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 https://m-mip.39.net/nk/mipso_5112737.html
徐国钧(.11.17-.6.17),江苏常熟人,中国著名生物药家,药学教育家、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药显微鉴定尤其是粉末生药学和中成药显微分析的奠基人。
自年7月10日,苏州科学家日设立以来,苏州以一座城市的名义,礼敬各路英才。今天,“科普苏州”将继续给大家带来苏州院士系列。从苏州院士故事,读懂苏州。
01.
徐国钧生于贫困农家。父母给他取名国钧,是期望他长大后为国家出千钧之力。徐国钧未满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从此,母亲一直守寡,含辛茹苦抚养徐国钧和他的姐姐。姐弟俩从小懂事,帮助母亲干农活、纺黄纱。徐国钧在亲友的资助下,先后进入横塘初小、东张小学读书。徐国钧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但迫于生计,在读完高小后还是辍学了。14岁那年,徐国钧在亲戚的介绍下去米店当学徒。抗战爆发后,徐国钧跟随米店老板外出逃难。在重庆衣食无着时,幸遇在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工作的同乡周太炎,由其介绍进入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担任技术助理员。徐国钧白天担任制作植物标本等技术助理工作,晚上自学中学课程。终于在两年后的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正式考入国立药学专科学校。
02.
年,徐国钧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毕业。历任华东药学院生药学系代主任,南京药学院生药学、药材学、中草药学教研室主任,中国药科大学中药系主任、中药研究所所长等职。致力于生药学的教学与研究,尤其在生药粉末、中成药显微分析鉴定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
年轻时期的徐国钧
年,徐国钧首次将种植物类生药整理成《粉末生药检索表》。后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的研究,完成了《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收录了种粉末,使我国粉末生药学的研究工作跃居国际领先地位。年,以“灵应痧药”为突破口,率先应用显微分析技术,将麝香等十味药材一一检出,打破原先“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神秘,开创中成药鉴定之先河。之后,继续研究石斛夜光丸、再造丸等近百种中成药显微鉴定标准,填补了国家药典的空白。
年国庆前后,徐国钧被确诊为颅骨外“左筛窦未分化癌”,摘除了左眼,并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头痛以及三叉神经痛,但他仍重返工作岗位,坚持带病工作,数十年如一日。
03.
徐国钧的实验报告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徐国钧开始对多来源中药材进行全面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六五”期间完成贝母、金银花和石斛三大类药材的系统研究。“七五”、“八五”期间,“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课题被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作为南方协作组组长,组织完成个大类药材的研究。该课题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对多来源中药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中药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为中药科学化、标准化、国际化做出积极贡献。作为该项目的第一完成者,徐国钧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年,徐国钧负责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药物的研究,鉴定出茅香、高良姜等9味药材,开创了药物考古史上的先河。
04.
年,徐国钧因胃溃疡,再次入院进行腹部手术。出院后的徐国钧依然顽强奋战在科教舞台上。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亲自培训各省市药检人员,对我国中成药产品的检验与质量保证起到了重要作用。年,完成了日方委托的海马补肾丸显微分析,将海马等20种组成药物逐一检出,成为我国第一个具备完整科学鉴定标准的出口中成药,得了国际信誉。
徐国钧先生的工作室
徐国钧出版专著、教材、教学参考书50余部。其中年主编出版的以中药材为主要内容的《生药学》,结束了我国生药学教材依赖外国教科书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与学校师生编著并负责审阅的《药材学》,被誉为我国中药材研究与应用领域的经典著作。该书是国内外第一部也是迄今唯一的具有中国传统中药特色的药材学专著,被国外学者誉为我国近代研究中药的巨著。另自编或合编《中草药学》、《中药材彩色图谱》、《中国药材学》等著作。
05.
“今朝活着今朝干,哪怕明日赴黄泉。生命延续一天,就要为党和人民工作一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年11月,徐国钧中风入院,经抢救出院后再次投入紧张的科教工作中。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部)。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仍坚持工作的徐国钧
年4月15日,徐国钧的子女徐卫星、徐小梅根据父亲生前遗嘱,专程从南京赶到家乡常熟,向常熟市档案馆捐赠档案卷件。
END
文章来源:《苏州院士》
图片:网络
编辑:朱秦
科普苏州
ID:kepusuzhou苏式生活,因科学更品质
生活中任何疑惑的,需要科学解答的问题
动动手,加我们!
科普苏州Q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