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案上摆放的这些物件,并不是把玩的手串、挂件,而是主人从各地搜罗来的老药香。
除了常见的熏香、塔香,把药香粉末压制成珠子,串成手串、佛珠随身携带,是古人常见的用香方式,紧急时还可以食用。
李时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药香手工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
李时亮的家族是个“药香世家”,清朝时在紫禁城内为皇家御制药品、香品。慈禧太后佩戴的一串佛珠,就是用香粉压制成的香珠串。
在古代,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被称为“四般闲事”。
文化大革命期间,香品被视作封建迷信的残留,明令禁止。
李时亮一家连夜在院子里挖了个大坑,家里各种与药香相关的器具,能砸的砸,能埋的埋。只是,谁也舍不得毁了那个祖传的大药柜。
同仁堂往紫禁城里送丸散膏丹,而李时亮家送香和胰子。
于是,家里人想了个办法。把药柜倒放在给牲畜做饭的厨房里,一半用石灰没进墙里,伪装成切菜的案板桌,这才得以保存。
这个药柜现在就被陈放在李时亮位于大连的制香基地,它身上密密麻麻的菜刀印,见证了这个药香世家曾经经历的风雨与沧桑。
年,在拍卖会上,李时亮以元起价的“七日香”最终竟然以6万元的高价成交,是起拍价的15倍,成为了拍卖会上一匹黑马。
一款6万元的药香到底神奇在哪里?
李时亮祖传制作药香的香方
七日香是一种节律香,7天是人体血气的一个循环周期,通过七天不同的药香熏燃来达到调节身体的目的,这种香的名贵在于工艺的复杂。
祖上传下的制香工艺是宫廷秘制工序,共计有八大项:“切、捣、压、洗、煮、治、揉、晒”,几十道工序,全部手工制作而成。
第一步:选材世界上各种香料因产地不同质量亦相去甚远,通产地香料如何甄别优劣是关键。
第二步:炮制香料在应用或制成合香前需进行加工处理,炒炙用文火,炮制则用武火急炒,或加入沙子、蒲黄粉等。
第三步:研磨将粉碎后的香料加水研磨,香末飞入水中,故此工艺名为水飞。研磨后可待浆液沉淀后晒干研细备用。
第四步:配伍一款品质卓越的香品其香方配伍是关键。单方香料如何使用,合方香料如何配伍,是一门高深学问。
第五步:手制成型手制成型工艺要求较高,依照需要可制成不同的形状。
第六步:包装收藏香品需根据香料的属性特点选择容器。如水麝忌暑气、波律忌潮湿等,同时也要便于时时开合查看香品。
年“非典”爆发,李时亮深切地体会到了药香的潜力。
那一年病毒肆虐,人心惶惶,街坊四邻,包括街道办事处都找上门来讨香。李时亮从外地进了一批原料,在机场就被抢光了。
香料难求是李时亮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且不论名贵香料,就拿制作手工香的天然粘合剂榆树皮汁来说,如今都已经十分少见了。
他们也曾试图寻找一种替代品,但是前后试了二十多种,不是粘合效果不理想,就是味道不对,最后只能选择从东南亚一带进口原料。
就算原材料全部具备了,一款好香要想发挥最佳疗效,还要窖藏陈化一年左右,所以每年的产量也就30多种香。
李时亮的母亲与外祖母。与香方不同,制作药香的祖传技艺,主要依靠代代口耳相传。
近一两年,李时亮的药香渐有名声,找上门来拜师学艺的人络绎不绝。
但是,能沉下心来学习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没几个。从《黄帝内经》读起,再到学习制香技艺,就算是两三年,学到的也只是皮毛。
做香也很辛苦。李时亮从晚上子时开始制香,做到凌晨5、6点休息。
因为香是阳燥之物,子时按照中医八卦来讲是一个复卦——“一阳来复”就是阳气开始从大地慢慢升起的时候,这时制作香才能保证有很强的正气。
小小一炷香,竟蕴藏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品香识人生,青烟数折,道路亦如是。辗转反侧,上下求索,疑似山穷水尽,转角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