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书籍记录的11种给药方法

白癜风的忌口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11/6159933.html

编者按:中医治病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清代医家徐大椿言:“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非特无功,反而有害,此不可不知也。”说明处方药物对证而不能奏效的重要原因,就是服药的方法不对。中医在漫长的发展史中,开创了许多特殊的给药方法,发挥着独特的疗效。本版今起将分11部分陆续刊出。 

舌下给药法

是将药物置舌下自然溶解,通过舌下黏膜吸收进而分布于全身的一种给药方法。如《金匮要略》治疗尸厥“脉动而无气”的假死现象时,用“桂屑著舌下”,以温开心窍,使心君能主神“泵血”,则气血调畅,尸厥之疾自可复苏。现代医学也常用舌下给药法治疗急症病人,如心脑血管发生意外是内科的急危重病症,处理不及时常危及生命,采用舌下给药可以迅速控制病情,争取抢救时间。研究表明,口腔的黏膜薄、面积大,较皮肤更易为药物穿透,其黏膜下有大量毛细血管汇总至颈内静脉,不经肝脏而直过心脏,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加快或延长药物的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给药次数。

滴鼻法

是将中药制成各种液体制剂滴入鼻中的给药方法。如《金匮要略》中采用“薤捣汁灌鼻中”或“雄鸡冠割取血,管吹内鼻中”,以救卒死。《千金要方》中用“捣韭根汁,澄清,以滴儿鼻中如大豆许”,治疗黄疸病症。《名医类案》中“以生姜自然汁少许,灌入鼻中”,治疗顽固性头风痛;“用生莱菔汁一蚬壳,仰卧,注鼻中”,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理瀹骈文》以食醋煎红花,令病人乘热嗅其气味,治疗瘀血闭经及败血冲心之神志昏迷。目前,滴鼻法可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如用银翘滴鼻剂治疗小儿风热感冒,有较好的降温作用;用速效冠心滴鼻剂,能达到迅速解除胸闷憋气、缓解心绞痛、减轻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的胸痛及纠正心电图ST-T改变的目的。研究表明,从鼻腔给药,通过黏膜吸收,有类似舌下含化吸收的优势,既避免胃肠消化液和肝脏对药物的破坏作用,生物利用度高,又吸收快,作用强,可迅速解除病痛,尤其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吹鼻法是将药物粉末吹入鼻中的给药方法。如《金匮要略》以“皂荚末吹鼻中”救治卒死目闭,以“菖蒲屑内鼻两孔中吹之”救治尸厥;《普济方》以黄丹、轻粉研末吹于鼻中,治疗麻疹入眼,眼生云翳;《名医类案》以栀子炒炭,研末吹鼻,可止血和苏醒神志;《奇治外用方》以瓜蒂为主制成各种适宜剂型,纳于鼻中治疗黄疸。

“鼻为肺之窍”,乃呼吸出入之门户。吹鼻以通肺气,诸凡卒死、息闭不通者,皆可用此法治疗。研究表明,气味辛窜的药物如皂荚、菖蒲、细辛、冰片、麝香、生半夏等,研成细末吹入鼻腔,通过上鼻窦的黏膜,经嗅觉神经元等结构,透过血脑屏障,药效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大脑前额区刺激大脑使其激活,从而使人苏醒,可明显缩短抢救时间,这在发生心搏、呼吸骤停的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

脐部给药法

是将药物做成适当剂型施于脐部,从而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是中医内病外治的精髓。如《名医类案》载:“膏血砂垢,每溺则其痛不可言……既而九日,便溲俱不通,秘闷欲死。王即令用细灰于患人连脐带丹田,作一泥塘,径如碗大,下令用一指厚灰,四周高起,以新汲水调朴硝一两余,令化,渐倾入灰塘中,勿令漫溢,须臾大小便迸然而出,溺中血条皆如指大。”《续名医类案》载:“一人大小便,数日不通,用商陆捣烂,敷脐上,立愈。”

中医学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与人体脏腑有着密切联系,因此通过脐部给药可以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脐部是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亦最弱,皮下没有脂肪组织,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和胸、腹静脉相连通,并有动脉分支,血管丰富,药物易通过薄层皮肤弥散而吸收入血,进而发挥药物的全身治疗作用。

耳内给药法

即将药液滴入耳内的一种方法。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心寄窍于耳,手足太阳经、手足少阳经、足阳明经等经脉均循行至耳部,耳与人身许多脏腑经络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因此,通过耳内给药,除可治疗耳本身疾病外,还可达到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疾病的目的。如《金匮要略》采用“捣薤汁灌耳中”的方法,治疗卒死目闭。

滴眼给药法

将药液滴入眼内的一种给药方法。如《理瀹骈文》以雄黄、朱砂、硼砂、冰片、麝香、玄明粉研为细末,点于眼内治疗胃气痛;《验方新编》以牙硝、雄黄、麝香研末,点于眼内治疗闪挫腰痛。中医学认为,眼睛与人体脏腑经络有着密切联系,五脏六腑之精气皆通过经脉上荣于目,“诸脉者,皆属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睛”。因此,通过眼部给药可以达到治疗许多疾病的目的。

擦牙给药法

是用药物外擦牙齿的给药方法。如《名医类案》中“生地黄、细辛、白芷、皂角各一两,去皮子,入瓶中,黄泥固济,炭五六斤,煅令尽炭,入僵蚕一分,甘草二钱,为细末”,早晚揩齿,可坚固牙齿、止齿衄。《续名医类案》中“四肢厥冷,冒不知人,牙关紧闭……先用乌梅擦牙”,使昏迷口噤患者启齿,以便于给药。

肛门给药法

包括栓塞法、灌肠法和熏洗法。从肛门给药,除可治疗肛门局部病变外,还可以治疗内、妇、儿等科多种疾病。如《伤寒论》中以蜜煎导方制成栓剂治疗阳明病津伤便硬、大便欲解不得;《金匮要略》中以食蜜作成栓剂纳于肛中,并将猪胆汁和少许食醋从肛门灌于肠内,治疗津伤便秘、欲解不能;以一味雄黄为末,置瓦中火烧,向肛熏之,以达杀虫解毒、敛疮止溃之效。

研究表明,肛门给药的吸收机理,主要是药物能够溶于直肠分泌液中,透过黏膜而被吸收,而直肠淋巴系统也是直肠吸收药物的另一途径。目前,直肠给药剂型在栓剂和灌肠剂的基础上,发展到了直肠黏附制剂,它具有药物保留时间长、刺激性小的特点。

阴道给药法

多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包括阴中填塞和洗浴两种方法。如《金匮要略》中用矾石丸和蛇床子散作成栓剂纳入前阴,分别治疗湿热带下证及寒湿带下证;用狼牙汤方煎汤熏洗外阴,治疗湿热郁积所致的外阴糜烂生疮。研究表明,通过阴道途径给药可产生全身疗效,如激素替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也有人研究将肽类或疫苗进行阴道给药。

阴道途径给药具有延长释放系统的滞留时间、避免肝脏首过代谢、对有些药物渗透性较高、药物不会被代谢而失活等优点,因此阴道给药正逐渐被研究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xianga.com/sxrz/78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