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西医止痛片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如果我说中药也有止痛药,而且还更加有效,毒副作用小多了,你会睁大眼睛惊讶万分吗?
我治的病以疑难杂症和危急重症为多,大概是因为自己是一个民间中医,而且是大学教师,没有太多时间耗在一般的普通病上。因此,我们得用许多一般中医不用或不会用的中药,马钱子就是其中之一。
我就以马钱子为例讲中药止痛药。
马钱子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①《纲目》:“苦,寒,有毒。”②《本草原始》:“味苦,寒,大毒。”归肝、脾二经。
马钱子功能主治
1.通络止痛:用治风湿顽痹或拘挛麻木。
2,消肿散结:用治外伤瘀肿疼痛及痈疽肿痛。近年用治多种癌肿,有一定疗效。
3.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瘀血疼痛,风寒湿痹、全身关节拘急、麻木,癌肿等。主治咽喉痹痛,痈疽肿毒,风痹疼痛,骨折,面神经麻痹,重症肌无力。
用法用量 内服:炮制后入丸、散,日服0.3~0.6克(大剂量0.9克)。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浸水、醋磨、煎油涂敷,或熬膏摊贴。
内服一般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至患者感觉肌肉有轻微颤动时为最大量,不可再加量。
不可生服、多服、久服,可间断使用。
麝香、延胡索可增强马钱子的毒性,故不宜同用。
宋太宗赵匡胤用马钱子毒杀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因酒后服药,酒助药性,引起全身性抽搐,最后头部与足部相接而死,状似牵机,死状极惨。故后人也将牵机称呼马钱子。
马钱子经传统方法炮制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等毒素的含量显著减少,且保留或增强了某些生物活性,从而降低了马钱子的毒性。
老祖宗就是高明,可以化敌为友。所以中医药没有绝对好的东西,也没有绝对坏的东西,万事万物能够存在,就其价值,任何事物,只有是否放对位置,没有绝对好不之分。
马钱子的禁忌说明
不宜生用、多服久服;体质虚弱及孕妇禁服。过量中毒可引起肢体颤动、惊厥、呼吸困难,甚至昏迷。《本草经疏》:“气血虚弱、脾胃不实者,慎勿用之。”毒性马钱子含有番木鳖碱,成人用5~10毫克即可发生中毒现象,30毫克可致死亡。曾报道用马钱子治疗白喉总剂量达50.54毫克时,引起中毒。亦有服九转回生丹(主要成分为马钱子与地龙)而致中毒或马钱子7粒中毒致死的病例。
马钱子中毒解救
轻度中毒,无明显抽搐的1绿豆克,生甘草克,煎水频服2蜂蜜6克,绿豆克,甘草30克,水煎频服。
中度中毒,有明显抽搐的防风6克,甘草10克,勾藤12克,生姜5克,青黛2克,冲服或水煎服。
严重抽搐,蜈蚣3条,全蝎6克,研末一次灌服(小儿减量)。
选方:
1、治喉痹作痛:番木鳖、青木香、山豆根等分。为末吹。(《医方摘要》)
2、治缠喉风肿:番木鳖仁一个,木香1.5克。同磨水,调熊胆1.5克,胆矾2.5克,以鸡毛扫患处。(《唐瑶经验方》)
3、治痈疽初起,跌扑内伤,风痹疼痛:番木鳖(入砂锅内,黄土拌炒焦黄为度,石臼中捣磨,筛去皮毛,拣净末)、山芝麻(去壳,酒炒)、乳香末(箬叶烘出汗)各五钱,穿山甲(黄土炒脆)50克。共研末。每服5克,酒下,不可多服,服后避风,否则令人发战栗不止,如人虚弱,每服2.5克。(《救生苦海》马前散)
4、治中耳炎:①番木鳖一个,以井水磨汁滴耳内。(《光华医学杂志》11:38,)
②马钱子25克,焙黄去皮毛,然后用胡麻油50克煎之,至漂起为度,去马钱子,留油备用。治疗时先洗去脓垢,然后滴入药油两滴。一日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5、治脚气,手足麻痹,半身不遂,小便不禁或自遗:番木鳖(去皮,磨细粉)3克,甘草(细粉)3克。炼蜜为丸四十粒,每日三次,每次1~2粒,食后温水送服,连服七日,停七日再服。(《现代实用中药》)
6、治骨折:马钱子、枳壳。每斤生马钱子加甘草50克,同置缸内用冷水浸泡,每日换水一次,15天后将马钱子毛刷净,切片晒干,用细砂炒成黄色,再浸在童便中(冬季2~3周,夏季4~5天),然后用流水冲洗一天半,阴干碾细。枳壳(生熟皆可)用童便浸泡2~3天,取出用水洗净,阴干碾细。将马钱子粉与枳壳粉按1:2混合即可,也可制为蜜丸。成人日服三次,每次2克,极量一日8克。儿童酌减。同时进行断骨复位,小夹板固定。孕妇、高血压、高烧及精神病人慎用。服药量大时,出现肌肉抽搐,患处跳动感,头晕,可大量饮水。(《全展选编·外科》)
7、治热牙痛不可忍:番木鳖半个,井花水磨一小盏,含漱,热即吐去,水完则疼止。(《握灵本草》)
8、治癍疮入目:苦实把豆儿半个,轻粉、水花银朱各2.5克,片脑、麝香、枯矾少许。为末,左目吹右耳,右目吹左耳,日二次。(《飞鸿集》)
9、治狂犬病:马前子一粒,酒磨成粉末,开水吞服。(《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还有一些常用的纯中药止痛药:
1、活血止痛片,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本品为薄膜衣片。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2、元胡止痛片,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胁痛,头痛及痛经。主要成分:醋延胡索、白芷。
当然,不是剧痛,往往连中药止痛药都不必用,以各种对证的方剂就能止痛,而且标本兼治。
西药止痛药分类
第一类: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扑热息痛、保泰松、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止痛作用比较弱,没有成瘾性,使用广泛,疗效确切,用于一般常见的疼痛。如伤风、发烧、肌肉酸痛、感冒、疲劳性头疼、神经痛。
第二类:中枢性止痛药。曲马多为代表,是人工合成的中枢性药止痛药,属于二类精。
吗啡神药品。曲马多的止痛作用比一般的解热止痛药要强,其止痛效果是吗啡的1/10。主要用于中等程度的各种急性疼痛及手术后疼痛等。
第三类:麻醉性止痛药。以吗啡、杜冷丁等阿片类药为代表。这类药物止痛作用很强,但长期使用会成瘾。这类药物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主要用于晚期癌症病人。
第四类:解痉止痛药。主要用于治疗胃肠和其它平滑肌的痉挛性疼痛,比如胃肠、胆道、泌尿道的绞痛代表性药物有阿托品、普鲁本辛、癫茄片、山莨菪碱等。
第五类:抗焦虑类止痛药。头痛病人常伴焦虑、紧张、不安。紧张性头痛病人由于面部肌肉紧张、收缩使头痛更加严重,用抗焦虑药物可以使情绪稳定、肌肉放松,所以也用于头痛的治疗。代表性药物有安定。
吃西药止痛药反而会掩盖了真实病情,二是让病人暂时感觉不痛了,可实际上疾病可能在进一步恶化,如宫外孕发生大出血、阑尾炎继发坏死和穿孔,这种暂时的止痛会掩盖真实的病情,会使病症发展加重,造成严重后果。
人们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疼痛,因而止痛药几乎家家必备,病人又多采取“遇痛即止”的态度。而很多消费者还不完全了解过多使用止痛药有以下一些危害:
1、损害肾。止痛药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不全等。这是由于止痛药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所致。以消炎痛较多见。
2、诱发胃溃疡。水杨酸类、阿斯匹林、消炎痛等药物可刺激胃粘膜,引起严重胃肠反应,诱发胃溃疡,甚至胃出血及穿孔。
3、出血倾向。水杨酸、阿斯匹林等能抑制凝血酶原在肝内的形成,使凝血酶原在血中含量下降,还能影响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使凝血时间延长,凝血功能受影响,引起出血倾向。
4、导致白细胞减少。安乃近、保泰松、消炎痛可抑制骨髓而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甚至导致粒细胞缺乏症。
5、肝损害。阿斯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可引起肝损害而出现肝大、肝区不适。转氨酶升高等症状。
6、过敏反应。安乃近、扑热息敏可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疹、药物热或加重哮喘。
7、使用消炎痛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眩晕等。
8、掩盖症状。止痛药应用后可掩盖病情,贻误诊断,耽误治疗时机。
9、止痛片服用时间长了,会导致上瘾的现象,如果不吃,就难以忍受痛苦,跟吗啡一样,会上瘾的。所以吃止痛片要考虑清楚,而且不可以长期服用。
西药止痛药,只是掩盖症状,相当于掩耳盗铃,还伤身体。而中药止痛药,往往标本兼治。中医西医、中药西药,谁高谁低,不言而喻,本来根本不值得争。
注:本文是沈老师根据正确的中医思维和理念,参考了网上及其他资料,加上自己的实践心得和见解整理而成。
本文讲的马钱子有毒性,须在中医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