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墨香
每天早7:00
推送中医药干货盛宴
//
喜欢就置顶我,方便您找到我
乌梅三豆汤预防温病的意外疗效
——白发转黑,数年高血压症亦愈
年3月16日,滕老师给我讲了服乌梅白糖汤合三豆饮的一个案例。
年冬,甲型H1N1流感盛行,我曾给她推荐服乌梅白糖汤合三豆饮,可以预防甲流感。
乌梅、白糖、黑豆、绿豆、黄豆各30g,文火煮2小时,日代茶饮。
她又推荐给了许多朋友,其中有一位清华毕业的高老师,男,40岁左右,耐心服用了1个月,初服思睡,常觉困乏,渐精神好,头发转黑,数年之高血压症亦愈。又服至现在已4个月,体重由85kg减为80kg,精神甚好,原来脾气暴躁,现在脾气却变温和了,其同事、家人及其本人都觉奇事。
这位老师把此方,至少推荐了位朋友服用。
按:此汤能平肝木之疏泄,收敛相火。初服时,外散之相火收降,故觉困乏,但此火收藏于命门,元气渐足,故精神好转,头发转黑。高血压症亦属肝木疏泄失常之症,此汤能平木气之疏泄,故血压复常。情志易怒,亦是肝木疏泄之病,故肝木复常,脾气亦转温和。
乌梅白糖汤三豆饮的临症应用
——这些食品如何能治病
温病危重医案一例
黄某某,男,5岁,广东湛江人。8年2月1日,我接到湛江一位医生张宏炳的电话,为一位患孩求助。
发病于7年12月26日,发热,在当地诊所按感冒治疗4次,8年1月4日,高热昏迷入院治疗,诊为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经退热及抗生素治疗无效,医院治疗,降颅压、退热无效。至8年2月1日,已高热31天,浅昏迷23天,白天37.5℃,夜里10时至次日8时,高热41~42℃,昏迷,抽搐,少量脑积水,已严重手脚变形,病危,医院。
其家人已决定放弃治疗,现在旅馆住。经张医生诊视:现昏迷,抽搐时作,吸氧,插胃管,手脚变形,舌苔黄腻。无汗,大便4日不通。余况不详。
按:根据张医生介绍的情况,我有如下考虑:
一、可能是传染性疾病,应防传染。二、本属本气自病,屡经清热,阳气、中气大伤,至夜则阴寒之气重逼阳越于外,应固护中气、元气为主。三、醒神开窍,兼清定上焦之热。四、通大便以泄邪热。五、邪热闭阻阴阳交通之路,少阳及阳明、太阳同病,内则少阴与厥阴同病。拟乌梅汤三豆饮顾中气,四逆汤回阳,麝香牛黄熊胆醒神开窍,泻心汤用麻沸汤浸取清气以清上焦之热防伤中下焦,大柴胡以清少阳之邪热。
处方一:乌梅30g,黑豆30g,黄豆30g,绿豆30g,炙草15g,枳实15g(后),桔梗15g,川尖贝15g(捣),知母30g,柴胡45g,生地30g,鳖甲30g,生山萸肉30g,干姜30g,生附子10g,高丽参10g(冲)。加水ml,文火煮2小时取ml,3小时1次,日夜连服,二剂。
处方二:牛黄1g,麝香1g,熊胆1g,粉冲,24小时至36小时服完,一剂。
处方三:大黄30g,黄芩30g,水浸半小时,煮开2分钟,取50ml,分2次服,一剂。
先同服第一、第二方,服2小时后,再服1次第三方,得大便止后服。
8年2月2日9时来电:2月1日,服第一、第二方后2小时,睁眼看人。中午有意识张嘴。第三方服1次下午泻大便2次,今(2月2日)早上有1次成形大便。晚上发热,体温39.9℃,时间变短,头部有微汗,抽搐减弱。
前方又服1日,2月3日昨(2月2日)夜1点前未发热,1点至晨4点,403℃,头颈部有汗,有轻微抽搐。今日(2月3日)7时退热至38.5℃。睁眼次数较多,能听懂父母讲话,能配合吃药,并能吃流食。睡中咬牙切齿之现象消失,早上有1次成形大便。
处方:乌梅30g,薄荷5g(后五分下),三豆各30g,炙草15g,枳实15g,桔梗15g,川尖贝10g,生附子10g,干姜30g,生山萸肉30g,高丽参10g(冲),麻黄7g,辽细辛23g(后十分下),生半夏45g,生姜45g,止痉散6~3,牛黄1g,麝香1g,熊胆1g,粉冲48小时服完。
8年2月4日8点半来电:昨天(2月3日)已神志清醒,中午已去除胃管,能自己进食,食纳增加。下午张医生为其拍照时,他正在看电视。
夜里1点多开始发热,体温399℃,时有轻微抽搐,头部、颈部有汗,至今(2月4日)早上8点退至38℃。
今早精神食纳大增,进粥一碗。守方,一剂。
2月6日,接到2月7日夜体温386℃,6日晨6时至8时,385~39℃,方中去枳实、川尖贝、桔梗。
2月7日8点40分,接到凌晨2点开始发热402℃,无抽搐。3点时37℃,5点时382℃。头部出汗、颈部出汗如蒸汽。方中加桂枝23g,杭芍46g,生姜23g,大枣6枚,一剂。
按:
意在用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以缓解手脚拘挛。2月8日,手脚拘挛有较大缓解,持续好转。凌晨1点时,39.9℃,其他时间37.7℃,药减量。(此例一直未能面诊,后失去联系,病情又恶化。)
按:
彭子以“乌梅白糖汤、三豆饮”为治温病的良方,开始有些疑惑,这些食品如何能治病?
我的一位嫂子现45岁,给我讲她的一段病史:20岁时于部队服役,患高热,20余日不退,青霉素用了很大量亦不能退热,几近昏迷,惊搐。忽思食西红柿,季节值西红柿尚青,味极酸,食2枚,不料高热忽退,众人惊奇不已。此温病相火外散而发高热,虽20余日亦属相火浮游在外,酸味能收敛相火故热退。
我故乡河南濮阳亦有食酸汤面叶治感冒发热之方法,与彭子酸收相火之理相合。
由此想到乌梅白糖汤治温病高热之理不虚也,彭子治病之圆运动理论非常精妙,故能化腐朽为神奇,以寻常食物之性味为药而能消病于无形。
以之治冬春外感发热,用乌梅白糖三豆汤合方加绿茶、薄荷,效甚佳,特别适用小儿。若咳加杏仁、炙冬花。
年3月28日,安某,女,13岁,北京人。外感3日,恶寒无汗,发热咽痛喑哑,乏力疲累嗜卧,咳有黄痰,不易咯出,不思食。脉数模糊,舌尖赤,苔白。
处方:乌梅30g,黑豆30g,黄豆30g,绿豆30g,冰糖30g,银花10g(后),连翘10g,桔梗15g,生甘草23g,麻黄10g,薄荷10g(后),生姜45g(切)。服后温覆取汗。服一剂后,次日早诸症痊愈,唯稍咽痛。
汗出当风外感高热
年4月23日,张某,男,15岁,白天体育考试,出汗甚多,当风脱衣消汗,感冒风寒,身痛发热。
乌梅、三豆各30g,生姜45g(切),带须葱白4茎,红糖一把。服后覆杯取汗,高热立退,次日正常参加考试。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选自《圆运动古中医临证应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由“杏林墨香”订阅号独家发布。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杏林墨香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