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慢慢教618

治白癜风用什么药 http://pf.39.net/bdfyy/bdfyw/180412/6162073.html

2.1.2桂枝汤禁忌(2)药势杏仁

6.18桂枝汤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需识此,勿令误也。若酒客病,亦不可予桂枝汤,得之必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刚刚在课堂上讲到这个断食疗法,同学有没有听到这个药理啊?就是不要用太寒的蔬果,而且断食疗法你一天就喝那CC的果菜汁就好了,你不要再加,加很多的水,懂不懂?就是重点是不可以喝太多水,不然的话你不会因为断食疗法而燃烧起来,就是这些基本功哦,这些东西都做到了才会比较有效果。那如果你的断食疗法用的是非常寒冷的小麦草汁,然后每天又喝很多的水,那我看你就烧不起来,就纯粹挨饿而已噢,那就没有用啦。

那接下来呢,我们再来看下面一条啊,这个前面一条,我们刚刚看的一条他说“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张仲景会认为那些不合道理的医疗方法都称之为“逆”啊,就是不温驯的治疗方法啦,那这个,应该说是离经叛道的治疗方法。

那再来呢,他在讲几个用桂枝汤的时候要记得的事情,他说啊“桂枝汤本为解肌”,这个桂枝汤的药性呢,它本来是用来清除呢人体最表面一层的风邪,那这个,“肌”这个东西啊,同学现在不要一看到肌就想到人的Muscle肌肉什么的,古时候的人呢,“肌”这个字的意思就是皮肤啦,像唐朝传一些汉字到日本去,像日本现在说的皮肤(ひふの)就是写“肌”这个字,日本的那个化妆品有一个叫做“雪肌精”对不对,那也是擦了之后皮肤会白白的美美的,不是说用下去会长肌肉对不对?所以“肌”的话,古文的意思是皮肤。也就是说桂枝汤它所治疗到的这个风邪呢,是在人体最表面的轻轻的,所以称之为解肌。那如果是麻黄汤,我们称之为发汗,因为麻黄汤那个风邪被我们的皮肤紧闭的毛孔束在人体里面,你必须把那个汗发出来才能把那个寒邪推出去,所以麻黄汤的力道就比较强。那他说如果一个人呢,“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也就是说桂枝汤你要给他,他一定是要他的皮表是松的才能用,这个皮表松的人的特征呢就是他的脉是浮而且松松的所以称之为“浮缓”。而他的皮肤表面的状态一定是皮肤是有汗,有汗就是所谓的“身润”,就是当你把这个人,这个病人来了你给他加几件衣服或者裹一下棉被,你会摸得到他的皮肤,你摸下他的后背或者脸颊或者额头会有湿润的感觉,那如果是那个皮肤表面都紧束的麻黄汤症的话,那你给他盖被加衣服什么的,他的皮肤摸起来都还是干干的,这个一定要分得很清楚。因为如果是皮肤表面紧束的麻黄汤症,你给他吃了桂枝汤,发不出来反而在里面闷烧,那人会受伤,所以这是一个一定要知道的事情。

所以就不可以,如果是脉浮紧,而发热,汗不出,发热是通常都会有的啊,那汗不出的人,一滴汗都没有的人,皮肤不湿润的一定不可以给桂枝汤,他说“常须识此,勿令误也”啊。像这个“常”呢,我们说,我们现在俗话说“常常”对不对?那我们俗话说的常常只是说,三天两头就叫常常,可是单独一个“常”字在中国古文里面是指说恒久不变的对不对?所以是分分秒秒都是如此。所以“常须识此”的意思就是说啊,你任何一秒钟都不可以忘记这个规则啊,就是你到死都给我记得的意思啊,就是这样子讲得很重。因为我们这边才刚开始学《伤寒论》,是一个最基本基本的地方,如果连这里你都要乱搞的话那你后面就不必学了。因为你以后,如果你要乱搞的话,那伤寒方每一个方都可以让你当杀人魔王啊。所以就是你现在一定要很乖很乖的,桂枝汤跟麻黄汤什么时候可以用这个,什么时候不可以用这个,都要很清楚,不可以搞错。所以这段话还讲得蛮重的。

另外它这个“若酒客病”啊,在宋本是断到另外一条,这个桂林本就合到同一条,他说“若酒客病呢,亦不可与桂枝汤”那这个宋本没有这个“亦”字啊,宋本是分成两条所以就没有这个亦,那这个合成一条的话就加个亦字这样子,他说你不可以用桂枝汤,“得之必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这是在讲什么啊?药理来讲的话,我们中医会认为啊,喝酒会增加人体的湿热,而如果人体里面有很多的湿热的话,那桂枝汤一下肚啊,它里面的那个甘草会把湿热都粘住,而里面的生姜跟桂枝都会增加湿热的那个严重度,所以它的那个药不但不能去医病,反而被你身体原来有的大量湿热吞下去了,所以会增加你身体的湿热,于是增加了湿热,那个胃里面忽然之间湿热增加,人就可能会呕吐,因为忽然之间胃变热是有热呕吐的。像我们从前说葛根可能治的呕吐就是热呕吐,那,那这是以药理来讲啊。

那另外我们要讲到什么叫“酒客”,我们说《伤寒论》说什么家什么家对不对,这个“风家”就是很会怎样,很会中风的人叫风家对不对?那这个酒客是什么东西呢?中国人凡是有客啊必然有主啊,有主才有客,所以呢,这个人叫做“酒客”,就代表呢“酒”是他的主人啦,大概是这个意思。所以呢这个酒是主人的人呢,怎么样的可以叫“酒客”啊?我最近几年,最近两三年比较不常遇到酒客了,但是倒常遇到水果客,就是他不吃水果活不下去的。那记得几年之前吧,有遇到过一个人他是,他的痔疮啊是有七颗,然后呢七大颗痔疮,每次他上厕所的时候那七颗痔疮就像一串葡萄一样挂到肛门外面,就是非常可怕的状态,那好像什么事情聊到可以用中药医啊,那我就说,如果你要医好这个痔疮呢就得戒酒,因为他是拼酒,很爱拼酒的,每天都要喝酒的人,他一听就说那我留着痔疮好了,我要喝酒,这样大概就是酒客了。所以就是天天都要酗酒的人呢,他身体里面积蓄了大量的湿热,那所以呢就不能用桂枝汤,这是一点。那同学啊,这是一个,人有这种很严重的体质的时候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相对来讲如果你今天是参加朋友的喜酒,喝了两三杯,那回家受了点风,发现自己变成桂枝汤症了,这个时候要怎么办?那其实如果你不是一个酒客,这时候你还是可以用桂枝汤的,可是如果你用了桂枝汤,你身体里面的酒气会跟桂枝汤合到一起,那桂枝汤的效果会变成很诡异,所以要用一些解酒药来帮助这个状况。

那么我们虽然前面有讲到说葛根是很好的解酒药,可是这时候不能用葛根,因为用葛根的话,那个酒气被葛根拉过去的时候,还是会,葛根可以单独用来解酒,可是用桂枝加葛根汤时候,那酒气还是会被拉到桂枝汤的结构里去,所以桂枝汤还是会变成带着湿热跑的一种药性,那样不行,所以都要用在胃里面就能解酒的药。那从前的朱丹溪治这个CASE呢留下一个方法,就是用一种叫做枳椇子啊,这个药又叫做鸡距子,那这个,这种药呢就是一种直接吃下去以后,酒在肚子里面会比较分消掉的一种药,像如果,同学有的读过《本草备要》的话,就会看到说什么如果家里面放枳椇子或者屋外有这个树的话,那家人酿酒都酿不出来啊,所以它有一种很奇怪的磁场会克制这个酒。

会克制酒的这种东西除了枳椇子还有一种就是麝香,那有一种,麝香里面有一种很好的麝香,是一整大坨的,一整大坨的的那个麝香称之为当门子,那这个,如果有同学度过那什么检特考用书要背的话,可能会在某一个条文下读到说当门子怎么样,当门子怎么样,其实当门子就是麝香啦,大坨的麝香。那这类的东西都是能够把酒气分消掉的。所以呢,你在一贴桂枝汤里加个几钱的枳椇子啊把酒气分消掉,那这样子的桂枝汤就可以用没有关系,这是指偶尔渴酒的人可以这样用,但是你是常期喝酒的体内酒精浓度很高的人那就不能啦,就不太能用桂枝汤,可能要用其他时方吧。

那这个,张仲景呢,他没有特别提到这个药理跟酒的药理,他倒是想的很单纯嘛。他说“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就是喝酒的人啦,凡是吃了这个甜的东西都会增加他的满闷的感觉,以致于很容易吐。那这个其实这个东西都是一个互补的现象,就是清朝有一个剧作家写剧的啊,剧作家叫做李渔,那李渔呢他写过一本书啊,等于是古时候的生活智慧王,就是在家里有很多DIY啊可以怎么样啊做鱼缸做窗帘啊那种,写过那样一本书叫做《闲情偶记》,他在《闲情偶记》里面就写说:如果家里有访客来的话,那你会知道会有些客人喜欢喝茶有些客人喜欢喝酒,可是呢,你如果爱喝酒的客人你给他端茶过去他就会很委屈对不对,他就觉得我对朋友要很好,所以不能端错,可是呢不能端错也不能问,因为中国人都是这样,你问他要喝酒还是喝茶,他会说没关系白开水就好,所以就会,又不能问,他就想用一种方法试探他的客人,好让他不会做一个失礼的主人。那他试探的方法就是,端着一盘点心,里面呢一半是咸点心一半是甜点心,然后看那个客人抓哪一种起来吃,他说凡是喜欢爱喝酒的客人一律都是抓咸点心,爱喝茶的客人一律是抓甜点心,屡试不爽啊,这样子。

那,其实这的确是满有道理的,因为茶是一个比较刮肠胃的东西,所以喝茶喝太多的人肠胃会有一点虚的,那刮肠胃的东西你就需要吃甜的东西来柔润肠胃,这是一个互补,相对的,爱吃甜食的人肠胃滋腻了,也会比较喜欢喝茶来把它清一清对不对。像我奶奶从前就常常讲说,你看那些广东人啦,每天都很会吃,每天都不会胖,因为他们饮,吃饮茶,喝很多茶,所以就不会肥,这样子,他们就这样子说。所以呢,茶跟甜食是一个很好的互补的食品。

那喝酒的人呢,因为酒会增加人的湿热对不对,那咸的东西能够把湿气拔掉,那拔掉以后剩下的热气就很容易散掉,因为湿,湿跟热是纠结在一起的时候是散不掉,拆开来以后都很好散,所以呢身体里面湿热之气多的人就吃一些咸的,把那个湿气排掉人会比较舒服,所以爱喝酒的人就会比较容易配咸的东西,你像如果大家在外面喝酒的时候是不是都比较会配咸点心,有没有人喝酒的时候喜欢配黑森林蛋糕的,喝红酒也是要配chees嘛对不对?喝红酒如果你配巧克力蛋糕的话那味道很烂,红酒会喝起来像醋一样难喝对不对。所以就是基本上没有互补性啊,所以张仲景,张仲景是从这个角度来立论,就是说如果一个很爱喝酒的人你给他喝这种甜甜的桂枝汤,那他基本上他根本身体已经撑不住了,已经很湿热,身体再加这个甜腻的药,又是大枣又是甘草什么的,那根本没办法,所以他这样子说啦。

所以就是,张仲景的这个,对人的这个看法啊。那我们喝了酒之后就同时用解酒的枳椇子再配桂枝汤。

那另外呢,那这个喝了酒会怎么样噢?这里有个二十条,我们先跳过去看一下二十条,他说:“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就是这样子噢,如果我们呢吃了桂枝汤而吐了,那这一条其实大部分的注家都是把它当作是后续解释前面的桂枝汤,酒客喝桂枝汤的那个case,就是说如果你的身体里面的酒精浓度很高,也就是里面的湿热之气很多,那你吃桂枝汤等于是帮你身体里面的湿热之气点上火,那点上了火之后,湿热之气就会在里面造成一种可能是发炎或者是化脓或者是溃疡的状态,那如果你的胃里湿热之气很多,一吃了桂枝汤,让他的湿热之气爆了,那你的热里面可能就发炎,然后发炎就会有脓,有脓的话那你呕出来的东西里面就会带一点脓血,就是会有这样的现象。

当然这个绝不是每一个喝过酒的人吃桂枝汤都会这样子,而是说如果你这个人的湿热真的有到那么多,多到吃桂枝汤会吐的程度,那就有可能后续就会产生这种胃发炎而有脓血的情形,当然这是一个很少很少的case啦。那为什么他特别写在这里面,或许汉朝人的生活,张仲景的周遭有酒客啊,因为这个《伤寒论》基本上就是一个临床的记载,所以可能张仲景他的身边真的有这种酗酒的人呢然后喝了桂枝汤有这个状态然后就写上来,所以我们不能说他说得不对,只能说我们现在的社会啊好像比较少这样的cas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xianga.com/sxrz/47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