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815/4679454.html摘掉“运营”的帽子,带上“技术”的帽子,阿里巴巴走过了10年。本文作者:玄宁丨编辑:骆轶航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达摩院院长张建锋(花名:行癫)站在阿里巴巴年“云栖大会”的讲台中央,高高举起一枚巴掌大小的芯片。它被称作“含光”,是阿里巴巴的第一颗人工智能自研芯片,主要用于云端视觉处理场景。张建锋(行癫)介绍,含光在业界标准的ResNet-50测试中,推理性能比目前业界最好的AI芯片高4倍,能效比是第二名的3.3倍。“含光”本是中华民族上古时期商天子的三大神剑之一。《列子·汤问》形容含光之剑“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其所触也,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擅长为传统文化意象赋予“比特性”的阿里巴巴,希望自己的含光也拥有同样的“剑法”:隐于无形,算力强大——在杭州“城市大脑”的业务测试中,1颗含光的计算能力,相当于10颗GPU。“今天阿里巴巴有足够的信心,有足够的能力,去做传统硬件公司能做到的,包括他们不能做到的。”行癫对着台下的数千名听众说,“阿里巴巴今后会成为一家真正软硬件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科技公司。”▲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阿里云智能总裁、达摩院院长张建锋(花名:行癫)在“云栖大会”上这场在阿里巴巴成立20年,阿里云成立10周年的节点进行的“云栖大会”,无时不刻地从每一个毛孔和细节里都试图提醒人们:这家公司在过去10年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它从一家“互联网公司”变成了一家“技术公司”;它从为中小企业提供“鼠标+水泥”的低技术含量建站解决方案,到提供最前沿的人工智能芯片和AI解决方案;它从单纯地依托互联网,到建立起云计算数据中心、软件平台、软件应用解决方案、人工智能、芯片和芯片组架构的软硬件一体化的技术架构……阿里巴巴已经成了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公司。根据阿里巴巴提供的数据,这家拥有中国最大电商平台、提供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云计算服务的公司,每天的人工智能调用规模超过1万亿次,已是中国人工智能平台之最。成立两年的面向基础科学和底层技术研发的达摩院,已经网罗来10多位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FELLOW)和30多位知名高校教授,阿里巴巴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科学家流向最集中的科技公司。达摩院孵化出的芯片公司“平头哥”,也初步完成终端处理器IP、终端芯片设计平台SoC和云端AI芯片的布局。而这些当今最热门的技术展示,更像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从开始探索自己的技术道路直到今天,阿里巴巴跋涉了10年。这10年,阿里巴巴经历了从技术支持商业,到技术融入商业,再到技术改造商业,直到技术驱动商业的彻底转变,从底层到前端,从组织到文化,形成了自己的技术架构、技术路线、技术储备、技术产品、技术理念和技术文化。10年前,“BAT”的概念刚刚有个雏形,人们分别给三家“巨头”打上了“腾讯的产品、百度的技术、阿里的运营”的标签。现在对阿里巴巴来说,是时候摘下这个刻板印象的标签了。过去的10年,是阿里巴巴“属于技术的10年”,也是再造一个阿里巴巴的10年。“大一统”:技术路线、风格和基石阿里巴巴“属于技术的10年”的原点,可以回溯至年10月淘宝网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停机事件”。这次停机事件背后的“五彩石战役”,可以被视作阿里巴巴“前后两个10年”的分水岭。它倒逼阿里巴巴第一次在技术上审视自己的道路,告别以往的技术拿来主义。这场战役是阿里巴巴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自我技术改造,目的是打通淘宝网和刚刚上线的“淘宝商城”(天猫的前身)的数据和系统。此前,两者各自拥有一套系统,彼此商品库和店铺系统都无法互通,导致从淘宝网导流到淘宝商城的用户,感觉就像是到了另一个公司的网站——需要重新注册、登录、选品和下单,体验割裂,直接影响了购物效率。为了解决“打通”的问题,淘宝的架构师和工程师团队花了5个月的时间。领衔这场战役的项目负责人,是当时加入阿里巴巴只有4年的淘宝架构师行癫。这场战役,对阿里巴巴思考“什么是技术”的影响,可谓深远。此前,技术团队部门在阿里巴巴内部更像是一个IT后勤部门,是支撑业务的配角。因为阿里巴巴的核心是商业,是生意。在阿里巴巴成立后近10年的时间里,技术在阿里巴巴,是为了支持商业和生意而存在的。而在五彩石战役之后,阿里巴巴开始思考技术融入商业的问题。在打通淘宝和淘宝商城数据和系统的过程当中,架构师团队引入了中间件。也就是在原先只有纵向思维的架构设计里,添加了横向的通道,让各个业务底层彼此互通。同时还将两者共用的业务全部找出,搭建了统一的公用平台。这种思路在后来逐渐被阿里巴巴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中台”。它产生了阿里巴巴独创的“中台”技术思想。具体来说,“中台”主要负责打通数据和业务,也就形成了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的“双中台”——通过数据中台,阿里巴巴旗下的不同业务之间在保证用户隐私前提下可以共享数据。而业务中台则集合了许多最常用的功能,比如账户体系和支付体系等,当有团队需要建设一个新业务,或者需要上线一个新功能时,就可以直接快速复用这些已经沉淀在中台的功能,避免重复造轮子。参与“五彩石战役”的时候,时任淘宝网工程师的蒋江伟(花名:小邪)刚刚加入阿里巴巴。在接受PingWest品玩采访时,他感慨道当初彻底打通两个业务数据和后台的必要性:“如果当初选择了各做各的,那之后的阿里巴巴内部自己的两个业务之间交流,肯定像两家公司一样”。蒋江伟后来担任了阿里巴巴中间件团队负责人等职位,现为阿里巴巴合伙人,负责阿里云的技术研发。“中台”思想在文化上也颇符合在一家中国科技公司搭建技术架构和技术团队的底层逻辑:“大一统”的商业观和技术观。通过“两个淘宝”的打通,这种“大一统”带来的效率变化让行癫感觉到,在两个中台下面,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技术平台来支撑。行癫对PingWest品玩表示:“这种统一,一方面是避免重复工作,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能让底层技术得到积累。核心都是为了降低创新的成本。”于是,在年被派去负责阿里巴巴B2B业务时,行癫作为技术出身的业务负责人,除了一手推动了B2B和淘宝的数据和系统打通之外,它还第一次打通了两边的技术团队。“行癫非常精明的一点就是,除了数据和业务外,技术也一定要统一。”蒋江伟对PingWest品玩说。他见过不少公司,在不断的团队或者投资方更迭后,会在技术风格上留下明显的迭代烙印,甚至有的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之间所使用的语言也都不同,彼此无法交流。而阿里巴巴对技术的统一,让协作在一个非常庞杂和巨大的业务体系下面,反而显得更加方便。“当我们要启动某个项目,需要各个团队出人一起来做时,你会发现我们可以把人凑起来,就是因为大家的技术体系是一样的。而且不只技术统一,这些人的工作方式和技术背景也是统一的。这和中台的思路一样,这些人也可以被快速复用,可以快速的组建团队去完成项目。否则的话就是整天争吵,谁的语言更好,整个架构怎么做更好”,蒋江伟说。当时行癫负责的B2B业务,有一个人的中间件团队,而淘宝的中间件团队只有40个工程师。两者的工作内容基本相同,但后者的小团队却支持着比B2B更多的工作。行癫快速地对团队进行了合并。结果是B2B原本多人的中间件团队,只留下不到10人。这样大刀阔斧的合并,也让不少人犹豫和担心,蒋江伟记得,行癫当时只是果决地说:“这个事情必须要更高效的统一。”这次合并也成了一次里程碑事件。它体现出阿里巴巴在技术治理上的强大组织力,这贯穿了阿里巴巴过去10年的技术体系建设中。类似的合并在之后不断发生。“难免有矛盾,有的是两个人都很优秀但必须只选一个,肯定有损伤。但所有的问题必须一次性全部解掉,而且非常彻底。”蒋江伟记得,那之后在对整个阿里巴巴集团的四个存储、两个数据库和容器的团队合并时,“办法就是两个团队选一个leader出来,剩下的人不服气的,该走的走。”随着五彩石战役之后各业务线的整合,中台雏形基本确定,由此汇聚的数据也越来越多,阿里巴巴开始思考如何能更好利用这些数据的价值。与那些自下而上,从技术本身的可能性来慢慢探索出一套方法的做法截然不同,阿里巴巴对如何用好数据的解决方案,来自马云的一个“灵光乍现”。年,马云提出一个概念——“登月计划”。这个计划的含义是,要靠技术去解决挖掘数据价值的难题,“登上数据这个月亮”。它很马云,天马行空,有一个名字和宏大的想法,但没有任何基础架构支撑。正巧,阿里巴巴遇到了王坚,一个容易被“大词”打动的人。9年,王坚成为阿里巴巴的首席技术官(CTO)之后,提出要解决登月问题,首先必须解决算力。因为有算力才能对数据进行分析。这之后,在一片争议声中,王坚说服马云先从云计算和“去IOE”——用自己研发的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替换掉IBM、Oracle和EMC提供的小型机服务器——开始做起。于是,阿里云成立。那正是阿里巴巴B2B公司在香港的股价一落千丈的“困难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马云表示“每年给阿里云投10个亿,投个10年,做不出来再说。”当时中国互联网界,对此一片嘲笑。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形容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人们纷纷奚落马云是遇上了王坚这个骗子,而阿里巴巴则是吃了创始人不懂技术的亏。不过,当时说服马云的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基于IOE的基础设施从成本和能力上都已经对阿里巴巴不利。阿里巴巴在年的数据库规模已经基本无法扩展,但涌入平台的流量却仍在飞速翻倍,加之越来越多的大型“秒杀”营销,IOE架构已经无法满足需求。9年,阿里巴巴决定自主研发云计算操作系统“飞天”,尝试将全球数百台服务器连成一台超级计算机。2月,飞天团队写下第一行代码。9月阿里云正式成立。他们直接拿阿里巴巴最核心的淘宝业务进行改造。年,阿里金融的订单贷款产品“牧羊犬”成为飞天系统上的第一个产品。年,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