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香起源
在古老的祭祀中,香成为联系人与神的媒介,通过虔心焚香设拜,可以上达天听,下及幽冥,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开启智慧人生的先导,让我们通过禅定的修习,渐入佛道,如暗夜中的明灯,济度无量众生之苦。释迦牟尼佛是大孝之子,为了救度其母亲,曾上忉利三十三天说法度生。天上一日,地上数千年,众弟子担心佛陀远离地球上的生命,就焚旃檀沉香为信物,上达天庭,礼请佛陀回到人间。从此,佛教徒便开始了烧香拜佛的习俗。
香为佛使香在梵语中称健达。古印度传说中有香神,即“乾闼婆”,不食酒肉,唯求以香味为食,以资阴身,又自其阴身出香,故名香神。以后被引为佛教护法的八部众之一。
佛教中用香,据《贤愚经》卷六载:佛陀当年住在祗园时,有长者富奇那建造了一座旃檀堂,准备礼请佛陀。他手持香炉,遥望祗园,梵香礼敬。香烟袅袅,飘往祗园,徐徐降落在佛陀头顶上,形成一顶“香云盖”。佛陀知悉,即赴富奇那的旃檀堂。根据这个传说,“香”是弟子把信心通达于佛的媒介,故经上称“香为佛使。”这也是佛教中以香敬佛的缘起。
在佛教中以香供佛,是一种虔诚的、真诚的供养,因为香是传递真诚的心情的一种媒介。焚香中产生的一种清净、虔诚、忘我的状态,目睹一缕清香袅袅上升直达天庭的神圣境界,只有在真实、坦诚的状态中才能产生。在供养中,有以香、花供养的。佛陀说法时,“雨诸香华,香如须弥,华如车轮”(《仁王经》卷上);与会大众“香华伎乐,常以供养”(《法华经.序品》)。再者,以香和烛供养也常相列。还有,人们因学佛、信佛而交往,又称为“香火因缘”,再引伸,佛教徒结成团体,共同念佛诵经,又称为“香火社”。朝山拜佛者又有称为“香客”的。
传统佛香的制作方法
一,制备原料
制作传统佛香之前,首先要制备好所需的原料。传统佛香的原料一般包括四个部分:他们分别是香药、木粉、粘结料和附加性材料。
香药
香药,是传统佛香最核心的部分,它决定了香气的特征、香的功效、以及香的品级和档次。包括天然香料和一些中药材。天然香料,如沉香、檀香、安息香、麝香、乳香、降真香等;中药材,如远志、白花、大黄、白芷、丹皮、丁皮等。由于天然香料基本都收入了中药材,所以历史上“香”和“药”是不分的,统称为“香药”。这也是传统佛香和现代工艺香的不同之处。现代工艺香不用香药,而是使用人工化学香精,所制的香也失去了养生养性等许多功效。
制作传统佛香,首先是要综合考虑香的用途、香型、品位等因素,再根据这些基本的要求选择香料或药材。例如,泽兰、蕙兰、椒树、桂树、艾蒿、郁金、芸香等,多用于文人雅士的香;沉香、麝香、龙脑香、龙涎香等品行华贵的香药,多用于宫廷御用香和佛家香;陵零香、安息香、降真香等品性清奇的香药,则多用于道家的香。
采购香药时,也要注意辨别香药的真伪和品级;注意辨别香药是天然生长的,还是人工养植的;
采购来的天然香药,即使品质优良,也仍然是“生”香药,若直接用来制香,未必能有好的功效,甚至适得其反。所以,还必须再根据香药的品种、产地等特点,施以相应的特殊处理,才能使其功效充分发挥,并消除可能具有的毒副作用,这就是香药的“炮制”。其道理与中药材的炮制相同。
香药炮制是传统佛香制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甚至对炮制的时间,容器的质地都有很多讲究。通过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就能逐渐把握好要领。具体的炮制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蒸、煮、炒、炮等。下面我们以最常用的檀香为原料,给大家介绍一下檀香的炮制方法。
产于湿热地区的檀香,香气淳厚,是一种重要的香药。但是,未经炮制的“生”檀香则多躁火之气,所以传统上都不直接用它来配香,而是先进行炮制,使其火气消失,香气更加纯正。
首先,将大块的檀木劈开,劈成利于研磨的尺寸,一般长2~3厘米、粗3~5毫米就可以了。
然后将劈好的檀木放在盆中,用砂器茶具浸泡上等乌龙茶或云南团茶,一边翻动檀木,一边用热茶淋洒。洒匀之后,盖住盆口,防止檀木的香气外泄。使檀木浸在茶水中约72小时,并且每隔5小时要翻动一次。
随后的工作就是把檀木凉干:将浸泡好的檀木均匀摊开,放在通风较好,没有阳光的地方阴干,直到干透。
这些香粉可以直接用来制造香包、香枕等香用品。若要制作熏烧的香,则还要准备其他的原料。
木粉
在香中加入木粉,可以调节香气的浓度,有助于香的燃烧。一般选用杉木粉或松木粉。也是用专用的设备把它们磨碎,再用筛网筛掉大块的杂质。最后形成木粉。
粘合料
粉末状的香药和木粉,都比较散,不容易结成一体,所以还需要添加一些起粘合作用的材料。一般用榆皮粉作粘结料,也简称为“榆粉”。榆粉不仅有良好的粘合性,还能使香更有韧性和弹性,更结实,不容易折断,而且榆粉本身也可以用作一种香药。
附加材料:
除了上述三种基本原料,有些香还可以添加辅助材料。例如,有些香可以添加少量的硝石使之更好的燃烧。
由于使用了天然香药和中药材,所以传统佛香会呈现出所用香药本身的颜色,并不鲜亮。如果想让它色泽明快一点,可以添加一点有颜色的香药或中药材,或是有色的天然矿物质。例如一些颜色鲜艳的花瓣,但也要把他们磨成粉装。
二,和料
现在多用搅拌机来糅合原料。
具体做法就是将研磨好的香药、木粉、榆皮粉等放入搅拌机,加入适量的水,水与料的比例应根据原料的特点来定,通常为1∶1,也可以随季节和天气作适当调整,天气干燥时,应多加一点。还应注意,水的温度一般以45度最为合适,太凉不利于原料的混合,太热会损伤香药。加水时应计算好水的用量,尽量一次就加足,若搅拌中间再补充水,则会影响香的韧性和光洁度。水与料配好以后就可以开始搅拌了。搅拌时间一般为20分钟,如果搅拌不足,则料会不均匀,不仅影响香气的质量,还会因为料中的空隙使香断开。搅拌过度,则会使原料太散,都会影响香的品质。
三,成型
把搅拌好的料放入压块机内,压成料块,大小应适于放入挤压机的料槽。压块要均匀、密实,使料块中没有气泡。
料块压好以后,接下来就是出条了。出条的设备,现在一般都采用挤压机。挤压机主要由传动部分、挤压头、料槽和模具几个部分组成。模具一般由钢板制成,钢板上带有许多不同口径的小孔,小孔的规格很多,细的不足1毫米,粗的可有几十毫米。应根据所要制作的香的粗细,安装相应规格的模具。
把料块放入料槽,原料由模具的孔中被挤出,就变成了细长的香条。用平展的香罗接出香条,这一步称为“接香”。
香罗上接出的香条一般都不规则,长短不齐,也会有断条。要经过整理修条之后,香条才能比较整齐。
如果是制作盘香,那就要通过专门的设备,把两根香条盘在一起。整齐平稳的摆放在香罗上。
四,晾晒
晾晒这道工序主要是对于线香,盘香不用进行晾晒,放在没有阳光的地方阴干就可以了。线香必须用凉晒的方法使香条慢慢自然晾干。
如果阳光柔和,晾晒的地点可以选择在室外。把香罗平稳码放在晒架上,
晾干之后,还要做一次筛选,把那些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小问题的香挑拣出来。之后就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了。
五,包装
包装盒可以防止香受潮,便于储存和运输,也有防止香气挥发的作用。但传统佛香使用天然香药,在常温下的挥发很慢,包装盒的主要作用还是防止受潮。所以,若用纸盒包装,最好选用防潮性能较好的覆膜纸。
六,窖藏
并非所有的香在包装后都可以立即使用。有些香还要封存窖藏一段时间,才算完成全部工序。比如,历史上有种很著名的香叫“灵虚香”,它对香的制作时间有严格的规定,要求在甲子日配药、丙子日磨药、戌子日和料、庚子日制香、壬子日包装封藏、甲子日后使用。就是说,这种香配药、和料、出香、包装的工序,都要在特定的日期才能进行,而且在包装之后,还要再密封、窖藏12天才能使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