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麝香 >> 麝香鉴别 >> 文房四宝墨

文房四宝墨

一把锤子

ID:yibachuizi

墨的发明是我国先民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它是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

安徽省的绩溪县、黄山市屯溪区、歙县两地为徽墨制造中心。徽墨特征鲜明、技艺独特、流派品种繁多、科技内涵丰富,在中国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原料不足和工匠后继乏人,徽墨生产前景堪忧,相关的制作技艺也有失传的危险,急需保护与抢救。

徽墨起源与鼎盛

墨与笔砚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端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作为一种消耗品,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都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作为书写材料。据《述古书法纂》记载:"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也就是说人工墨的历史起始于周宣王。邢夷制墨也就是人工墨的开始,人工墨的出现,无论是从它的质量、使用价值,还是审美观等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天然墨,天然墨因此被渐渐淘汰。至汉代,墨之原料开始取自松烟,其次是漆烟和桐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十分松散,后来改用模制,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工序制成墨锭,才使墨质坚实耐用。

徽墨,作为“徽州所产之墨”的统称,起始于北宋宣和年间(—年),而此前则誉为“新安香墨”。徽州制墨历史,不晚于唐朝末年,名声鹤起,则在南唐后主李煜执政之时。

徽墨的成名

宋时,随着制墨业的繁荣,形成了“徽人家传户习”以及“新安人例工制墨”的盛况。黟县的张遇、黄山的沈桂、歙州的潘谷、新安的吴滋,等等,都是十到十一世纪制墨业的著名人物。

张遇是油烟墨的创始人,以制“供御墨”闻名于世,其“龙香剂”为历代收藏家追来的瑰宝;沈以占松煤用脂、漆滓烧之,得烟极黑,名为漆烟,人称其墨“十年如石,一点如漆”;吴磁所造之墨的妙处在于“滓不留砚”,曾得宋孝宗犒赏缗线二万的奖励。风靡一时的制墨高手潘谷,被世人誉为“墨仙”。

他制的“松丸”、“狻猊”等墨品,具有“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的优点,被称为“墨中神品”,他晚年不幸落水溺死后,苏东坡写下“一如入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的诗句悼念他。宋善和三年(公元一一二一年)歙州更名为徽州,李墨及其他各家之墨,遂统一定称为徽墨。“徽墨”之名逐渐形成并相沿至今。

到明代,经受万元朝贵族严重摧残的制墨业重新复苏;制墨工人激增,文人兼作制墨成为一时的风气。特别是明朝嘉靖到万历年间,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刺激,引起了制墨业的剧烈竞争;并随着徽州商业的繁荣,使徽墨传遍全国,乃至海外。据明末麻三衡的《墨志》记载明代徽州墨工竟达一百二十多家。

嘉靖年间的方正、邵格之、罗小华以及万历中期的程君房、方于鲁、汪春元、叶立卿等,都是在激烈竞争中相继兴起、各树一帜的代表人物。这时期的制墨特点是“桐油烟”、“漆烟”被广泛采用,并加入麝香、冰片、金箔等十几种贵重原料,不仅质量精良,而巨墨谱的图式、墨模的雕刻,也各尽其美,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如激派送君房制的“玄元灵气”墨,董其昌赞赏说:“百年之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

”与程君房同时驰名墨坛的当推方于各。方氏精制了一种“九玄三极墨”,被誉为“前无古人”的佳品,声誉已经“传九士,达两都,列东壁,陈尚方”。在此期间,富有装饰性的成套丛墨——集锦里,也开始出现,就连装墨的漆盒也非常精致。制墨技艺也不断进步,墨的图案绘刻和漆匣的装潢制作,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名工与名品层出不穷。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邵格之被誉为“明墨四大家”。明代徽墨是继唐宋后的鼎盛时期。

清代,徽墨制作分为四大名家系统,即曹素功、汪节庵、汪近圣和胡开文,其中汪近圣和胡开文两位都是绩溪县人。

他们对徽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创新,终于制成了有如"金不换"的文苑珍品,其中龙香剂墨、天琛墨、仙桃核墨、紫薇恒星图墨、鱼戏莲墨、西湖十景墨、地球墨等均为绝世之作,使徽墨形成了"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奉肌腻理"的特点。这时期的徽墨按原料不同还可分为松烟、油烟、漆烟和超漆烟等品种,其中最名贵的是超漆烟等高级油烟墨,这类墨散发出紫玉光泽,用于书法色泽黝而能润;用于绘画浓而不滞,淡而不灰,层次分明,故受到历代书画家的推崇。相传康熙皇帝南巡时,曹素功献墨,颇得赏识,遂赐“紫玉光”三字,于是名声益震。

汪近圣以制集锦墨著称,“其雕镂之工,装式之巧,无不备美”,他的砍子汪惟高曾应召人清内府教习制墨。咸丰年间,鸦片战争之后,整个制墨业陷入赖帐不振的境地,胡开文的墨店却由于徒孙众多,分布大江南北,故其墨行销国内外。

乾隆年间,绩溪县上庄人胡天注,在休宁承顶汪启茂墨店;并将店号改为“胡开文墨店”。天注晚年;将店业传于自少随其操持墨业的次子胡余德。胡氏选料考究,做工精湛;墨锭质量过硬,声誉日起,与绩溪人汪近圣、歇县人曹素功、汪节庵并称为“清代四大名墨家”。

胡开文的“苍佩室墨”造型新颖,墨质精良,曾为贡品;蜚声文坛,其所制“地球墨”于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膺金质奖章。咸丰、同治年间,经过鸦片战争风云,徽墨由盛转衰,唯有胡氏独呈一时之秀。到道光末年,胡开文制墨已称雄于诸家之上。

解放前夕,徽墨业已处于“风前残烛,瓦上晨霜”的衰微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绩溪、屯溪、歙县等地的墨厂墨店重新恢复和发展;久负盛名的徽墨获得新生。广大制墨工人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不断加以革新,工艺精益求精,品种日新月异。徽墨按取料不同分超漆烟、桐油烟。松烟、全烟、净烟、减胶、加香等数种。其中以超漆、桐油两种烟墨尤为著称。目前,安徽的各家墨厂不仅大量生产书画用墨,还继承明清两代的优秀传统,制作了成套的集锦墨。

徽墨特点

徽墨是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主要供传统书法、绘画使用的特种颜料。历代徽墨品种繁多,主要有漆烟、油烟、松烟、全烟、净烟、减胶、加香等。

高级漆烟墨,是用桐油烟、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种名贵材料制成的。徽墨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使墨本身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徽墨制作技艺复杂,不同流派各有自己独特的制作技艺,密不外传。

徽墨的三大流派

汉代制墨业主要集中在陕西扶风、麋、延州一带。南北朝时移至河北易水、山西潞州。唐末五代,由于战乱、兵燹,社会动荡,大批北方墨工纷纷举家迁居江南歙州。易水墨工的超凡墨技和歙州丰盛的松木资源,使歙州墨业空前繁荣起来,形成新的制墨中心。

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歙州更名徽州,辖歙黟、休宁、绩溪、婺源、祁门六县,徽州所产之墨,便统称为徽墨,延袭至今。明末清初,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城市商品经济日趋繁荣,徽墨的需求日增,当时徽州各地墨肆林立,墨工如潮,形成百花齐放之势。由此形成墨品的多样与差异。在大浪淘沙的竞争下,最终形成了徽墨的三大流派——歙县墨、休宁墨、婺源墨。

休宁墨

歙县墨特点是摹古隽雅烟细胶清,多出贡墨及名家托造墨。以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潘一驹、曹素功为领军人物。休宁墨特点是绚丽精致,饰金髹彩。用漆皮,多套墨,集锦墨为望族所爱。墨品代表有汪中山的“太玄十种”墨;叶玄卿的“太乙玄灵”墨;邵梅之的“禹碑释文墨”;吴天章的“龙宝十友”墨。婺源墨特点是“朴实少文”,多具民间艺术风格。为百姓及小知识分子所欢迎。主题多为“御赐金莲”、“龙门”、“虎溪三笑”、“八仙庆寿”、“八蛮进宝”。墨品代表有詹云鹏、詹衡襄、詹致、詹成圭和詹子云等。

歙县墨

徽墨三足鼎立,各具特色,争奇斗艳,给后人留下了精彩纷呈,赏心悦目的神品、妙品,大大丰富了中国墨文化的内涵,使中国墨成为世界艺苑中独具魅力的一朵奇葩。

婺源墨

徽墨制作工艺

徽墨制作配方和工艺非常讲究,"廷 之墨,松烟一斤之中,用珍珠三两,玉屑龙脑各一两,同时和以生漆捣十万杵。"因此,"得其墨者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胶败而墨调。其坚如玉,其纹如犀"。正因为有独特的配方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徽墨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

徽墨的另一个特点是造型美观,质量上乘。这主要是因为使用墨模的缘故。南唐李庭造小挺双脊龙纹墨锭,就是用墨模压制而成。至宋以后,墨模大量使用。而且墨模绘画和雕刻都很讲究。明、清时期墨模艺术也达到其巅峰。

明代徽州"四大墨谱"

1、《方氏墨谱》

共6卷,方于鲁辑,丁云鹏、吴廷羽、俞仲康绘图,黄德时、黄德懋等镌刻,万历十七年(年)方氏美荫堂刊本。共收录方于鲁所造名墨图案和造型式,分国宝、国华、博古、法宝、洪宝、博物六类。雕刻精美,线条细如毫发,纤丽逼真。

2、《程氏墨苑》

程大约辑,丁云鹏绘图,黄 、黄应泰、黄应道镌刻,万历二十三年(年)滋兰堂刊本。共收录程大约所造名墨图案式,有彩色图版,分玄工、舆地、人官、物华、儒藏、锱黄六类,附"人文爵里"。此谱首创用五色,赋彩印刷,绘刻俱精,是徽派版画中的代表作。

3、《方瑞生墨海》

共12卷,方瑞生辑,郑重、魏之璜绘图,黄伯符镌刻,万历四十六年(年)刊本,共收古代墨造型式,方瑞生造墨图案式。

4、《潘氏墨谱》

共2卷,宋李孝美辑,万历四十年(年)歙县潘膺祉如韦馆刊。此谱主要讲制墨工艺过程、插图8幅,另有李廷 墨图案造型32式。

墨溪的传说

传说当年瑶箐仙子为民造竹获得成功后,土地神便禀告玉帝,请求赦免瑶箐的罪名。于是玉帝就派文曲星下凡查访事情的真假。文曲星下凡后变化成一个游方道士来到竹海,但见得此处娇翠欲滴,葱绿峻秀,修篁古木静幽清远。老仙竟然耍心大发,乐不思归,寻得深幽的溪谷处结茅为屋,点化几方巨石为椅为桌。白天探寻佳境,吟诗作画;夜晚邀约村夫野老,煮酒品茶,对弈论武。

也不知过了多久,天上一日,人间三年,大概文同星下凡久久未归,终于惹怒了玉帝,就派风神和雷神前来敦促文曲星返回天庭。二位神仙一路风雷来到竹海,风吼雷鸣,地动山摇,文曲星慌忙收起棋子跟着风、雷二神上天界。慌乱中,不慎将作画写诗的墨水打翻在溪水之中,等到第二天山民们又云找老道士谈古论今时,却发现茅屋石桌已荡然无存,只有那墨色的溪水和溪边散落的几颗已化成石头的棋子,还依稀留有仙家的气息。

后来,北宋有个大诗人叫黄庭坚游览竹海,为这个传说所吸引,还亲笔书目写了“墨溪”二字在溪边的石头上。至今,墨溪边仍有“棋盘石”、“晒经石”,而忘忧谷里的“石破天惊”处的那一破为二巨石,据说也是当年雷神劈开的。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ongcaozi.com/sxjb/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