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情未了比起送你,更想泡你

▲图片源于网络

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总上穿针楼上去,竞看银汉洒琼浆。

——唐·王建《宫词百首》

儿时的七夕

记得小时候过七夕会特别地开心。

因为家里头有习俗需要拜神的,

所以餐桌上的饭菜都很丰收,

水果也特别地多。

小时候只感谢神仙们弄出来个节日让吃喝玩耍,

与小伙伴们嘻嘻哈哈。

特别喜欢过这种有吃有玩的节日。

少年心性,总喜欢。

▲图片源于网络

再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其中的玄机。

之前一直很想知道“乞巧”为什么会有个“乞”字,

在广州这是字有一个词叫乞儿,叫花子的意思。

直到懂事后才了解这个是古代的妇女节,

乞求的意思,

乞求巧智。

一开始在古代,

妇女们通常都是在家编织的,

所以大家都希望自己有一双巧手。

所以到了七夕节,

妇女们都会乞求能赐予一双巧手。

而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后面才发生的。

古代的七夕

在没有网络的古代,

人们都是怎么过的呢?

染红指甲

▲图片源于网络

端午阶前采凤仙,小钵加矾细细研。

染红女儿纤纤指,粉白黛绿更增妍。

无论是哪一个朝代,

女性都是非常爱美的。

民间有在五月端午或七夕捣凤仙花染红指甲之俗。

而现代人已经很少会用凤仙花作为染料渲染指甲的。

这种花卉在指甲上停留的时间是很长的,

比起现在的指甲油更加环保且时效时间长哦!

如《燕京岁时记》说

凤仙花即透骨草,

又名指甲草。

五月花开之候,

闺阁儿女取而捣之,

以染指甲,鲜红透骨,经年乃消。

穿针比巧

▲图片源于网络

供果焚香祝新秋,庭中比巧月如钩。

年年闺阁乞织女,男儿何曾求牵牛。

这种游戏让我想起小时候的穿花绳的游戏。

唐诗人祖咏《七夕乞巧》诗云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迎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感觉古代人们的思想很开放,

想出来的游戏都很有趣啊!

在贫乏的时代,

依然可以放飞自己的想法。

拜魁星

▲图片源于网络

七夕女儿祝织女,男士庙中拜魁星。

佑我科举登榜首,供神猪头代三牲。

清代台湾风俗,

七月七日,妇女忙于拜织女,

而男子则忙于屠狗祭魁星,

魁星为点取状元之神,祭

拜它以求科举高中,官运亨通。

钱琦《台湾竹枝词·拜文昌》诗云

五彩亭前祝七娘,三家村里拜文昌。

桥填乌鹊星联斗,天上人间各自忙。

当地人称织女为『七娘』;

文昌又称文曲星,掌管文运之神。

记得我高考那年也试过去拜文曲星。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这些经历呢?

七夕要泡什么茶

花前月下,只想和你共饮一杯。

▲图片源于网络

眼下,

国人喜欢在工作之余享用一些比较主流的袋泡茶产品,

这往往是出于一种保健和调剂生活与工作的诉求。

而在选茶方面,

更多人会选择享用外国茶企的袋泡茶产品,

可能会觉得春摘大吉岭那麝香葡萄般的甜香

会是七夕用茶的首选,

但放眼品类丰富的中国茶,

或许会找到一款对您口味、

也能共另一半分享的佳茗,

下面放送的将会是《瞬间看华茶·七夕篇》。

首先第一款是产自英德英山的

英红九号

▲识别上方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xianga.com/sxxs/42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