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后浪rdquo工业机器

本文是科创系列稿的第二篇。重点阐述泛工业机器人如何落地。我们以珞石机器人、隆博科技为例,分别记述了它们的探索过程。他山之石可以攻错。有所差异,才可以相互砥砺。同时,本文也是一篇写“希望”的稿子。我们发现,在汽车和3C之外,还有丰富的、可供开垦的蓝海场景。感谢珞石机器人、隆博科技、SRT软体机器人、创新工场、德联资本等对本文的支持。

李夜

编辑

马继伟

年,在西港市的一次鸡尾酒会上,约瑟夫·弗雷德里克·恩格尔伯格认识了发明家乔治·德沃尔。他们在酒会上聊起了艾萨克·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学三定律”以及德沃尔申请了专利的“程序化部件传送设备”。

恩格尔伯格因为阿西莫夫的《我,机器人》萌生出做机器人的想法。当他了解到德沃尔的专利,看到了这一可能性。恩格尔伯格买下德沃尔的专利,年与其一同创立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公司“Unimation”。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Unimate)诞生。恩格尔伯格亏本美元,将其出售给通用汽车。年,位于新泽西州尤因镇的通用汽车工厂安装了Unimate机械臂。克莱斯勒和福特很快跟进,在各自制造工厂中安装了Unimates。

后来,有一说法是,通过知识产权的方式,Unimation分别授权日本的川崎重工和英国的GKN集团生产机器人。也有说法称,年,日本川崎重工从Unimation引入一款工业机器人,并进行了消化吸收,年研制出日本第一台机器人——尤尼曼特。年,发那科与通用联合成立GEFanuc自动化公司。

我们看到,70年代,几家大型的日本集团企业开始生产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也开始进入普及推广期。在液压转电驱的过程中,FANUC和安川利用伺服控制的优势进行改良。德国库卡也号称,在液压转电驱过程中,生产了第一代机器人。遗憾的是,恩格尔伯格不看好液压转电驱,曾在20世纪80年代初反对客户放弃液压机器人,转而使用电驱机器人。

总的来看,机器人起源美国,发展壮大于日本,随汽车、3C产业的迁移而扩张全球。工业机器人大致可分为欧美派和日本派。机器人的技术路线大差不差。但“四大家族”技术起源不同,优势也不尽相同。业界对其印象是,ABB的产品全面,几乎覆盖产业全价值链;四大家族,几乎都有一个大车企支撑。比如安川电机背靠丰田,发那科背靠通用,KUKA服务德国车,ABB主打欧美市场。

我们看到,学习曲线(在一定时间内获得的技能或知识的速率)逐渐被拉平。工业机器人公司,随着汽车和3C这两个万亿规模市场的发展而壮大。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为亿美元。目前,工业机器人市场固化,四大家族垄断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在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创业公司成长为“四大家族”的机会几乎被锁死。新入局者没有机会走完“学习曲线”,甚至没有机会走完曲线的学习阶段。

但其它工业场景,由于劳动力缺乏,机器人需求慢慢变成刚需。庞大的中国市场也为其提供了肥沃的试验田。我们看到新的机器人公司,找到蓝海场景,基于客户需求,迭代产品开发,满足客户需求,逐渐探索出有别于汽车、3C不同的新业务模式。比如缝制市场是一个2万亿的蓝海市场。珞石机器人正在与生态伙伴一起落地生态解决方案。而差不多与其同时建立的隆博科技,也在工厂或仓库中的人机混合的场景里,找到AMR落地的空间。我们发现在这些空白的市场中,没有所谓的“四大家族”,它们是市场的探索者,甚至是定义者。

特别是在新基建的背景之下,“后浪”机器人面临更多的机遇。

机器人和新基建中的“5G、人工智能技术和工业互联网”密切相关。珞石机器人董事合伙人宋斌提到,由于“四大家族”在国内没有研发中心,它们对于很多场景或技术的看法,与国内机器人公司并不相同。“四大家族”变得“封闭”。以工业互联网为例,“四大家族”不可能将控制系统向外界开放。而工业互联网要求开放、共生和协作。这意味着,在起跑线上,“后浪”公司的位置要比“四大家族”靠前。

珞石机器人:“根正苗红”的后浪公司

国产机器人,自有江湖。

宋斌提到珞石机器人是一家“根正苗红”的后浪公司。“根正苗红”这个说法,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的少林、武当等门派。珞石的“根正苗红”体现在哪里?

哈工大是中国机器人发展历史上绕不开的存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始建于年,是我国最早开展机器人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在上个世纪80年代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第一台点焊机器人。资料显示,年,哈工大蔡鹤皋教授、吴林教授等与风华机器厂协作,自行研制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华宇Ⅰ型”焊接机器人。年,华宇Ⅰ型机器人通过航天工业部鉴定。创业时,庹华招了不少哈工大校友到珞石。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哈工大”,珞石还招揽了不少北航的毕业生。北航在中国机器人江湖中也赫赫有名。北航机器人研究所所长王田苗是机器人领域的大牛,去年上市的九号公司便是其得意之作(九号公司由王田苗天使投资、学生创办)。宋斌说,珞石融哈工大、北航两派之长,“整体上把技术打得特别牢。”

“后浪”则指的是珞石机器人非常年轻。媒体报道过很多次庹华的个人经历。庹华,在国机集团负责研发中国第一代机器人控制系统。韩峰涛等其它两位联创,也是做控制器出身的。随着技术趋于成熟,到了庹华他们这一代,宋斌认为工业机器人的正向操作系统真正意义上被研发出来。

(珞石机器人创始人庹华)

珞石打造了什么样的控制器?年,珞石打造出产品级机器人动力学控制器1.0。这款控制器,软硬结合,融合运动学、仿真学等多种学科。控制器的进化是一个重复迭代的过程。和其它所有产品的研发一样,经历了初试、小试、中试、批量生产、再优化的流程。目前,珞石的控制器已经迭代到4.0。最新的控制器是xCore。xCore,意为无限想象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xianga.com/sxjb/66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