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名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5481230.html
昨天是扬州12医院统一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首日,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设备检查等费用;提高诊疗费、护理等综合服务类项目及手术项目价格,但患者就医负担总体不增加。
那么,市民看病到底有什么变化?
昨天,记者跟随3位患者,体验了就诊的全过程。采访中,患者感受最大的是,检查费便宜了,药价降了,专家挂号费(现为诊察费)贵了,不过也很值。
1记者探访医改首日,市民大多挺淡定
10月31日24时,市区12家公立医疗机构价格综合改革正式实施,医院的每个缴费系统、医保系统,都进行了统一对接。昨天,医院看到,医院的工作人员正常到岗,门诊大厅以及收费窗口都有医改政策公示,方便患者及时了解。从运行情况看,一切正常。
这次医改,除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外,挂号费变成诊察费,诊察费拉开了差距。医院的普通门诊、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诊察费分别为12元、22元、35元。此前,医院相应等级的门诊挂号费分别4元、7元、10元,这体现了医护工作者的劳务和技术价值。
“知道今天是医改的第一天吗?”昨天上午9点多,记者在医院随机询问了一些前来看病的市民,发现大家都知道医改,但具体政策不是很清楚。在记者的提醒下,很多市民也不是特别意外:“挂号费”变成“诊察费”,稍微涨了些,药费降了。患者大多表现很“淡定”,“最后算下来发现门诊看病还省了不少钱。”市民周先生说。
退休在家的陈女士昨天挂了普通门诊号后,发现了变化。她说,以前挂号费是4元,现在诊察费涨到了12元。虽然诊察费上调了,但其中的6元由医保报销,个人只要支付6元。
市民赵女士颈椎疼,昨天到扬州市一院做检查。“医生告诉我,CT、核磁共振等大型检查的费用取消15%的加成,比以前便宜了不少。我觉得挺好的。”
医生:医护劳动价值得到体现
记者发现,各医院都准备就绪,但因为是周日,来看门诊的病人并不是很多。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向晓星表示,没有听见患者有抱怨或疑问,不少患者会觉得以前只花10块钱,就能看专家。而现在花35元看一个高级专家号,也是值的。
向晓星正忙着给病人看门诊,他说,诊察费拉开差距后,真正体现了医疗技术和医护人员的劳务价值。“以前,像我们主任医师挂号是10元,现在涨到了35元,对我们医生来说,我觉得体现了我们的价值。”向晓星说,在一些大城市这个幅度早就拉开了,北京、医院名医,挂号费都是上百元。“而且这个拉开的幅度,更能激励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对职称的要求,例如副主任医师跟主任医师的诊疗费相差13元。”
“以前我一个上午坐诊,一般有60个号,有一半都不是疑难杂症,其实很多患者的病在普通门诊就能看了。我认为,半天挂40个号比较适宜,可以腾出时间和病人交流。”他说,拉开诊察费差距后,会让患者主动分流,分级诊疗,这样专家级的医生,就有更多精力去看一些疑难杂症。费用调整后,作为医生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好好看病,体现自身的价值,也是对老百姓负责。
2算账时间高血压慢性病人,药费便宜40多元
昨天一早,因为是周日,来看门诊的病人并不是很多。上午9:20分,医院来了一位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太。老太姓陈,60多岁,患高血压和高血糖多年,她担心天冷了血压会升高,昨天一早乘公交车来到医院。
陈老太看完医生,配了降压和降糖的药,她发现,自己服用多年的药,明显便宜了。她给记者算了笔账,降糖药阿卡波糖片便宜了20多元,降压药培哚普利片便宜了10多元。另外还有一种麝香保心丸降了9元。虽然诊察费12元,比原来的4元贵,但是现在诊察费,城镇职工、城镇居民由医保统筹基金报销6元,实际只有6元。而药品价格一下子便宜了40多元。
患咽喉炎的年轻人,3盒药省了11.4元
市民朱先生患有慢性咽喉炎,昨天一觉醒来,咽喉很难受。昨天一早,他来到了医院就诊,诊察费12元。接诊的医生开了3盒蓝芩口服液。他记得半月前曾来看过一次,3盒是87元,而这次只要75.6元。他也去药店看过了,药医院贵1.2元。
记者给朱先生算了笔帐,医改前,普通门诊挂号费4元,药费87元。而这次诊察费12元,医保报销6元,药费75.6元。朱先生此次就诊,总费用共降了9.4元。
“虽然诊察费涨了点,在合理范围内,能接受。现在吃碗面、理个发,都要花十几二十块,以前看门诊,普通门诊才4块钱,专家门诊也就10块钱,的确不高。”朱先生说。
做个CT平扫,一下子降了元
今年61岁的杨先生,最近感觉肝部不适,前天,医院检查,医生建议他做个“CT上腹部平扫”,并提醒他等一天再做,因为大型检查会降价。
昨天,医院,一交钱发现“CT上腹部平扫”价格降了不少,之前是元,而昨天只需要元,一下子降了元。据了解,此次,磁共振扫描(MRI)、X线计算机体层(CT)扫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价格都将下降15%。CT降价幅度较大,不仅取消了以前的15%加成,还取消检查设备中的螺旋CT超层。
记者了解到,所有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医疗系统无数员工不眠不休、多日奋战的结果,医院的工作人员从接到医改的消息后就没有休息日。医院医保、财务等多科室职能部门一起携手并肩,在经历了确认切换前数据上传、物价核对、医嘱校对、程序测试、启动记账程序等阶段后,于10月31日24时顺利完成了系统切换,医院各项工作均一切正常。
3看病窍门常见病、多发病,找主治医师就能解决
此次医改目标之一,就是让小病到社区,医院,康复回社区,让看病的模式重新趋向合理化。新医改后,看病挂号有啥窍门呢?昨天记者请教了专家。
一般来说,到医院看病,初次就诊挂普通号,疑难杂症挂专家号,慢性病挂专科门诊。需要术后复查时,可选择相应的术后随访的专业门诊看病。
医院主任医师向晓星说,在医院里,一般分为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初次就诊的患者可以先挂普通号,找个主治医生问诊,进行化验、检查,对病情做一个初步的判断。一般来说,常见病、多发病,在主治医师这个阶段就已经解决了。一些患者确实属于疑难杂症,在多次就诊后仍然不能确诊,这种情况需要找专家,以便尽快诊断明确。大专家见多识广,有更深的造诣,能够发挥所长。
另外,副主任医师也是不错的选择,副主任医师一般都经过临床10年的实践,年龄一般在30-35岁,年富力强,工作状态最佳。医院的中坚力量,一般疾病甚至疑难杂症以及手术,是没有问题的。
慢性病,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划算
此次价格改革后,由于取消15%的加价,同一种药,医院的价格将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齐。不过,专家表示,报销比例的不同依然存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报销比例要大一些。因此,医院药价便宜了,但是最终算下来,还是在社区看病便宜。
专家提醒说,如果病情平稳,平时只是需要定期检查、拿药,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少,而且优惠大。
有此一问改革会增加百姓负担吗?
据了解,此次医改医疗服务价格有升有降,有的不调整,患者负担总体不会增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药费肯定下降,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因治疗方式、个性化需求的差异、药占比低等原因,有可能个人负担会有所增加,如口腔治疗的患者。
部分项目上调价格后,医保基金支付标准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如诊察费,医保统筹基金将对门诊诊察费进行部分补偿,城镇职工、城镇居民由医保统筹基金报销6元/人次。
记者阿龙/文孟德龙/图
小编:若琳
欢迎给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