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年回顾微风暗度香囊转胧月斜穿隔子明

友封体

元稹

雨送浮凉夏簟清,

小楼腰褥怕单轻。

微风暗度香囊转,

胧月斜穿隔子明。

桦烛焰高黄耳吠,

柳堤风静紫骝声。

频频闻动中门锁,

桃叶知嗔未敢迎。

“佩兰”、“忍冬”、"沉香“、”麝香“、“紫苏”、“辛夷”、“苍术”这些穿越千年而来的美妙名字,以瓶盛之,触手生香,开盖一一品闻,悠远醇厚的气息由嗅觉入脑、入心神,链接远古和现在。

古人重视对香花香草的采集,本意正是为了让人、让生活洁净、清香。因此把香料做成香包佩戴在身上,可以使人的身体萦绕在芬芳香气之中。

及至唐宋,用香风气从皇宫内院、文人士大夫阶层延展到普通百姓,遍及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居室厅堂里有熏香,在各式宴会庆典场合上,也要焚香助兴;文人雅士则多设香斋,不仅用香品香,还亲手制香,熏香以怡情、以会友、以传道。

古人认为香药同源,尤其自端午后五毒皆出,身佩香囊即是以最天然的方式驱除病疫。故尔除了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佩戴香囊也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

润心读书会邀请到中华文化促进会奇楠沉香专业委员会委员杨琳琳老师带大家识香、品香、配香,并亲手缝制香包。

为了传播香文化,杨老师不辞辛苦带了一大行李箱的香料,从扬州远道而来。看着贴着红色小条盛着丁香、沉香、檀香、辛夷、白芷、艾草、佩兰等各色香料可爱的香料罐,大家忍不住逐一开罐品香。

待到熟悉了各种香料的味道,知晓了药性,我们就开始配香了。配香的小铜勺厚厚的、沉沉的,很古朴。

晶晶带来“洛施花舍”玫瑰花茶,为我们每个人泡了一杯美丽芬芳的玫瑰花茶。

古朴的铜勺与水中逐渐绽放的玫瑰花相映成趣儿。

我们把各自配置的香料、分量记下来,这样就知道什么样的成份出现什么样的味道啦。

开始缝制香囊了,各色中式图案,呼唤起远古的美好。

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镇定。

我配置的香包加了很多沉香、檀香,艾草希望能够安神驱蚊。

据杨老师介绍,品质较好的香,其香气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清新,爽神,久用也不会有头晕的感觉;醒脑提神,有愉悦之感,但并不使人心浮气躁;香味醇和,浓淡适中,深呼吸也不觉得刺鼻;香味即使浓郁,也不会感觉气腻,即使恬淡,其香也清晰可辨;天然香料做的香,常能感觉到在芳香之中透出一些轻微的涩味和药材味。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学习实践,我们领略了香文化的美好。

感谢杨老师一路辛苦带了那么多香料,教我们闻香、识香、品香;感谢“洛施花舍”天津区负责人晶晶为老师带来精致的玫瑰花茶小礼物和为大家泡制芬芳的玫瑰花茶;

本次润心读书会香文化交流、香囊制作活动:

特别感谢天津市旅华图书销售公司多次为润心读书会提供南大出版社书吧优雅的场地。

欢迎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xianga.com/sxxs/48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