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麝香膏药

北京扁平疣专治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8813130.html

一、

菜场,家家户户每天都离不开的地方。

每天一早,摊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菜场的周围,路上是买大饼油条的、卖帽子围巾的摊贩,路边是小饮食店“沙县小吃”,小服装店有几大箱鞋子放在门口人行道上,每双20元,不顾血本大抛卖......热闹得很。

菜场西头的路边到有一个清静点的去处,叫做什么“堂”的“国际养生”会所,不看它也只一间小门面,据说是一家“国际的”连锁机构,在美国、法国都有分店。王阿姨和张阿姨、李阿姨坐在里面的“理疗椅”上享受着,还有赵阿姨、钱阿姨、孙老太、吴老太、周老伯在排队等候。

单说王阿姨之事,先说她先生陈老伯:

陈老伯浙江鄞县人氏,虽已过花甲之年,头发已经花白,额头上也多“电车轨道”。但人还精神,皮肤白净,耳聪目明,人略显瘦长,倒也给人清秀之感。陈老伯还比较注意外貌,头发总是梳得整齐,尽管已经不多,衣服虽非名牌,但穿着颇为得体。比如晨练,虽只是在小区绿地打打太极拳,陈老伯也一定换上运动服、运动鞋,到街道老年活动室跟几位书友切蹉书法,也必定穿戴整齐、皮鞋擦亮。陈老伯之所以如此,或许与其工作相关:陈老伯退休前在银行上班,几十年兢兢业业,还曾当过一个分理处的主任。陈老伯待人友善,也许因为他的职业习惯,“来的都是客”,所以与亲友、邻里甚是亲和。

陈老伯夫人,即王阿姨,原是他银行的同事,精于理财、亦擅持家,王阿姨早两年退休,退休后对陈老伯的生活更是照顾尤加。陈老伯能够光鲜整洁,自然也有夫人的功劳。

陈老伯血压不高、血脂正常,在老年人中並不多见。陈老伯唯一的健康问题是就是欢喜抽个烟,这个嗜好,从年轻的时候就有,至今已经有了40多年的烟龄。上班时不能在工作场所吸烟,只能在休息时跑到外面吸两口,略微解解烟瘾,下班回家,夫人也不愿他吸烟,所以吸烟不算很多。

退休以后情况不同了,夫人也认为抽了一辈子烟、也戒不了了,反正已经人到老年,也就不那么叮得紧了。陈老伯吸烟量逐步有了增加,大致上一天一包不够一点。陈老伯近年常常有些咳嗽,有少量痰,自然是长年抽烟的结果,也没十分介意。

过去也曾试过戒烟的事,小女儿买来过戒烟糖、戒烟贴,似乎也无大作用,当然,也没十分地坚持。等到退休了,夫人、女儿也都不坚持要他戒烟的事了。

二、

却说陈老伯所住小区附近有一菜场,方便民众,自是市政配套设施。随着经济发展,民众需求多样,于是菜场周围又开出了一些小饭店、服装店、杂货店、水果店之类,买菜同时也买些日用之品,人皆称便,倒也罢了。

去年,菜场西头却又开出了一家叫什么“堂”的店,橱窗里放了些葫芦和坛坛罐罐的东西,还有一张大大的太极图。门口坐了个穿了件皱皱巴巴白大褂的小青年,还有张小台子,台子上有只血压表,说是给人免费量血压的。

既然免费,于是到菜场买菜的老太太、老阿姨们都来量血压了。这时店里的营业员来了,都是些二、三十岁的女青年,满脸堆笑,口称“阿姨”,欢迎大家店里坐坐。众人菜场转了一圈,手提着装得滿满的塑料袋,正好乐得进来休息、休息。

于是营业员们便介绍她们的商品,诸如峰胶、灵芝、虫草之类,原来是家卖保健品的店。她们还会主动服务,看见瘦的,说她胃肠不好;看见胖的说她胆囊有问题;不胖不瘦的说她“血粘度高,要预防脑血栓”;有老先生来,就说他肾亏。据众人反应,说得大多“蛮准”。解决之法自然是买她们的保健品。

她们的保健品品种繁多,几乎能包治百病。要是你说曾用过无效,她会介绍你另外一种,店里没有的,她们会为你进货,甚至送到府上,服务绝对周到,自然价格不菲,但在追求健康的大旗之下,花点钱,也很有人觉得值。所以这什么堂开张以来,还颇有人气。

王阿姨每天去菜场买菜总见它门庭若市,少不了生了好奇之心,一天终于踏进它的店堂,却见本也认识的张阿姨正在店堂里坐在一张椅子上闭目养神,一付颐然自得的神情。据张阿姨说这是一种理疗椅,这椅子上的磁石,能发出超声波,韩国总统也用的,每天坐上半小时,能治十几种病云云。张阿姨做了几次,胃口好了,睡眠也好了。还说有个老先生本来都不能走路了,由别人用轮椅送来,做了几次竟能完全自由走动了,连脚上的灰趾甲都好了。张阿姨知道王阿姨有腰酸背痛的毛病,于是劝她也来做这“理疗”。

在旁的营业员看见火候已足,便道:

“这腰酸背痛是骨质疏松之故,要吃她们公司老总发明的国家专利产品某某堂补骨丹,再加上做这理疗绝对有效”。

据说这补骨丹皆由名贵中药组成,本是宫廷秘方,慈禧太后都用过。现在被她们老总开发出来,为广大老年妇女服务了。一疗程原价3万元可以服用半年,为欢迎新会员可以七折优待,因为是老会员介绍,所以再优惠为六折,另奉送理疗十五次,这种优惠力度今后不可能再有……

王阿姨被说得晕头转向,竟答应了下来,因为身上没带那么多钱,上小菜场也没带信用卡,于是被要求付了元订金,做了一次“理疗”又拎回一大箱子什么补骨丹。自此王阿姨每天去做理疗,在家吃补骨丹,似乎腰部酸痛的情况多少好了一些。

三、

一天这个什么堂的“店长”说有大喜讯:明天下午他们重金请到一位国医大师,大师原来只给中央首长看病的,因为是她们总裁的朋友,所以被请来为本店的高级会员诊脉,判断体质属性,好对症调养,真是机会难得。王阿姨虽还不是高级会员、按消费多少定级只是初级会员,但店长表示可以加个名额给王阿姨。

次日下午王阿姨按时而至,果见一位老者,穿了一身对襟中装、黑色小圆口布鞋,在为人把脉,这人微胖,头顶到是秃了,胡子有一把,看上去六、七十岁样子。不过他自称今年整九十,据他自己说之所以看上去尚年轻,皆是调养之功。他说他曾在深山修炼、並得高人指点。

给人诊脉之后,多称是肾亏、脾虚之类,关照要抓紧治疗。不过中装老头强调:

“如今环境污染,一般药材都已疗效不佳”。

但用他的方子做的丸药,因为特供首长服用,药材精选,疗效可靠,不过数量有限,因为中央管得很紧云云。

“首长保健医”一走,店员搬出几箱叫做“天地精华大补丸”的中药,说是便是特供首长服用之保健药,还特别说明男女皆宜。每箱1万2千元,现优惠于本店老客户,若购3箱,则每箱1万元即可。

王阿姨上次为自己买了一万多元保健品,心里觉得有点亏了她先生,忽然想到既然男女皆宜,何不买了回去让先生也进补、进补,便问道:

“肺虚好补吗?"

王阿姨在这里脾虚、肾虚听多了,心想先生常常有些咳嗽,一定是“肺虚”了,故无师自通问出此言。营业员答道:

“当然好补”!

于是王夫人约了李阿姨、赵先生3人合买了3箱,得到了每箱便宜元的优惠。当然谁也不问这一箱子药本该是多少钱?更没有人问它的批准文号。

王阿姨买了一箱大补丸回去,交给陈老伯,说是中央首长用来补肺的,吃了肯定好。陈老伯做了一辈子银行行员,最后还做过一个不大的主任,但在家不理财,一应钱财事务悉交妻子打理。妻子买了一大箱补药来,说是给他补补肺,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自然也不问价钱、不问功效,只是心想“首长保健药”之说未必是真。

陈老伯按规定服药,吃了两个月,似乎也无多少改善之处。不过自知这咳嗽有痰乃抽烟所致,既戒不了烟也难怪药不好。又两个月,这一箱“首长保健药”也吃得差不多了。王阿姨又拎回一箱,让陈老伯继续再吃。

四、

银行退休职工要举办书画展览,陈老伯积极参加,每天在家挥毫,要多中选优,选出几幅自己满意之作参加。这书法之中,除蝇头小楷外,书法家写字,不像常人用腕力,而是悬着手腕、用臂力挥毫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较大的幅度内挥洒自如。两个星期下来,宣纸写掉几刀,陈老伯也有了几幅自觉满意的作品,装裱之后,又在其中选了两幅送展,结果大获好评,一幅行楷“沁园春.雪”,还得了个二等奖,自是皆大喜欢之事。

陈老伯觉得右侧肩膀有些隐痛,好在並不严重,心想定是前一阵子写字过多所致,便暂停练习书法,只在家中看书阅报。又过了个把月,未见好转,似乎反而又重了一些,便说与夫人听了。

王阿姨此时已是这什么堂的中级会员,可以常去它店里听保健讲座、做什么体质测试,一来二去,跟这些营业员也熟了,加上这些人阿姨长、阿姨短地叫得亲切,有时还送点小礼品,诸如一小包熬粥的杂粮、一把梳头的牛角梳之类,反正都是有益健康的好东西,时间一久,王阿姨竟把她们当成医生了,便道:

“我家先生肩膀痛.....”。

话还没说完,马上就有个年纪较大的营业员接过去说:

“这是气血不和、经络不通。中医说不通则痛嘛”。

王阿姨对于这气血是如何不和、经络又为什么不通的,並不了然。

这营业员又说:

“我们店里有一种膏药,含真正的麝香,能活血止痛,效果极好,现在外面药店里的膏药,哪有真麝香?”

见王阿姨将信将疑,便又说道:

“先送你一张拿去贴,有效再买”。

话说到这个份上,王阿姨自然信了。拿了一张“真正的麝香膏药”回去贴在了陈老伯的肩上。贴了半天,就问好些了吗?陈老伯难拂夫人好意,又听说是“真正的麝香”,还真觉得似乎好了一些,王阿姨一听大喜。马上就去买了一箱,共40张,元,优惠为元,拎了回来,每天换贴一張。贴来贴去,陈老伯疼痛依然。心中生疑:会不会只有头一张是真麝香?

女几回家,看到老爸肩上贴了膏药,便问所以,王阿姨如此这般地告知。

现在许多青年,凡事只信网站,听罢上网一查,马上有了结论:肩周炎!网上说这肩周炎多见于老人,可以服些消炎止痛药,还要做“爬墙”锻炼,其法是面壁立于墙前,患肢上举,以中指、食指在墙面上向高处“爬”去,逐日向上、可治。乃告知其父,陈老伯依言,既贴膏药又“爬墙”。

五、

膏药将贴完,墙也每天爬,但陈老伯症状不见减轻。这才想起去看医生。

王阿姨陪医院,排队、挂号、候诊。

一位骨科医生问了几句,又让陈老伯抬抬手,便开出摄片单,叫拍右侧肩部X光片。这过程就像报上讲的等了两个钟头,看了3分钟,一点不假。

片子一拍,问题来了:右则第二肋骨有病理性破坏,右肺尖部有肿块影。“病理性破坏”、“肿块影”,陈老伯虽不甚了然,但心中有了不详之兆。拿到拍片结果已是中午十二点半,再去找那骨科医生,那只看了3分钟的医生还在,还有4、5个病人设看。王阿姨挤了进去,又被那几个候诊的病人数落了一番。这骨科医生看了一眼片子,只半分钟,便道:

“去看肺科”。

王阿姨再要问什么,那位正在被骨科医生看着的病人生气了:

“叫你去看肺科,还噜苏什么”。

王阿姨无奈,也心中觉得不妙,只好退了出来,医院附近的一家小饭店简单地吃了点饭,为的是好早点再挂下午肺科医生的号。

这顿饭吃得毫无滋味,老夫妻二人相视无语,心中充满着不安。事实上菜也基本没吃,二人只是用汤淘饭,吃了两口而已。

医院排队、挂号、候诊,也是两个多小时。轮到看病了,肺科医生问了几句抽烟吗?痰里有血吗?发热吗之类的话,看了一下骨科医生叫拍的片子,也就两三分钟吧,也没用听诊器听(当然,听诊器听不出肿块的),就开了张单子说:

“去做CT吧”。

王阿姨想问什么,医生已经让下一位病人坐下了,王阿姨能问什么呢?最关键的就是担心是癌啊,王阿姨忍不住,乘陈老伯刚踏出诊室的门,立即回来问医生:

“我们老陈是不是癌啊?”

医生也只好说:“做了CT再说吧”。

王阿姨脑子一片混乱,也不知道还该问什么了。于是拿了单子来到放射科,那职员一看,便说:“下星期二下午”,王阿姨一算还要等四天,便说:

“医生能不能早点?”

职员道:“不可能,我们已经日夜加班做了,病人太多”。

也不知道陈老伯夫妇这几天的日子是怎么过的。总算挨到了做CT的日子,做了CT,却又要等两天才能拿到报告。焦急不安又延长了两天。

星期四上午,王阿姨叫陈老伯呆在家里,是怕他受不了之故,医院拿报告。这边陈老伯也估计到了十有八九,倒是怕老太太受不了,便关照女儿尾随其后。一对老夫妻在面临重要变故之时,想到的都是对方,真是可爱、可敬。

王阿姨拿到CT报告,这“癌”字竟首先跃入眼底,顿时脑子里轰地一响,人几乎站立不住。女儿一看,赶紧走了过来,扶了妈妈在旁边的候诊椅上坐了下来。把报告拿过来一看,检查结论上赫然写着:“右肺尖部肺上沟癌,右第二肋部份骨质病理性破坏,转移可能。”

女儿在中学里教书,今年28岁,还待字闺中,本也是父母的一块心病。如今父母遭遇大事,女儿义不容辞,张罗父亲治疗之事了。网上已经查过,肺癌以手术切除为治疗的首选方案,但陈老伯肋骨可能已经转移,还能不能手术?想起同事郑老医院做医生的,便通过医院的一位肺癌专家。

专家德高望重,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待了陈老伯的女儿,看了CT片,认为肺癌诊断肯定,骨转移也可以肯定。治疗方案可考虑的有二:一是放射治疗;二是手术切除肺癌及涉及到的肋骨,术后再视病理类型决定加用放疗或化疗,但此方案需先作一种叫“PET-CT”的检查,证明其他部位並无转移方可。

据说后来陈老伯按第二方案进行了治疗,效果还不错,病后生存了4年多……

又据说:王阿姨很是懊悔,不该让陈老伯贴膏药,耽搁了一段时间。

还据说:陈老伯的女儿陈老师,经医院,同事郑老师的先生索性做了月老,介绍了他的同事、一位“海归”医生与陈老师结为连理。

杨医生曰:

肺上沟癌是一种长在肺尖部的肺癌,由于较易压迫到臂丛神经引起肩部疼痛。肺癌多见于老年人,而老年人确也容易发生肩周炎、引起肩痛,两者需要仔细鉴别、方不致误,而鉴别之法便是拍张X光片。所以骨科医生看了3分钟便解决了问题,尽管病人为了这3分钟等候了2小时。当然,若是医生如果能多与病人有些感情上的交流会更好些。

卖保健品是一种商业行为,这个行业在今日之中国甚是兴旺,因为它迎合了人们追求健康的心理。尽管国家明文禁止宣传保健品有治病的功效,但事实上这些商人都在进行着违法的宣传。可惜的是许多民众都对此缺乏分辨能力。

我们不能说王老伯的肺癌是保健品吃出来的,也不能认定一定是贴膏药给耽搁了,癌才转移的。但应该指出王老伯的肺癌肯定与他多年吸烟有关,不吸烟、尽早戒烟是预防肺癌的最重要举措,广大民众、吸烟人士对此皆应有明确的认识。

生了病看医生,是天经地义之事,岂能听信别人不负责任的说法,或推荐什么治疗。互联网能给人们许多信息,需加取舍,若涉及医疗之事,还是由医生诊治为好。

原载:杨秉辉著:《财务科长范得“痔”》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xianga.com/sxrz/78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