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基础理论研究

说明:本文发表于《会计之友》年第5期,入选封面要目。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实现机理与路径研究”(3CGL)、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社会责任嵌入的企业人本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2YJC)和重庆理工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企业人本财务管理研究”(ZD03)。该文在年中国商业会计学年会上做报告交流。

王海兵王冬冬

(重庆理工大学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会计学院)

目前与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互动机制以及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等方面,而基础理论研究比较匮乏,不利于构建科学合理、逻辑一致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本文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概念和本质、目标和职能、主体和对象、假设和原则等基础理论问题,对于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推动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基础理论

目前与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互动机制以及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等方面,而基础理论研究比较匮乏,不利于构建科学合理、逻辑一致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构建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由于前端由于缺乏基础理论,后端缺乏分行业操作指南(仅有石油石化行业发布,其他行业暂未推出),导致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在落实企业微观行为层面尚有一定困难。本文拟对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抛砖引玉,旨在推动政府相关部门社会责任及内部控制立法的完善,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建设。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概念和本质

概念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最小单位和基本工具,人们只有通过概念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杨清香,)。概念为理论探讨提供共同平台,是建立理论体系的基础单元。如果概念缺乏清晰界定,或不能达成共识,势必导致判断、推理等出现更大分歧,影响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现有研究大多从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目标出发研究,而对其概念缺乏清晰界定。所谓“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社会责任控制目标的过程。该概念的内涵包括三点: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更加突出利益相关者参与作用,这种参与,既有决策上的参与,也有监督上的参与,扩大了企业原有内部控制的主体,不仅包括原有的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构,还包括工会、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管理层和全体员工是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实施主体,负有执行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作为维护和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共享价值的手段,旨在实现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目标的过程。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本质是一种资本与权益的控制机制。传统企业内部控制过于强调对资产、资本等进行控制,其实质是为捍卫股东权益,而对劳动者、环境等其他利益相关者所投入的资本和权益缺乏应有重视。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人本经济发展理论,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是因为利益相关者向企业投入了相关资源,形成资本,各种资本联合创造企业价值,因此企业有责任对资本的价值创造和分配情况进行控制,维护和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表面上是对企业的社会责任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实质是对隐藏在社会责任背后的各种类资本以及依附于资本的相应权益进行控制。这里的资本是广义资本,既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还包括社会资本和环境资本。这里的权益是综合权益,既包括经济权益,还包括社会权益和环境权益。资本和权益,犹如硬币的正反面,不可偏废。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对广义资本和权益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资本体现的经济关系,权益体现的社会关系;资本是价值创造的基础,权益是价值分配的依据。

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职能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将通过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战略目标,识别、分析和控制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按规定编制和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报告(单独报告或嵌入到内部控制报告),并依据法定程序和企业规程生成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促进各利益相关者资本的高效配置和权益的公平分配,实现包括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内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及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基本规范所确定的内部控制目标体现了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轴心,偏重于资产保值增值、经济效率效果提升等经济目标,兼顾合法合规性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等社会目标,但是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目标考虑是不全面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虽然对社会责任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但和基本规范之间缺乏必然的逻辑关联,加之分行业社会责任的内部控制缺乏操作指南,存在难以落地的问题,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控制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产生于委托代理需要,而现代企业受托责任已经从原始的经济受托责任扩展到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因此,有必要重构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风起云涌,“企业公民”理念深入人心,以“社会责任”为内核的商业伦理与道德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发展,还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企业活动不能逾越经济底线、社会底线和环境底线。所以企业要实现的不仅仅是经济目标,还应包括一定的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而且后者的权重还将会不断增加,这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基本职能是监督、控制企业合理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维护、平衡和促进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控制目标是我们希望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做什么,体现的是社会需求属性;而控制职能是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能够做什么,体现的是经济技术属性。王海兵、伍中信等(20)在《企业内部控制的人本解读与框架重构》中指出,监督、控制企业合理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维护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职能,这是人本内部控制的基本职能。物本框架下的内部控制职能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风险防控目标,社会责任风险扩大了企业的风险范围、提升了企业的风险等级,亟待纳入到人本内部控制框架下加以管控和治理。社会责任和以人为本是一脉相承融会贯通的,在当前企业人本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必须借助于社会责任这个载体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日益受到热捧,社会责任市场正在逐步形成,例如社会责任投资、社会责任消费、社会责任审计等。传统内部控制是维护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控制职能是对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控制。花双莲(20)的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可以在企业的战略层面、管理层面、作业层面对企业的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这是对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具体职能的进一步阐释。首先,战略控制着眼于战略定位和战略规划控制,对战略制定进行监督。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将社会责任的履行提高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并要求管理层采取适度合理的程序进行战略决策,同时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制定要接受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其次,管理控制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正规
白癜风协会常务理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xianga.com/sxcz/3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