇记》亦载“昌州产斑布、筒布”。既是特产,又作为贡布,说明昌州自唐宋以来麻布的编织技术是比较发达的。荣昌夏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这里的劳动人民为传承夏布织造技艺编写了《夏布神歌》,朗朗上口,为后人对夏布织造技艺的认识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李宏复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宏复以实地考察荣昌的传统技艺结合自己多年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切入关于“麻”的主题。由“披麻戴孝”中的“麻”文化结合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随葬品丝绸帛画,引入到随葬品的物质文化中关于“麻”的项目的开发,结合中国的“孝”文化与当今的资源与平台,做一场用麻布为主题的丧服文化的服装秀,在创新和文化方面都可以引起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